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石景峡:蟠龙寺下古崦滋

文摘   2024-12-06 16:01   陕西  

点击上方“藏人文化网”关注



点击进入“掌中藏文化”,领略更多藏文化图书


偶然的机缘,记者结识了退休在家的原玉门石油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杨天瑞先生。杨先生是甘肃临洮人,多年来他主要致力于研究家乡的民间文化。日前,正好遇到临洮县石景峡蟠龙寺举行民间庙会,杨先生邀请记者与他同行,考察石景峡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具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文化遗存。


怪石嶙峋的石景峡


地处马啣山麓南端的石景峡位于临洮县东北40公里,界于该县峡口、云谷、站滩三乡交汇处。离开国道后,是一条行进艰难狭窄的土路,汽车小心翼翼地走着。路上全是赶赴庙会的群众,有的步行,有的开着三轮机动车或者摩托车。对于当地民众来说,一年两度的蟠龙寺庙会,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各家各户几乎全部出动,大人小孩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气。


神奇的崦滋水潭


马啣山是甘肃东部黄土高原的最高峰,是临洮北部的一道屏障,山顶常年白云缭绕、雾霭迷漫,是古“洮阳八景”之一。作为该山南麓主要景点的石景峡,虽然山路崎岖,但是记者一行却兴致盎然。


到达庙会现场后,熟门熟路的杨先生,带着记者开始参观所有景点。


蟠龙寺下的一袭白练


石景峡蟠龙寺是散布着的庙观群的总称。首先进入记者视野的,是高大的三层建筑钟鼓楼。向前进去后的主殿为蟠龙寺九天圣母殿。出了主殿建筑群往下不远,就会看到一条小溪穿峡而过,在6米高的石崖下跌宕为一石潭。据杨先生介绍,石景峡沟谷溪潭、千姿百态,已成为洮阳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中尤以这个潭最为奇特和著名。


神奇的崦滋水潭


这个水潭当地人叫做崦滋。潭底可开可闭,开时深不见底,水在其中打旋,闭时潭水清澈见底。记者看到的是沙石淤积,溪水清澈。据说所谓的崦滋开了,指的是一种平常很难见到的奇特的自然景观,即突然间潭内的沙石消失,潭水深不见底。曾经有驻军,在开潭后用科学仪器做过测试,下测到近百米,仍不见底。杨天瑞说,神奇之处就在这儿,千百年以来,有那么多的沙石,有时甚至是巨石,滚落潭内,却永远没有填满这个潭。这个潭究竟有多深呢?成为了当地群众百思不解的一个自然之谜。而这个潭所谓的闭,是突然间又会沙石淤积,变得潭浅水清,令人不可思议。


母子石

观音石船

晒被石


沿着滋旁陡峭的石台阶下去,下面是观音殿。沿途回首,就可看到山峰上各式各样的奇峰怪石,各个都有相应的形象和传说。有所谓的“母子石”,还有南海观音路过此地,看到此地景色秀丽、属于修行圣地而将行船停泊于此的“石船”,还有神人的“点将石”等。


杨先生介绍说,600多年来,各方信士不畏艰辛,走山路、爬陡坡、捐银两、出苦工,演绎了波澜壮阔的悲壮历史,强化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巧夺天工的古建筑,使这儿更富有诱人的民间色彩和传奇特点。


据杨先生说,更为神奇的是这里流传有一个神话传说。


女圣者蔡姑传说


杨先生向记者讲了一个当地的民间传说:据传榆中县甘草店蔡家山有一位农家淑女,自幼聪慧伶俐、勤奋能干,学一样,会一样。小小年纪心灵手巧,既能替父亲操心,又能替母亲做饭。


她的哥哥乘农闲做一点麻匹生意,每次他从市场上回来,她总是从剩余中要上二三斤。日积月累便引起了哥哥的怀疑,拒绝给麻。妹妹说:“你不给麻,你的麻也卖不出去”。哥哥本没有顾及她的话,可是一连三天他的上等好麻以最低价也无人问津。窝了一肚子气的哥哥又不好发脾气,只好由她拿吧!谁知第二天一上市,他的麻便一抢而光。


一天她和嫂子下地除草,她手一挥一大块乌云飘浮到了她们头顶,遮住了正午的阳光,天气立刻变得清爽。当她们起身回家时,那片乌云又缓缓移去。还有一天,哥哥将两口袋玉麦子撒到地里,准备播种,可麻雀一直侵扰,于是哥哥让她到地里赶麻雀。太阳快落山时,哥哥赶到地里,悠闲捻线的她,指着两口袋玉麦子说:“我都给你捡起来了,一粒不少”。晚上哥嫂俩把这些事一翻腾,总觉得奇怪,而且越说越神秘,觉得妹妹跟常人不一样。


转眼间她已是16岁的大姑娘,正好一姓吉的提亲。父母一看婆家光阴也好,便同意了。很快到了迎亲的日子,准备接新娘子上马时,人却不见了。他们提着灯笼到处寻找,一出大门发现门拴上扎了一根麻绳,他们就沿着绳索的方向连夜追赶。


姑娘走到马啣山顶,知道母亲与哥哥追她而来。她将要奋斗的风水宝地近在咫尺,但麻绳却用完了,多年的修行将要前功尽弃。急中生智,她拔下头上的簪子,忍痛戳破了自己的肚皮,把肠子拉出来接上。当母亲与哥哥赶到时,她已坐化了。


哥哥说:“你是人也好,神也好,要是我手里的扬麦叉能发芽,妈妈手里的烧火棍能开花,我们就给你修庙”。


眨眼之间,果然叉上发出了嫩绿的新芽,火棍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相传她左眼的最后一滴泪,形成了今日的上滋;右眼的最后一滴泪,形成了今日的下滋。


神龙降世的梦幻


记者向杨先生请教,这个故事和流传于兰州、永靖一带的金花娘娘的故事如出一辙。杨先生说,的确非常相似。他也一直有疑惑,询问过一些当地的老人,虽然蔡姑的故事和金花娘娘故事的版本相似,但民间认为不是一个人。他认为,这个还需要有关专家来研究结论。


据杨先生介绍,大明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五日天开卯时,年仅16岁的蔡家姑娘,为抗婚夜行百里路,神奇坐化在石景峡的大石板上。同时显现叉上长芽、火棍开花的神迹,震惊了洮阳山川,乡亲们纷纷募捐,为神女修庙。她的哥哥为修庙整日操劳,一日在极为疲劳的情况下倒在妹妹坐化的大石板上进入了梦乡,神奇的一幕浮现在眼前,但见:“神龙降世蟠山绕,圣母下凡九天晓,溪水清泉显神灵,蛟龙宝山神仙造”。


蔡姑的画像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敕封十四子朱瑛为肃王。肃王在平叛战乱的危难时刻,曾避迹石景峡。在局势稳定后告别时,肃王为蟠龙寺大殿亲题:“英灵呵护”金匾,并赠送“孔雀伞”和“联云护庇肃藩”。他的夫人给圣母娘娘还赠了一顶“金凤冠”。


清仁宗嘉庆二十年(1815年),狄道大旱,八方香客三拜求雨,祈求显灵。随后他们虔诚捐助,开始大兴土木,一座宏伟的建筑拨地而起。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这个历时多年的宝殿,横遭土匪烧掳而化为灰烬。


在历经十七年后的光绪四年(1878年),又有当地信众开始更大规模的仿建,建有山门、戏台等,并塑有十余尊神像,形成五十五间房的大型古建筑群。直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由榆中县参议会牵头,进行大量的修葺、增补,并建成南山祖师殿。据杨先生介绍,此间清代曾有一铁碑,遗失于民国,很多有价值的史料已无可考据。但庙宇立铁碑的举措,这在全国也极为罕见。所以判断很可能是当时朝廷官府赐立,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在经历了文革的风雨之后,近年来石景峡又一次恢复了它昔日的繁荣昌盛。


来源:藏人文化网

兼听则明 tibetcul@126.com·投稿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敬请关注 藏文化系列公众号







往期回顾

噶尔哇·阿旺桑波:论因明逻辑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作用

非遗传承人次旦:探寻古老民族乐器 续写藏族鹰笛传奇

51枚金牌!再访攀岩冠军仁青拉姆:攀岩之路花开满径

藏羌走廊上的一对“活宝”——理县剪纸的传承故事

临洮马家窑:发现之谜和文化的魅力

噶尔哇·阿旺桑波:论中华藏学五大理论学科体系对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作用(下)

噶尔哇·阿旺桑波:论中华藏学五大理论学科体系对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作用(上)

千年名刹旦斗寺

宗喀巴大师具有历史意义的重托——选定达玛仁钦接班始末

临洮:寺洼文化遗存探秘

十世班禅大师故居朵思麻文都驿城

洛桑·灵智多杰:喜马拉雅与长寿五姊妹

宋代邈川亚然家族考述

临洮:际会风云的唐蕃古道重镇

看本加:藏传佛教宁玛派俄巴群体研究

安多地区宁玛派俄巴在生命仪式中扮演的社会角色

古浪吴坚久智曲洋多杰生平事迹考究

十世班禅大师祖寺——青海循化文都大寺今昔

林则徐在兰州的翰墨遗情

藏传佛教“圣僧图”创作背景及宗教象征意义探析——以北京雍和宫藏“圣僧图”为考察对象

阿底峡尊者在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体现——以五当召、美岱召为例

初探巴竹·晋美却吉旺布的传法及其对当代藏传佛教教文阐释的启示

论历史上安多热贡隆务囊索与夏日仓活佛之间的关系及其特点

藏人文化网
藏人文化网订阅号,来自高原的叙述和诗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