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2023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于11月17、18日召开。会上,国内和日本的色彩专家进行了精彩缤纷的学术报告,在学界和业界产生了热烈反响。为进一步分享会议研讨内容、推介参会专家学者的学术成果,本微信平台将陆续推出各位专家在年会上的发言。敬请关注!
主讲人简介
王进玉,敦煌研究院保护所研究员,从事敦煌石窟文物保护、中国科技史、敦煌学术史等方面的科研工作40多年,参加和承担省、部级立项以及中国敦煌研究院和和美国盖蒂保护所、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合作保护敦煌莫高窟等60多项科研项目,主要著作有《敦煌石窟全集·科学技术画卷》《敦煌学和科技史》等多部,在国内外发表文物保护、科技史等学术论文260多篇(其中颜料研究50多篇)。
我今天交流的题目是“新疆龟兹石窟青金石和氯铜矿颜料的有关问题”。
一、龟兹石窟壁画颜料的科学分析和考察
龟兹石窟是古代龟兹王国的佛教信徒建造的多处石窟的总称。作为龟兹王国留存至今最重要的文化遗产,龟兹石窟根据调查统计包括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台台尔石窟、温巴什石窟,库车县的库木吐喇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森木塞姆石窟等十几处石窟。现存600多个洞窟,上万平方米壁画,被中外艺术史学界誉为古代中亚壁画艺术的一个高峰。
首先是最大的克孜尔石窟,在拜城县东南60公里的地方,现有洞窟349个,有编号的洞窟236个,保存完整、壁画保存较多的洞窟近80个。龟兹石窟壁画的颜料分析在全国比较晚,1996年到2003年,敦煌研究院承担国家计委和国家文物局“中国古代壁画和彩塑及其保护的研究”课题,选择克孜尔石窟,选择了9个洞窟,对颜料进行了分析。它使用的颜料并不多,最主要的颜料是我今天讲的两种颜料:蓝色的青金石、绿色的氯铜矿。并且所有的蓝色只有一个品种就是青金石,绿色品种也只有氯铜矿,没有石绿。
库木吐喇石窟和阿艾石窟,自治区文保单位通过壁画修复也进行了颜料分析,得出的结论表明蓝色颜料也主要是青金石,绿色也是氯铜矿。
其他没有分析的石窟,比如台台尔、克孜尔尕哈、森木塞姆这些虽然没有分析,根据颜色的现场调查来看,也主要使用的是蓝色的青金石和绿色的氯铜矿。
除了石窟遗址之外,在考古发掘的佛教遗迹,就是龟兹地区的佛教遗址里面也发现了使用朱砂、青金石的古代寺庙墙皮,金箔等,墙皮具体时代需要等待考古学者的研究结果。
二、青金石颜料的有关问题
(一)中国使用青金石颜料学术简史
我对青金石颜料的关注是从研究敦煌壁画颜料开始的。改革开放之初,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科学院院长的方毅同志,到敦煌文物研究所考察文物保护工作,常书鸿所长汇报工作时提出,要尽快开展莫高窟的壁画修复、壁画颜料分析等文物的科学保护研究,方毅副总理提出了由科技部门和文物部门合作开展敦煌文物保护研究的建议。常书鸿所长立即向甘肃省文化局申请,需要一名兰州大学化学系的毕业生到莫高窟工作。所以,我从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分配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我到莫高窟之后,就开始与合作单位联系申报课题的工作,最终甘肃省科委把《敦煌文物保护研究》(四项课题)审定为重点科研项目,并下达给化工部(兰州)涂料工业研究所和敦煌文物研究所。其中:“敦煌莫高窟壁画、泥塑用彩色颜料的剖析研究”“中国古代颜料发展史的研究”两项课题是专门研究古代颜料的。其中这两项课题一直是我持续到现在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的方向。
1981年敦煌石窟壁画颜料分析结果出来之后,发现一种蓝色颜料的成分是出自阿富汗的青金石,也就是我国第一次知道古代青金石可以做颜料,这是从敦煌壁画颜料分析得出的结果。
之后开始我对青金石颜料一直进行探讨,特别是1989年,在文化部当时全国只有几项文物保护方面科研课题时,我就申报立项了“中国古代青金石颜料的来源及其生产技术研究”,通过这个课题,对全国各地石窟、古代出土文物里面的青金石颜料做了一个系统性的研究。在探索敦煌石窟艺术应用颜料来源的基础上,对我国各地石窟等文化遗产中应用青金石颜料的来源进行了探讨,得出来自阿富汗矿区的结论。并对其传播路径进行了探讨。针对青金石的多种名称存在混淆和讹传的现象,对中国古代青金石名称进行了考证和甄别。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新疆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首先在克孜尔石窟(库车)开始建造石窟。我们在最早发现青金石颜料的时候就对新疆石窟的颜料进行关注。但是,研究新疆石窟特别是克孜尔石窟时代和颜料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克孜尔石窟的洞窟时代断代是有好几种研究体系。
比如最早的阎文儒教授调查的结果分为四个时期;后来北京大学宿白教授的研究结果也分为四个时期。后来编纂出版《中国壁画全集》的时候也按照时代进行编辑,分类讨论,所以在《新疆壁画全集》克孜尔石窟3卷中也研究出一套断代的意见:初创期是公元3世纪末-4世纪中;发展期是公元4世纪中-5世纪末;繁盛期是公元6世纪-7世纪;衰落期是公元8世纪-9世纪。
后来廖旸博士专门有一个课题是对克孜尔石窟壁画年代断代的专门研究,他也有四个分期。四个分期互相融合,相同的洞窟不多,大多有差别和分歧。
比如廖旸博士的四个时期:第一期是4世纪至5世纪中叶;第二期是5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第三期是6世纪中叶到7世纪上半叶;第四期是7世纪中期。敦煌研究院分析的9个洞窟的断代,原来报告上虽然有分期,但是没有出处,和这四个时期都对不上,要想讨论,就要按照现在比较统一的共识的时期。
按照现在比较公认的时期,这9个洞窟属于一期的是第38、77;二期是171、180;三期是186、100、114、179窟;第四期是新1号窟。
由于四种观点断代有些洞窟不在分期里,比如《新疆壁画全集》里,初创期只有118和77两个洞窟,而《克孜尔石窟内容总录》没有选择3世纪的洞窟,最早的洞窟是4世纪。我们可以把这9个洞窟的壁画分期基本上分为4个时期:4世纪的38、77、114;5世纪的是171;7世纪的是新1窟、100、179,186;9世纪的是180窟。
在几个分期中,有些石窟差别很大,比如180窟,廖旸博士考证是5世纪中叶到6世纪;《新疆壁画全集》定为8世纪以后;《克孜尔石窟内容总录》推迟到公元9世纪,前后差了好几个世纪,几百年。
第114窟差别比较大。《克孜尔石窟内容总录》把它定为4世纪;廖博士定为6世纪中叶至7世纪上半叶。由此可以看出对克孜尔石窟一些洞窟壁画的时代分期无论是从人文社科、艺术方面研究,还是从颜料断代上,不同的分期差别特别大,很难作出判断。
(二)新疆、甘肃各地石窟使用的时代比较
有一篇文章把克孜尔石窟的第104窟和莫高窟北魏时期第254石窟壁画做了一个对比研究,得出一个结论:“研究表明中国本地并不产青金石。所有的青金石都源于阿富汗。”这个没错。但是后面得出一个结论,说莫高窟第254窟,他研究的这一幅壁画里面没有看到青金石,所以敦煌壁画在青金石的使用上比克孜尔晚了将近100年。这是他的说法。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作者将两个洞窟作为同时代的洞窟进行比较,首先要搞清楚这个洞窟的时代,莫高窟254窟是北魏,这是所有学术界都是统一有共识的。而克孜尔第104窟,上述几种权威著作中各不相同,《克孜尔石窟内容总录》确定为约7世纪;阎文儒教授定为7世纪-8世纪;宿白教授是定为第2阶段;《新疆壁画全集》定为6-7世纪;还有的图册将其定为7-8世纪。
而这篇论文作者的观点写的是“约5世纪前后”,我查了所有涉及克孜尔的断代、洞窟壁画各种资料,查不到证据,这样来看的话时代相差几百年,怎么能作为同时代比较呢?
仅仅以莫高窟第254窟的一幅壁画里没有用青金石颜料,就断定这个洞窟没有使用,进而推断敦煌石窟北朝洞窟没有使用青金石,所以敦煌石窟比克孜尔石窟青金石使用晚了100年,与史实完全不符。
经过科学分析,北朝时期的第257、263窟和248、260窟,251、254、259等窟全部用了青金石,西千佛洞北朝时期的洞窟也用了青金石。
甘肃其他石窟用青金石也比较早,比如天梯山石窟从北凉开始用的,麦积山石窟从北魏开始用的。炳灵寺石窟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和价值最高的洞窟即169窟,该窟有西秦建弘元年(420)题记,通过对西秦的壁画颜料分析,其中就有青金石颜料。由此可见,甘肃多地石窟从北朝以来就应用青金石作为彩绘中的蓝色颜料,时代以炳灵寺西秦(385-431)为最早,武威天梯山石窟北凉(397-439)开始。根据目前初步确定的克孜尔石窟壁画的时代,新疆、甘肃等地石窟艺术中青金石颜料的应用都开始于公元4世纪,以新疆克孜尔石窟最早。由于敦煌石窟最早开凿洞窟在前秦建元二年(366),现在保存最早的是北凉时期的洞窟。所以,北魏初期就应该有洞窟开凿,如果以各国的最早年号相比,北魏比西秦只晚一年,比北凉早11年。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克孜尔石窟最早壁画的具体年代,但是,根据丝绸之路上佛教艺术和文化、经济交流的大量案例来分析,无论是石窟的开凿还是青金石颜料的应用,敦煌莫高窟绝对不会比克孜尔石窟晚100年。
从图片上也可以看出这是克孜尔第38窟,莫高窟第260窟、第259窟、炳灵寺第169窟,都用了青金石颜料,一直到稍晚一点的隋代也是如此。(图1-4)
图1 克孜尔第38窟洞窟形制中心柱窟(石膏、铅丹、铁红、青金石、二氧化铅)
图2 莫高窟第249窟 北魏
图3 莫高窟第285窟 西魏
图4 炳灵寺第169窟
(三)中国古代青金石颜料来自阿富汗
学术界对中国古代青金石颜料来源,本来我在最初的研究里已经有了结论。不仅是敦煌石窟,全中国明代以前的,古代遗物里边全部来自阿富汗,没有别的地方。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来自印度、波斯甚至更远的区域,还有的认为克孜尔石窟壁画中每个时代都用,敦煌有的用了,有的没用。所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青金石是从阿富汗运过来传到新疆,再传到敦煌的。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
因为印度壁画使用青金石颜料的时代很晚,阿旃陀石窟壁画(公元2世纪至公元6世纪)绘制技法,到6世纪的壁画,没有使用过青金石颜料。所以,无论是龟兹石窟,还是敦煌等石窟的青金石颜料都来自阿富汗。而不是印度、波斯等地。
三、氯铜矿颜料的来源及有关问题
(一)盐绿是龟兹国的古代名产
氯铜矿是铜矿的次生矿物,在自然界中常与石青、石绿共生在一起,且储量稀少。氯铜矿化学名称为碱式氯化铜;水氯铜矿(Cu4(OH)6Cl2·3H2O)化学名称为碱式氯化铜水合物。最早从敦煌莫高窟颜料分析中发现。由于在现代颜料中没有这种物质,当时也没对其古代名称进行考证,颜料研究报告就用了现代矿物名称。时至今日,各地分析出的这两种颜料仍然以两种矿物名称代替。随着对敦煌石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等石窟颜料的分析研究,都应用了这种颜料。于是,我最早提出:以氯铜矿、水氯铜矿作为绿色颜料的使用以我国西北地区为最早,而应用最广泛的是甘肃河西走廊各地石窟和墓室彩绘壁画。通过对甘肃与新疆克孜尔石窟所用氯铜矿颜料的对比研究,我们也最早提出了氯铜矿颜料最早是西域龟兹国等地少数民族的地方特产,古代的名称叫“绿盐”。
比如《汉书・西域传》《魏书・龟兹国》《周书・异域下・龟兹》《隋书》记载西域龟兹国中都有“盐绿”“雌黄” “胡粉”。由此可知,古代氯铜矿颜料本身就是龟兹国重要的地方特产,并不是从外国来的。所以说是从别处来,从中亚进口,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二)甘肃各地石窟的使用历史及来源
甘肃多地石窟从北朝以来就应用氯铜矿作为彩绘中的绿色颜料,时代以炳灵寺西秦第169窟壁画为最早。莫高窟十六国北凉(397—439)时期第268、272、275三组洞窟,通过科学分析,绿色颜料为氯铜矿。在天梯山石窟北凉壁画中的氯铜矿样品也比较纯。
以前认为甘肃各地北朝以来石窟彩绘所用的氯铜矿颜料是从自然铜矿氧化带中采集的伴生矿物加工的,按照石窟彩绘所用的实际来看,这种认识是缺乏事实证据的。首先,当时甘肃各地罕有铜矿发现。其次,即使全国其他地方有铜矿发现,但是,自然铜矿氧化带中含有氯铜矿的矿石寥寥无几。就算是能找到一些,也无法将氯铜矿从铜矿石中提炼分离出来。那么,当时各地用于彩绘的绿色颜料应当和这些石窟所用的其他主要颜料的来源一样,是通过当时的贸易途径购买的产品。
有些学者认为氯铜矿是从外国来的,有学者说敦煌莫高窟壁画绿色颜料中的氯铜矿早期也是从阿富汗等国传入的。阿富汗就没有氯铜矿,整个中亚古代颜料中也没有氯铜矿,氯铜矿本身是龟兹的古特产,所以这说法是没有事实依据的。
还有观点指出,莫高窟用的氯铜矿早期也是从阿富汗等国传入新疆再传入敦煌。氯铜矿也是经克孜尔由中亚传入的。我二十多年前的文章就已经指出,古代氯铜矿就是古代龟兹国制取的地方产品。随着佛教传入,这种颜料的制造传统也传到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所以河西走廊这些石窟里用的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氯铜矿颜料,而不是进口颜料。(图5-6)
图5 克孜尔第179窟飞天(石膏、铅丹、朱砂、氯铜矿、青金石、二氧化铅)
图6 克孜尔第186窟佛传图局部(石膏、铅丹,朱砂、氯铜矿、青金石、二氧化铅)
所以,我主要是从两种颜料的使用时期进行对比,说明青金石是从阿富汗来的,氯铜矿就是古代龟兹当地制造的产品,不能说是从外国传来的。
我就分享到这儿,谢谢大家!
更多会议信息持续更新,请您留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