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旻:月白考

文摘   文化   2024-05-20 17:08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编者按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2023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于11月17、18日召开。会上,国内和日本的色彩专家进行了精彩缤纷的学术报告,在学界和业界产生了热烈反响。为进一步分享会议研讨内容、推介参会专家学者的学术成果,本微信平台将陆续推出各位专家在年会上的发言。敬请关注!


主讲人简介

邵旻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色彩与服饰文化。主要专著有《明代宫廷服装色彩研究》《药染同源:<本草纲目>里的传统染织色彩》等。主持国家社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历代宫廷服装色彩的礼法制度与文化流变研究”,主持上海教委科研创新计划“冷门绝学”项目“中国传统服装染色研究与色彩复原”,参与两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等。




01

各位云端的老师与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邵旻

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话题

是一个十分常见的中国传统染织色彩

同时,它也是我在最初涉入传统色彩时

曾经十分疑惑的一个颜色

月白,或者说月下白,为什么不是白色?


去年的色彩年会

我的学术报告是:

明代宫廷杂剧穿关中的替色现象

而月白色

也是中国传统戏曲衣厢制中的重要色彩

因此,今年的色彩话题

是在去年的基础上

切入了更为深入和细致的视角

那接下来

我就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

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关于月白色的思考


02

月白这个色彩词

从文字结构上来看

是一个典型的物色词

月,代表物

白,代表色

按字面意思理解

月白色,应该是指

冷色调的、月光下的白


然而

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因此我对月白

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


“月白”出现在古籍文献中的历史

十分久远

月白最早的词义是指白月

也就是字面意义上的白色之月

从而与“赤日”相对,构成阴阳之象。

因此,《说文解字》对白的注释为

“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

月与日相对,是“太阴之精”

因此月与白自古就有紧密关联

《史记》里记载

“太一祝宰则衣紫及绣,

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这里的“月白”,指的就是白色之月。


有一本两汉时期的文献叫做《易通卦验》

以卦气来占验吉凶

而其中的日色与月色

是气候天象的重要特征

文字比较长

由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但很明显,这本文献中的“月白”

是与“月青”“月绿”等颜色相对

指的是皎白的月色

如果后人用此时的“月白”之意

演变为碧色、缥色或蓝色

那似乎选用“月青”或“月绿”

会显得更为贴切


唐宋时期,“月白”出现在大量诗词文句中

字义仍与“白月”相同

如唐代白居易的诗句“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种诗化地描绘月亮色彩的方式

一直到清代都未曾改变

月白在这些诗文中始终指偏冷的白色。


到了元代,

首次出现了“月下白”一词

指的是偏冷偏灰的白色

根据元代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的描述

月下白是用“粉入京墨合”

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略为灰暗的白色


月白的词义发生变化的分界线

在明清时期

我把它总结为:夕月之白


夕月礼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祭祀礼仪之一

白色为西方正色,

因此历代夕月礼均以白色为主要特征


但是,明代嘉靖九年

在复建西郊夕月坛时

虽然沿袭旧例使用白坛

但夕月坛舞生服装色彩却是玉色罗袍

用来与青纻丝、黑绿纱、赤罗相配伍

将玉色作为西郊夕月服色

意在替代白色

此后,玉色便开始与

西、秋、月、阴、白、夕月紧密关联起来


那玉色究竟是什么颜色?

虽然我没有在明初文献中

找到对于玉色的明确解释

但在《明实录》《明史》等文献中

记载过明代生员服装色彩

从白衣到玉色襕衫再到青衣的更定过程

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玉色的色彩面貌

明太祖时期

生员服装色彩从素绩白衣

改为玉色布绢襕衫

其用意取自“青出于蓝”之意

洪熙年间

明仁宗认为“蓝衣监生”颜色不妥

又将玉色襕衫改为圆领青衣


这个服色更定过程可以从侧面说明两点

一是,玉色由蓝草染制而成

因此才会借用“青出于蓝”的典故

将生员服装改为玉色

二是,玉色与蓝色的外观相似

因此明仁宗才会将玉色襕衫称为“蓝衣”


在明代之前

玉色一词并未出现于服色制度体系中

难免显得晦涩

既然玉色是在夕月礼中用来

替代白色的服装色彩

将其别称为月白,则既通俗易懂,

又充满诗意


按照这一推断

月白与缥色或蓝色之间的联系

并不是由之前的白月、月下白推演而来

而是源于“夕月之白”


在清代典章制度

有关皇帝夕月礼服色的记载中

玉色与月白色常常兼用

可以进一步证实“夕月之白”的推断


在乾隆版《钦定大清会典》

《清史稿》中记载为“玉色”

在《皇朝通典》《皇朝礼器图式》

《皇朝通志》《大清会典图》中

记载为“月白”

在《大清会典则例》《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中则兼用了“玉色”与“月白色”


关于玉色与月白的进一步研究

大家可以参见我的另一篇论文

《明清宫廷演剧服饰中的玉色与月白》


从明代晚期开始

从玉色演变而来的月白色

更加民间化与口语化

进入了寻常百姓的服装色彩行列

用“月白”来指代缥蓝色

已经深入人心

明末张懋修在《墨卿谈乘》中

将月白色上升到了理学的高度

他说

“今之衣服多喜间色……

金克木则乙庚,合而为青白之间,

今之月白色也。”

更有文人直接将“月下白”对接成缥色

比如,王肯堂在《郁冈斋笔麈》中就曾记载

“月下白,即缥。”

清朝统治者对于青色系的偏爱

以及对于汉族五色服装体系的摒弃

使月白色在清代更为盛行

孔尚任曾将月白色形容为

“衣浅翠绫,映月有辉”


民国时期,除摘录明清时期相关文献外

月白作为服装颜色词的使用数量急剧减少

月白又被替代为更加通俗易懂的浅蓝

与当下的表述已经非常接近

从此,月白随着时间的推移

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现代颜色词中逐渐消失


从清代开始,

月白色不仅广泛应用于日常服装

还成为中国传统戏曲,尤其是昆曲中

用来代表年轻与爱情的舞台服装色彩

用以塑造小生与小旦等年轻脚色

在视觉上诗化了江南雅韵中的

才子佳人形象。

在《穿戴题纲》的《昆腔杂戏》本中

还出现在同一部昆剧作品中

男女主角同为月白色情侣装扮的现象

以此作为视觉线索形成舞台呼应

 

03

到这个阶段,

我把月白色的词义,

以时间轴的方式进行了梳理

第二个有关月白色的关键问题又出现了

不同艺术领域里的月白,

由于使用了不同的质料与媒介

所呈现的色彩面貌差异也很大


月白色主要出现在

三种不同的质料产生的艺术品中

第一是釉料色彩,以瓷器为代表

第二是颜料色彩,以绘画为代表

第三是染料色彩,以服装为代表


月白作为釉色词用于瓷器

始于清代人对宋代瓷器的描述

因此月白的釉色虽然源自宋代

但是月白釉的命名并没有出现在宋代文献中

在釉料色彩里

与天青、粉青、豆青、翠青等釉色相比

月白是更接近白色的一种瓷色

清代人对这种白中泛蓝的宋瓷釉色非常推崇

将其称为月白釉

以宋代大观年间为盛

月白、粉青和大绿

是宋代官窑的三大流行色


在颜料体系中

月白又被分为石色与水色两种

对于石色来说

根据清代迮朗在《绘画琐言》中的描述

月白是在石青色的头青中加入白粉

也就是浅石青色

对于水色来说

根据清代《工程做法》中的描述

按每尺用桐油二钱五分

定粉二钱五分

广靛花一分的配料

可以配出“月白油饰”的颜色

也就是浅蓝色调


染料体系中的月白是最深的

明末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

曾记载了月白的染色方式

“靛水微染,今法用苋蓝煎水,半生半熟染”

丁佩在《绣谱》一书中

则这样描述月白色

“月白即三蓝之浅者,较湖色稍深,

与蓝并用自见融洽,独用亦复雅淡宜人。”


相较釉料与颜料体系

染料体系中的月白更深、更浓

究其原因,可能存在以下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从服装色彩文化上来说

中国古代宫廷以深、浓、艳为贵

浅淡之色则更近似于丧服之色

如《续通志》中提到,在丧期时

“帝服浅淡衣,乌纱翼善冠,

黑角带,于奉天门视事

百官皆浅淡色衣,乌纱帽,黑角带朝参。”

另一方面,从染色技术上来说,

月白色是用靛水浅染而成,

但如果染得过浅过淡,

服装极易褪色显旧

因此在染色时适当地提升

月白色的深度与浓度

便成为一种更为恰当的色彩处理方式


三种质料的月白,所呈现的色彩

其实是各有不同的

这让我陷入了另一种思考

如果需要界定月白的色彩面貌

就必须首先确定月白的质料问题

那么

如果我们要对月白这个传统色彩

进行提取、复原、数字化时

我们就不能把釉料中的月白色色标

作为染料中的月白色色标


如果把这个思路扩展开来

釉料、颜料和染料中的传统色彩

即便色彩名称相同

也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例如

传统绘画中的服装色彩

是用颜料来体现的

如果我们把画作中的色彩

直接进行数字化

然后就将其命名为服装染料体系中的色彩

这个研究方法与路径

恐怕就有待商榷了








更多会议信息持续更新,请您留意关注


传统色彩研究
关注理论研究,促进学术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