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掌中藏文化”,领略更多藏文化图书
摄影:觉果
平措扎西将思想和情感编织成文学作品,是西藏为数不多的能用藏、汉两种语言创作的作家……
美丽、神圣的珠穆朗玛峰,神秘、肃穆的扎什伦布寺,深厚、灿烂的藏族文化……这就是令人向往的西藏日喀则地区。平措扎西从小在这里长大,当地的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的创作带来了丰厚的素材。1981年,他从日喀则地区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一名教师。对于这份在别人看来很不错的职业,平措扎西并不满足,多年沉醉于书本,使他的性格热情、豪爽又不乏细腻,他常常思索,要想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西藏,自己就要学好汉语。于是工作3年后,他怀揣梦想进入西藏大学学习中文。
当时的西藏,以藏文创作的新小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平措扎西爱好文学,从没放弃自己的文学梦,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激荡着强烈的创作欲望。业余时间,他尝试写了一些习作,却迟迟不敢投稿,只是把这些习作珍藏在自己的小箱子里,因为“创作是很神圣的事情”。
1988年,平措扎西构思几个月写就的一篇五六千字的藏语小说《索多和他们》在《西藏文艺》杂志上发表了。他去报亭买了好几本杂志,一遍遍地翻看。他不敢相信,自己的作品会印成铅字。更让他兴奋的是,下一期《西藏文艺》杂志上又刊登了当地文学评论家的文章,表示非常欣赏他的作品。别人的评论比收到的50多元稿费更能鼓舞他的干劲,尽管藏文小说读者少,他却笔耕不缀,陆续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多篇小说。
文学创作的开门红,让平措扎西在西藏文坛小有名气,许多藏文报刊杂志纷纷向他约稿。1997年,他出版中篇小说集《斯曲和她5个孩子的父亲们》,书中收录了11篇小说,共20多万字。
众所周知,创作更多的时候要面对的不是周围环境的干扰,而是创作灵感的枯竭。要创作新作品,要超越自己,作品还要贴近父老乡亲,这一条条要求不需别人提醒,平措扎西常常先给自己加压。于是拉萨大大小小的甜茶馆、寺院、街头巷尾,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因为他知道,形形色色的人和有意思的事是他创作的源泉。
2005年,平措扎西创作的文化散文集《世俗西藏》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向世人展示西藏壮美山河,追溯汉、藏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探究西藏文化与社会发展变迁,是他用5年时间创作的汉语散文集,使其成为西藏为数不多的能用藏、汉两种语言创作的作家。他常说:“在创作本书之前,我一直运用30个藏文字母把思想和情感编织成文学作品。这次‘爬格子’,无论从文字的驾驭,结构的安排,还是语言的美化,都是一次全新尝试,我付出了成倍的时间和精力。”
本是“无心插柳”,平措扎西却在藏语小品创作方面收获成功。
1990年,平措扎西调到西藏文联工作,担任民间文学刊物《邦锦美朵》的编辑工作。“邦锦美朵”意为草原上盛开的花,平措扎西说,他的工作是收集歌谣、故事、谚语、传说及这些方面的研究论文,这些资料如开得正艳的花朵,他就像一只小蜜蜂,从中不断汲取营养,为日后的小品、相声创作打下基础。
当年,西藏戏剧家协会举行首届话剧小品汇演,剧协找到平措扎西,请他为这次汇演写一个藏语小品剧本。当时在西藏,小品创作刚刚兴起,藏语小品这种新型的艺术形式正好符合广大观众的喜新心理,深受欢迎。平措扎西决心创作真正体现藏族人民生活面貌的作品。凭借扎实的生活积累和不断锤炼出的艺术才华,他一口气写了《我们的女婿是大学生》和《一个干多种事的人》两个藏语小品。
小品创作出来,还得自己当导演,找演员排练。于是,平措扎西找到西藏大学政史系和拉萨水泥厂团委,开始分别排练两个小品。两个排练场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他每天两头跑,10多天后小品初现雏形。在话剧小品汇演中,他创作的两个小品大受欢迎,尤其是小品《我们的女婿是大学生》经过修改、加工,重新排练,在当地工厂企业和农村巡回演出多场。
正是这次的“无心插柳”,让他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小品创作上。
在小品的创作生涯中,平措扎西最满意的是“拉巴啦”系列。并不是因为这个系列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是因为他一次次超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体会到了创作小品的快乐和艰辛,对小品创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切的成功都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积累。1992年,平措扎西到阿里搞教育工作,在为期6个月的时间里,他深入到群众中,听了很多,看了很多,也想了很多。一次偶然的机会,措勤县曲强乡的一位乡干部给他讲了一个笑话:一个醉汉把脸碰伤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也是个醉汉,于是手术出了问题,该缝针的地方没有缝合,不该缝的却被缝住了。一笑之后,平措扎西把这个故事记在了心里。回到拉萨,他根据这个笑话创作出了小品《酒鬼拉巴啦》,通过夸张、荒诞的手法和讽刺的语言,描绘出现实生活中的酒鬼形象。作品经过西藏话剧团演员扎西顿珠和洛旦的精彩表演,轰动了西藏,重播率、收视率都创下新高。
1997年,平措扎西又先后创作了《3年以后》和《拉巴啦家的烦恼》,形成酒鬼“拉巴啦”系列小品。这两个小品在西藏电视台和拉萨电视台亮相后,立刻引来一片笑声。如今,在西藏人们一提到酒鬼,立即就会想到“拉巴啦”。
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平措扎西创作的相声“包袱”足,让人们在笑声中有所启迪……
创作的路走到这一步,似乎已经是自己不可超越的顶峰,然而平措扎西没有停止不前。怎样才能让人们在笑声中有所启迪呢,他想到了相声创作。
创作相声要抖好“包袱”不易,平措扎西每次都要做大量准备工作,他经常采风,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一次在日喀则地区白朗县采风时,他看到在山东省援藏干部的组织牵头下,山东的农业技术人员多次上高原,手把手地教授农牧民盖起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农牧民的收入有所增加。农牧民生活的喜人变化,激起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创作出了相声《请到乡村来》和《日喀则之最》,热情赞美了农牧民开动脑筋、用勤劳的双手走上致富路的喜人景象。
平措扎西因其作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成为西藏相声创作领域的佼佼者。他创作的群口化装相声《文物的呼声》和群口音乐相声《公共设施的悄悄话》、群口相声《回眸六十年》,开创了藏语群口相声创作的先河,被称为西藏相声精品。特别是相声《文物的呼声》,反映了西藏作为文物大省在保护文物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他巧妙地将这一严肃的主题,通过幽默的相声语言来提高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起到了其他宣传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创作的相声《逛议八廓街》、《新逛议八廓街》,把民族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以笑骂形式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在笑声中反思。
创新是平措扎西取得成功的根本,每部作品都能体现出他的创新思想。今年藏历新年之际,他又突破单一语言说相声的形式,尝试用汉、藏两种语言合写相声,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和西藏曲艺表演艺术家土登创作了相声剧《姜昆开店》,取得成功。
2001年,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之际,平措扎西创作的相声、小品专场晚会《前进中的拉萨》被搬上舞台。整场晚会集中展演了由他创作的《新世纪的拉萨》、《新逛议八廓街》、《拉萨的肺》等小品、相声。在西藏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集中展演一位作家创作的多个相声、小品作品。此外,他在自己创作的小品相声中精选、结集出版了两本《平措扎西相声小品选》,每本都发行1万余册,创造了藏文书籍发行销售的新高。他创作的小品、相声作品在西藏广大观众乃至国外藏胞中反响很大,深受欢迎。
尽管再忙,平措扎西依然坚持下乡搜集素材,他说:“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作品才真诚,才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简介:
平措扎西,国家一级作家。用藏、汉两种文字从事小说、散文、戏剧、曲艺等写作,创作了200多万字的作品。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创作一等奖、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西藏自治区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奖、西藏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曾被评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中青年优秀曲艺家、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征稿启事
2024
藏人文化网
来自高原的叙述和诗章
藏人文化网总编:才旺瑙乳
文学频道主编:岗路巴·完代克
特约编辑:洛迦·白玛(四川)
特约编辑:那萨(青海)
特约编辑:琼卡尔·扎西邓珠(云南)
特约编辑:沙冒智化(西藏)
公众号编辑:喜热布
技术支持:才贡甲
tibetcul@126.com·投稿邮箱
敬请关注 藏文化系列公众号
往期回顾
普布昌居:让爱照亮生命——对藏族作家次仁罗布2009年作品的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