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掌中藏文化”,领略更多藏文化图书
吉米平阶,西藏自治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西藏作家协会主席、《西藏文学》编委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其出版有小说集《北京藏人》、长篇纪实散文《高原明珠:日喀则》、文化散文集《寻找朗萨雯波》、长篇纪实文学《叶巴纪事》、叙事长诗《娜木纳尼的传说》等,是中央电视台六集纪录片《天河》总撰稿人。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获奖作品《幸福的旋律——西藏脱贫交响曲》
广东经济出版社,2021年8月
报告文学《幸福的旋律》(节选)
第四乐章 噶尔:县域新模式
第五章 燕子山下逛新城
在噶尔县的地理标志燕子山下,有一座规划整齐的新兴小镇,它就是阿里地区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易地搬迁村居康乐新居。康乐新居于2016年7月开始建设,2017年12月第一批居民入住,2018年七八月全部完工,现在已经全部完成搬迁入住。714套统一规划、独栋独院的两层新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国家统一配备了基本的家具和电器,搬迁的牧民群众只需带上各自的生活必需品就可以入住。
特殊的地理环境,是西藏许多地区致贫的主要原因。极高海拔、大雪封山、土地贫瘠……一些地方几乎与世隔绝,“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维护群众日常生活的成本极高,阿里地区又是西藏高原的高原,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脱贫攻坚碰到的所有问题,阿里地区都存在,而且更严重,这使得这里的牧民群众在脱贫路上步履维艰。
阿里地区的各级政府深深知道,只有啃下易地扶贫搬迁的硬骨头,才有脱贫奔小康的好盼头。
康乐新居吸纳了阿里地区除了海拔较低的普兰县、扎达县之外其他5个县易地搬迁户,那些地方平均海拔超过4800米,有的在5000米以上,一年只有两个季节,那就是冬季和“大约在冬季”,他们离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住进了新家园,开启了新生活。
“十三五”规划实施期间,西藏计划对26.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现在,西藏易地搬迁的计划也已经完成了95%以上。
从“怎么样实现搬”到“搬完以后怎么办”,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精准脱贫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虽然是不宜居住之地,但中国老百姓自古以来的故土难离观念,对城市生活的陌生,对未知前景的不安,都让初期的动员工作困难重重。更要紧的是,搬迁以后,过往的生产生活方式完全改变,过去只要藏袍里揣上干肉和糌粑,无论是放牧还是走家串户,心里都是踏踏实实的,而搬进城市之后,不要说出门走走,就是坐在家里,要用电,要用气,要用水,上个厕所一冲水,也看见水表滴溜溜转,那些都是钱哪。如何让搬进城市的贫困群众实现“搬得出、住得下、有事干、可发展”的目标,对广大扶贫干部以及他们扶贫的对象而言都是严峻的考验。我早就耳闻噶尔县的康乐新居做得好,但真要去采写,又有些为难了。
康乐新居就在噶尔县城,驱车不用10分钟,前前后后不知有多少人去采写过,里里外外应该挖了个底儿掉,要想看到些新东西,恐怕不太容易。思前想后,我们婉言谢绝了当地领导的陪同,嘴里说“随便转转”,一行人悄悄溜了过去,虽然显得有些随意,却希望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第一站到达康乐新居的商业广场,宽大的圆形十字路口,临街四面弧形的两层建筑都是用于商业发展的店铺,形状独特的噶尔县标志燕尾山就在眼前,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巨大标语下,超市、宽带服务站、藏餐、旅社、茶馆、烧烤店、洗浴中心,林林总总,已经初具规模,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康乐新居4个党支部开的茶馆,有别样的味道。
时间尚早,我们挑选一家茶馆坐下,经营茶馆的是来自改则县物玛乡的两姐妹。改则县的搬迁户在康乐新居中数量最多,有250多户。我们点了茶馆的早餐标配:一壶奶茶、一碗藏面、一个肉饼外加一小碟酸萝卜丝,浇上些辣椒油,完全不比拉萨差。同行的罗布是拉萨人,对拉萨甜茶馆的藏面有近乎执拗的认知,认为除了拉萨有名的几家茶馆,别的地方的甜茶和藏面都无法下咽,可能是此行离家时间长的缘故吧,喝了两口热乎乎的奶茶,他不禁感慨起来:“真有点拉萨茶馆的感觉呀。”
我打趣道:“是不是缺一点三聚氰胺的味道?这里的奶茶可是纯正的牦牛奶。”
罗布说:“拉萨茶馆现在也是纯正牦牛奶哦。”
这倒是,拉萨的净土产业也是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展精准扶贫,牦牛奶的产量比过去增长不少,甜茶馆很多都改用牦牛奶了。
喝着甜茶,我们了解到,姐妹两个有各自的家庭,因为孩子小负担重,居委会让她们负责茶馆经营,同时可以照看小孩,如果经营得好超额完成任务,还有一定的奖励。姐妹俩积极性很高,茶馆也窗明几净,客人不少。
喝完茶,按照之前的设想,我们信步往小区院子走去。在康乐新居大门外摆着一溜地摊,有卖服装的、卖首饰的,更多的是卖一些日用品,问一问得知,他们都是康乐新居的居民,从批发店批发了这些小商品,中午以后摆个摊子,挣点小钱。这也应该算是地摊经济吧。看见绝大部分的买主和卖主都戴着口罩,搞得我们几个倒有点不好意思了,赶紧拿出口罩戴上,往小区院子里去。
未进大门,已被门口的保安拦住。保安见是几个不认识的面孔,立马警惕起来,问是干什么的,找哪个人。幸亏我们来的时候问清楚了居委会书记的电话,赶忙掏出来递上去,要知道,除了疫情的防控,这里还是边境地区,安全马虎不得。接到电话,那位叫次仁玉珍的干练女士小跑着过来,想必之前接到了县里的通知。
相互介绍完毕,次仁玉珍书记问我们想了解些什么情况,我说,先随便走走吧。
到一个地方,如果直接进会议室听情况介绍,或者跟着去几个家庭看看,固然很直接,但因为缺少铺垫,不免浮皮潦草,先到处转转,一来可以跟次仁玉珍书记增进些了解,二来更有直观的感受,是一个好的选择。
我们就这样在康乐新居的街道上随意走着,街道上人不多,倒是有十来个不到上学年龄的孩子在小广场上嬉戏打闹,骑车的,踢球的,穿着新潮整洁。
“他们不上幼儿园吗?”罗布问次仁玉珍。
“今天是星期天,领导。”次仁玉珍这么说。我们想起来了,出差在外,很容易忘记上班时间,也就经常占用当地同志的休息时间。我向次仁玉珍表示歉意,她说,除了休假,他们这里基本是没有周末的。
“你今年休假没有?”我问。
“今年肯定休不成了,上半年疫情,下半年脱贫攻坚大检查,居委会这样那样的事情,忙不完。”次仁玉珍淡淡地说道。
来之前我们了解到,玉珍书记2017年5月就到新区工作了,那时候第一批搬迁户还没有进来,次仁玉珍先担任居委会第一书记,现在是党总支书记,改选刚刚完成,各种交接的工作还很多。
新的建筑是一栋栋两户相连的二层小楼,建筑风格又跟我在典角村所见不同。次仁玉珍介绍,这些建筑有的是普兰民居风格,有的是扎达民居风格,房屋有120平方米、125平方米、150平方米等几种规格。这些藏式风格的小楼,跟周边的环境配合,营造出一种十分和谐的气氛。而每家每户楼顶上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下,更显得鲜艳夺目。
我们边走边看边聊,这个过程中,次仁玉珍不断接电话,一会儿是日喀则话,一会儿是阿里东部方言,一会儿是阿里西部方言,内容大都是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次仁玉珍在电话里或者直接答复,或者告诉对方等一等,有的就转到其他电话上。我们惊奇于她语言转换之间的流畅,更惊奇于她处理这些事情的熟练得体。在这期间,也有几个人跟在我们身后,询问后才知道是要等着她签字的。
“玉珍书记,你先去处理公务,我们转完之后再到办公室去找你。”我提议说。
玉珍书记没有推辞,看得出她是事务缠身,我们也各得其便。不过她还是派了一个工作人员给我们带路,这样至少有个方向。
康乐新居的居民来自阿里地区5个县30个村(居),虽然都是牧区,但自然条件、生活习俗也有许多不同。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居委会安排他们“插花式”居住,就是来自不同地方居民的住房相嵌,这样可以使他们尽快摆脱小圈子意识,有效融入大家庭。听到这个介绍,我倒是觉得很新鲜,就走进了开着门的一家院子。
…………
征稿启事
2024
藏人文化网
来自高原的叙述和诗章
藏人文化网总编:才旺瑙乳
文学频道主编:岗路巴·完代克
特约编辑:洛迦·白玛(四川)
特约编辑:那萨(青海)
特约编辑:琼卡尔·扎西邓珠(云南)
特约编辑:沙冒智化(西藏)
公众号编辑:喜热布
技术支持:才贡甲
tibetcul@126.com·投稿邮箱
敬请关注 藏文化系列公众号
往期回顾
香奴:民族元素与多元文化相生——浅析牧风的散文诗《南北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