目录
1 | 宋清华 郑琳琳 钟启明 罗勇博 债权人保护与制造业企业投资效率——基于破产法庭设立的准自然实验 |
2 | 马勇 章洪铭 中国DSGE建模中的参数估计 |
3 | 郗静 卞志村 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国际资本流动骤停 |
4 | 许昆 李金龙 邓汉慧 “家门口养老”愿景下的代际经济互动——中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证研究 |
5 | 高晗 张一林 蔡卫星 郁芸君 一损俱损还是转危为安?企业集团内部风险特征研究——基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 |
6 | 张珩 钱诚 黄惠春 数字化转型对中小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基于管理者认知偏差视角的再检验 |
债权人保护与制造业企业投资效率——基于破产法庭设立的准自然实验
宋清华 郑琳琳 钟启明 罗勇博
中国DSGE建模中的参数估计
马勇 章洪铭
本文基于五个较为经典的DSGE模型,从经济体、模型、先验设置、估计方法、观察变量、估计区间和数据集七个角度,系统考察了主流DSGE模型框架下的参数估计问题,特别是对采用中国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了重点分析、比较和总结,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单一模型下,部分参数在中美经济环境下给出了相对一致的估计结果,但在多个模型下,大部分参数在中美经济环境下并未给出一致的估计结果,这说明DSGE模型参数的决定不仅取决于实际数据的差异,而且具有很强的“模型依赖”性质,因此,不宜简单地将不同模型下的参数估计结果混合使用,特别是对完全基于校准的DSGE模型更应注意。(2)不同的先验分布会显著影响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特别是随着先验分布发散程度的上升,大部分参数的估计结果会出现明显变化且伴随着模型对数边际似然的显著改善,这说明适用于外国经济的先验分布并不一定适用于本国,实践中应考虑通过适当调节先验分布的设置或使用非信息性的先验分布来避免先验分布的误设,尤其是在模型出现无法估计或估计困难问题时。(3)不同的估计方法同样会显著影响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尽管广义矩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在理论上可以克服先验分布的不同选择对估计结果的影响,但二者在复杂模型下容易陷入不可信的角点解,而贝叶斯环境下的DSGE-VAR方法则有助于改善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4)当观察变量的数量不足时,选择不同的观察变量或增加新的观察变量都会明显影响大部分参数的估计结果,而当观察变量的数量足够多时,选择不同的观察变量或增减不同的观察变量对模型估计结果的影响相对有限,但由于通常很难判断选择哪些观察变量可以提供充分的信息,因此在实践中应考虑结合其他统计识别手段或结合研究者的现实经验予以综合判断。(5)DSGE模型的参数估计在不同的样本时段可能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如本文的分析显示,2008年对中国而言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2008年以前的中国经济表现出了更高的消费惯性、更小的消费需求跨期替代弹性以及更高的投资调整成本,而2008年以后的中国经济则表现出了更低的消费惯性、更大的消费需求跨期替代弹性以及更低的投资调整成本.这种结构性的差异为模型设定、参数设置和估计方法等都有明确启示。(6)在参数估计过程中,使用估算的数据作为观察变量时需要额外慎重,因为不同估算方法所带来的不同数据特征会影响到一部分参数的估计结果,而良好的DSGE模型估计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支持。因此,在实践中,如何选择和运用估算的数据乃是一个需要研究者同时借助理论和经验加以综合判断的问题。本文的分析不仅为中国DSGE建模中的参数估计提供了诸多原则性的归纳和建议,而且为不同条件下的参数估计在何种程度上是有效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这为后续基于中国经济的DSGE模型研发和分析提供了涵盖模型设定、参数设置、估计方法、模型评估和结果优化等方面的具体启示。
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国际资本流动骤停
郗静 卞志村
作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心国家,美国的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国际资本流动骤停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选取全球57个经济体1990~2021年的季度数据,采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国际资本流动骤停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显著提高了国际资本流动骤停的发生概率。区分资本流动类型后发现,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作用于证券投资流动,进而触发总资本流动骤停。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较高、缺乏汇率制度弹性和货币政策自主性的经济体中,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国际资本流动骤停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投资者情绪渠道影响资本流动,引致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使各国面临资本流动骤停的挑战。本文的研究对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厘清国际资本流动骤停的驱动因素,防范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国际资本流动骤停的冲击具有重要意义。
“家门口养老”愿景下的代际经济互动——中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证研究
许昆 李金龙 邓汉慧
在“家门口养老”愿景下,亟需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夯实代际关系和家风建设的破局之道。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五期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对代际经济支持及其净额的影响。发现试点对代际经济支持及其净额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从个体和家庭异质性来看,试点对失能老人、未退休老人、中低收入家庭和较大家庭规模的影响更大。难得的是,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对家庭经济压力的减轻并没有以牺牲照料和情感支持为代价。本文拓展了代际支持的研究视角,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与现代家庭伦理的融合研究提供新思路。
一损俱损还是转危为安?企业集团内部风险特征研究——基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
高晗 张一林 蔡卫星 郁芸君
因企业集团成员发生股价崩盘引发的市场动荡,在中国屡见不鲜。本文利用 2009~2019 年 A 股上市公司企业集团数据,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分析讨论企业集团成员发生股价崩盘事件后,集团成员的股价崩盘风险会如何变化。结果表明,当集团内有成员发生股价崩盘后,集团成员的股价崩盘风险将显著降低,证实了我国企业集团具有“风险共担”的特点。进一步从机构投资者持股行为和信息披露行为进行机制检验发现,集团成员股价崩盘风险之所以降低,一方面是因为机构投资者在崩盘事件发生后对集团成员进行了非理性的减持,进而减少了机构投资者作为“崩盘加速器”带来的负面作用,使得集团成员的股价崩盘风险得以缓解;另一方面,企业集团利用内部资本市场便利借助真实盈余管理缓解短期股价下跌压力,同时主动披露了更多负面消息从而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企业集团这一重要组织形式的风险特征,为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所引起的局部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数字化转型对中小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基于管理者认知偏差视角的再检验
张珩 钱诚 黄惠春
作为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化转型能促进银行普惠金融发展已在众多研究中得以佐证,但从连接组织内外部信息资源的管理者认知偏差视角的讨论较少。本文利用2022年中国银行业协会调查数据,再次检验管理者认知偏差在数字化转型影响中小银行普惠金融发展中所起的调节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中小银行普惠金融贷款规模、贷款收益和贷款覆盖面的提高,但管理者认知偏差却会通过抑制金融产品创新和提高金融服务成本降低其促进作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互联网普及率高、信贷担保体系完善的地区以及城市金融机构中,管理者认知偏差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小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的抑制作用较小。调节效应分析发现,有效的营销激励和合理的绩效考核能显著纠其负向调节效应。拓展性讨论表明,与不自信的管理者相比,数字化转型对中小银行普惠金融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在自信的管理者中表现得更明显。本文不仅为客观评价数字化转型对中小银行普惠金融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也对优化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政策、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