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掌中藏文化”,领略更多藏文化图书
在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藏传佛教经典《大藏经》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信仰。近日,著名学者、藏传佛教宗师多识仁波切精心著述完成的学术巨著《观空阐述——大藏经阅读笔记》(藏文),由四川民族出版社隆重推出。这部著作不仅是对藏传佛教经典文献的一次深度挖掘,更是对“观空”概念全面研究的开创性贡献。
作者介绍:多识仁波切
多识仁波切,本名多识·洛桑图丹琼排,笔名多识·东舟宁洛,雪域高原上享有盛誉的教育家、藏汉翻译家和藏传佛学宗师。他是原西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河西走廊名刹朵什寺第六世转世活佛,藏人文化网www.tibetcul.com首席顾问和多识爱心基金会发起人。多识仁波切精通藏、汉语言学及藏传十明学科,尤精于中观和密续奥义,已用藏、汉两种文字出版了约40多种著作,其中《爱心中爆发的智慧》书系更是被誉为“华语世界研读、学修藏传佛教的必备之书”,发行量上百万册,享誉海内外。
书中主要观点与创新
《观空阐述——大藏经阅读笔记》是多识仁波切耗时一年多时间,对《大藏经》进行通读后的心血结晶。在这部著作中,仁波切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藏文《大藏经》中关于“观空”的概念,通过条分缕析地梳理相关文献,精选并摘编了其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书中引用了《经》中说空的依据三百多条,高僧大德《论》中说空的依据一百多条,涵盖了显密空性观、大手印、大圆满、格鲁密法等法门,展现了藏传佛教的丰富内涵和深邃思想。
传统上,藏传佛教只有显宗、密宗二分法。多识仁波切首次在本书中增加了心宗的提法,将佛教传承分为显、密、心三宗。将大手印、大圆满、禅宗归为心宗。
尤为一提的是,多识仁波切对佛法“性空”意义进行了新的解读。过去藏传佛教界对性空的解释通常只有三种,即有、无、空。但多识仁波切通过对大藏经的阅读研究,发现并首次提出了“性空六义”的概念,将佛教中提到的所有的空法,都包括在了“性空六义”之中。这一提法,通过大量的引用和有理有据的阐释,为佛教“空性”思想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视角。这一创新不仅填补了《大藏经》研究领域中关于“观空”概念全面研究的空白,也为佛教界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作者声称,如果说《爱心中爆发的智慧》系列书系,以及作者10卷本的藏文文集都是在传承、阐释前人的说法,那么唯有这本书,是作者自己的创作、研究的结晶和首提的学术观点。
学术价值与意义
《观空阐述——大藏经阅读笔记》的出版,无疑是对藏传佛教经典文献研究的一次重要贡献。它不仅凝聚了作者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观空”概念的钥匙。这部著作不仅对于藏传佛教的研究者、学习者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于对佛教哲学、藏学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来说,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此外,该书的出版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藏传佛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观空阐述——大藏经阅读笔记》的出版,将有助于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藏传佛教的深刻内涵,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促进世界的和谐与发展。
《观空阐述——大藏经阅读笔记》(藏文)是一部集学术性、创新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学术巨著。它的出版不仅填补了藏传佛教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更为读者开启了一扇通往智慧与信仰的大门。相信这部著作将会成为藏传佛教研究领域的瑰宝,为后世学者提供无尽的启迪与借鉴。
{
性空六义
《观空阐述——大藏经阅读笔记》摘译
多识
}
性空六义
空有一体,虽有是幻,
无如太空,消失入空,
不思境物,无心无执。
以上六法,出于佛经。
1、“空有一体”的佛经、论著根据略举
佛经根据:
《般若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禅王经》说:空不异物,物不异空,物是缘生,故是空物。
《楞伽经》说:虽依圣人见,事物非事物,依凡俗所见,事物是事物。依凡俗所见,若是无事物,依何生贪心?色不异空。无生与如如,究竟与空性,皆是事物名,有物故生心。
《大涅槃经》说:解脱义是有物空,无物空是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是外道空。
《嘱咐国王经》说:内外事物类,物中求空性,有物便是空,毁坏无常便名空。
《红阎魔敌续》说:无可减损,无可增添,真确认识,见真即脱。
经论根据:
《龙树中观解脱》说:眼见诸事物,全知持有论。
《龙树不可思议赞》说:有空无别,无空无有,因为缘起,佛说性空。
《入中论》说:性空毁物,不是真义。瓶类虽无性,有物世间传,如此诸物有,不像石女子。
《入行论》说:所见所闻事,非所否定义,此所致苦因,否定认真实。
义西宁贝《中观二谛论》说:显现所有物,不可持否定,经验所有事,不可持否定。
寂护《中观庄严》说:人我显现者,不能否定有。
宗喀巴《大胜观》说:不否定事物有,否定自己的自我自性。没有自在的性质是空性,空性不是什么都没有。
道帷格西说:万物真实性被否定后留下万物,是龙树的主张。
2、“虽有是幻”的佛经论著根据略举
佛经根据:
《般若八千颂》:世尊:色是魔幻,魔幻是色。
《怙主生成就续》:一切虚空相,虚空也无相,三界有众生,众生像幻相。
《愣伽经》:佛陀用悲智,不见有和无,法(万物)皆是魔幻,破其心与识。
《禅王经》:万物自性空,仿佛似魔幻。
《时轮灌顶略续》:有无从有义,幻梦障眼法。
《五次第》:进入如幻禅,净化达究竟。
《密集外续》:处于如幻禅,净化达究竟。金刚乘的瑜伽士,心想法理件件事,事事都如魔幻相。
经论根据:
《弥勒中边论》:称作有和无,皆空如幻相。
《陈那因明总集论》:所见之物,皆如空幻。
《龙树性空七十颂》:依内外根处,诸意识出现,既如此意识,空如阳炎幻。
《入行论》:世间见万物,皆以真实看,不认识幻相,与瑜伽士争。
《巴贝中观心论》:真实性不存在,只有如梦如幻相。
3、“无如太空”的佛经、论著根据略举
(般若部十六空的空空,胜义空,无为空,无物空及心空属于此类)
佛经根据:
《般若八千颂》:世尊,般若波罗蜜观,是太空观。
《般若口诀经》:观看自己心,万法在心中,法在虚空金刚中,法与法性共一体。
《天库所问经》:无相也无色,无相如虚空,如此明了心,仿佛如虚空。
《楞伽经》:虽说眼见无,其实不是无。
《说亥母外续》:如虚空诸法,无法无法性,如虚空无染,无物也无见。
《正行续》:如来一切法,无法无法性,像空谷传声。
经论根据:
弥勒《经庄严论》:知无空性,知有空性,知自性空,知空论之。
阿底峡《入二谛论》:无法无法性,与性空无异。于无思悟知,见空词表述。
4、“消失入空”的佛经、论著根据略举
佛经根据:
《密集大瑜伽续》:全蚀后蚀法,毁所有存在,胜义性处之。
《智金刚总集》:三界器情世,用禅全后蚀,一切入光明,智慧双运成。
《行摄灯》:自己和手印一起,用全蚀或后蚀禅,进入胜义境。
《五次第》:瑜伽士从头顶至脚底,消失入心间,进入究竟空,是谓全蚀禅;世界消失,然后自己消失,是谓后蚀禅。
经论根据:
宗喀巴《五次第重注》:光明实现方法为谓“执”的意识收缩至胜义境(空)与意识中间,细微的二见都涤净后,主客就像水里加水一样,合成一体。中观论所说性空总的相同,地水火风依次消失过程中实现光明是不同之处。
5、“不思境物”的佛经、论著根据略举
佛经根据:
《维摩诘经》:无境无思,一切空空,超出戏论,是菩提相。
《父子相遇经》:世尊,思维任何法(万物),都不能证菩提(成佛)。
经论根据:
弥勒《显证般若庄严论》:有法不思维,正定是大事。
龙树《有为破除论》:心里不思维,变成无思维。
《入行论》:何时不思维,何时就成佛。
世亲《自性三论》:唯心所思维,识境不思维,不思知识境,心变无思维。
6、“无心无执”的佛经、论著根据略举
佛经根据:
《优波里所问经》:何时无思,哪时是空。
《楞伽经》: 何时有心动,哪时是外道。
《密严经》:无思思维破除时,才能心静入禅定,所有有情无思见,没有所执执取物。
《空行胜乐幻续外续》:无思心中,实性存在。
《圣童四位问禅经》:谁能知空,不思空相,谁不见空,谁就知空。
《无思经》:如何破除思维? 不在意心中所显现物相,就能破除。
《一切秘密尽断续》:心性无思维,什么也不想。空和无空想,一概不思想,就能成虚空。
《文殊所处经》:思想有为法,思想无为法,都是魔行为,此说出智者。
《宝积示戒经》:什么是幸福?无思是幸福,相反就不幸。什么是无上法?对法无意识。
《执取善根经》:戏论是什么?是思想。色是戏论,受、想、行、识都是戏论。
《勇行禅经》:谁无心,谁有圣智。谁有胜菩提,谁就无思维,细微法都不思维,那是佛菩提。法都无执取,那是菩提相。
《失戒毁弃经》:舍利子,有相思维人,不思空相,此乃空性。思维空性,认知空性也是空性见。
《亥母生出续》:能够断意识,锐智能解脱。
《宝珠串续》:思维是魔鬼,无念是珍宝。
《幻化网王续》:不知物实性,酷爱物现象,错误心思维,宝心受污染。
经论根据:
萨热哈《果报道哈》:无思是大手印之道,不希望果报是大手印。
喜乐金刚《真实观》:遇到何种境,不起思慕心,这是空性观。
龙树《无生宝库论》:任何不想即是空,心中无念生死断。
龙树《心赞》:轮回妄念造,无思就解脱。
龙树《说理六十颂》: 何时心动念,那时心入魔。
《乘摄》:无妄念之地,非妄真是心,不想事所生。
巴贝《中观心论》:知一切知识不成立,妄念心也难发生,如此道理全知说。
陈那《入瑜伽论》:没有妄念心性,就是真如究竟。
毕玛拉米支《无心观》:佛说心不动,不思想是菩提,所以应修无心禅。
班直达喜祥《无相章》:何时心中有相,那时心生错乱。不尽错乱心续,医治只有无思。
帝利巴《大手印口诀》:心中无思是大手印,形成习惯便成佛。心中无境心性显,无道就是成佛道。
那若巴《珍宝光》:不思不做事,轮回与涅槃,妄念粗细生,放下无心安。无心不思想,这是诸佛道。
多识自作,藏文自译为汉文
公元2022年7月1日,花水湾
来源:藏人文化网
兼听则明 tibetcul@126.com·投稿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敬请关注 藏文化系列公众号
往期回顾
噶尔哇·阿旺桑波:论中华藏学五大理论学科体系对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作用(下)
噶尔哇·阿旺桑波:论中华藏学五大理论学科体系对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作用(上)
藏传佛教“圣僧图”创作背景及宗教象征意义探析——以北京雍和宫藏“圣僧图”为考察对象
阿底峡尊者在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体现——以五当召、美岱召为例
初探巴竹·晋美却吉旺布的传法及其对当代藏传佛教教文阐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