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丨《近代史研究》2024年总目录

学术   2025-01-17 18:18   北京  


投稿网址:jdsyj.ajcass.com

《近代史研究》2024年总目录



·特稿·

  • 毛泽东与中华文明发展新道路【李捷】(1·4)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国荣】(6·4)

·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

  • 1923—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青年团分化问题研究【张新洲、吕延勤】(1·15) 
  • 共产国际对川陕苏区的援助与发展谋划(1933—1935)——兼论中国苏维埃运动发展演变的历史格局【何志明】(1·33)
  • 美国共产党中国局考论【王明亮】(1·49)
  • 中国共产党东阳党组织嵌入与革命发展的地方特质(1923—1928)【王才友】(4·44)
  • 全面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团制度、群众组织与党群关系【马思宇】(4·61)
  • 旧学新知:中国共产党对乡土杂字的利用改造【温海波】(6·25) 

·大数据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 地权交易中介与要素市场:租佃契约中的保人【刘紫卓、龙登高】(4·4)
  • 1909—1944年清华留美学生职业状况量化研究【梁晨】(4·21)
  • 近代中国邮政网络与信息可达性(1907—1936)【王哲、侯的】(5·4)
  • 清代山西知县空间流动的量化分析【胡存璐】(5·24)

·“近代中国的人与自然”专栏·

  • 抗战时期西部边疆林木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王志通】(2·13)
  • 禁阻苏州河上租界垃圾船:近代上海环境问题中的社会与外事【王大学】(2·29)
  • 民国时期云南思普沿边荒地开发与生态制约【耿金】(3·53)

·学术评论·

  • 被扭曲的史观与史实——评大英博物馆展览《中国的隐秘世纪(1796—1912)》【夏春涛、崔志海】(2·4)
  • “社团网络革命”:探讨中国近代商会的新视角——评《商会与近代中国的社团网络革命》【朱英】(5·57)
  • 重思布罗代尔历史时间理论的三个维度【李小龙】(6·107)

·文明交流互鉴·

  • 西方汉学视阈下的中国道教研究【陈建明】(3·4)
  • 《集说诠真》公案与中欧学术交流【张怡雯】(3·22)

·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早期碰撞及其理论启示【金民卿】(5·4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近代史“三大体系”建设·

  • 林增平《中国近代史》与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建立【李育民】(3·35)

·清史研究·

  • 满族遗老金梁与儒家忠义观【刘小萌】(5·71)

·专题研究·

  • 近代日本外务省警察在华侵略活动研究【李洪锡】(1·66)
  • 清末民初日本操控湖南水口山矿举措及其落败【李少军】(1·84)
  • 中日关于厦门达观园建寺的交涉(1934—1937)【付海晏】(1·98)
  • 身体新知:在自然神学与自然科学之间【高晞】(1·112)
  • 新发现《周礼》札记与康有为早期政学思想【张凯】(1·129)
  • 从洋务到时务:晚清的变局与情势【王先明】(2·43)
  • 汇丰台防借款与近代中国外债模式的确立【李文杰】(2·60)
  • 在粤桂之间:论北伐战争前后的李济深【沈成飞】(2·75)
  • 阎锡山与国民党二次北伐【郝昭荔】(2·92)
  • 全面抗战爆发前南京政府央地之争与李生达的人生浮沉【李常宝】(2·109)
  • 当“名刊”遇见“名报”:《新青年》在《申报》上的广告运作【张宝明】(3·69)
  • 胡适出任中英庚款委员始末新探【陈学然】(3·87)
  • 从交通工具到“政治工具”:晚清电车与天津城市社会【任吉东】(3·101)
  • 医药分业:近代药界的身份建构与医药关系【李彦昌】(3·112)
  • 鸦片战争期间边外满蒙军队的征调【张建】(4·76)
  • 清末东三省改制与首任总督人选问题研究【潘崇】(4·92)
  • 亦土亦流:保甲制度推行与甘南藏区基层政治社会变革(1941—1949)【柳德军】(4·109)
  • 美国舆论视野下的中国海员形象研究(1882—1931)【米惠华、张生】(5·85)
  • 近代中缅陆路贸易新论:以缅甸海关档案资料为中心的考察【马琦、陈艳】(5·99)
  • 时局所迫与环境限制:近代云南木棉推广研究(1918—1949)【张永帅】(5·114)
  • 国民政府对侵华日军毒气战的追责及其阻碍【曹鲁晓】(5·128)
  • 严复与天津水师学堂再探【刘晓琴】(6·40) 
  • 清流与朋党:瞿鸿禨与清末政局【张建斌】(6·60) 
  • 晚清电报的底本:汉字电码本《中国电报新编》的编纂、修订与通行【张文洋】(6·71) 
  • 国共两党和北京政府对列宁纪念的筹办、态度及作用(1924—1927)【李张容】(6·92) 

·青年论坛·

  • 抗战胜利后华北国统区的粮食问题与城市危局——以天津为中心【袁凯旋】(1·139)
  • 国民政府与布雷顿森林会议【白冰】(2·123)
  • 英国海军东北亚基地的构想与实践(1875—1898)【刘豪】(3·130)
  • 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侨生救济与中英关系【陈非儿】(3·144)
  • 司法、舆论与外交:上海金利源码头案研究(1929—1937)【马腾】(4·127)
  • 食盐督运政策与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问题【崔溶芷】(4·139)
  • 19世纪中叶英国驻华领事的日常生活【张翼】(5·142)
  • 提前终结的科举? ——《辛丑条约》所涉停试问题与官士因应【王静】(6·123) 
  • 庚子事变期间京官流亡与中枢重建【孙凯】(6·138)

·读史札记·

  • 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时期的秦邦宪【秦红】(2·136)

·学术动态·

  • “第二届中国近代史青年论坛”综述【温艳】(2·148)
  • “第二届中国近代史前沿论坛:大数据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刘超建】(4·152)



来源:微信公众号“近代史研究”

编辑:雨璇

审核:振华





▼点击阅读原文,订购学术期刊

社科期刊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旗下品牌,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内容涉及文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哲学、宗教学、经济学、人口学、法学、民族学、社会学、国际问题等人文学科,共90余种期刊。弘扬学术,传承经典,即时推送期刊最新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