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超苹果,AI教父黃仁勋是如何成为3万亿芯片新王?

文摘   职场   2024-07-09 14:12   中国台湾  

黄仁勋,以其标志性的黑色皮衣和对人工智能的深刻洞察,一手打造了AI帝国——英伟达(Nvidia)。

在斯坦福大学和台湾大学的演讲中,我们得以窥见一个立体的黄仁勋。一个人的成功背后,不仅有硬实力的支撑,更有赤诚的心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01

想成功,就必须承受苦难

今年年初,黄仁勋回到斯坦福大学分享AI产业的见解。

当被问及毕业生如何提高成功机会时,他提出:“从地表最杰出的学府之一毕业”可能会提升毕业生对未来的期望,但这也可能成为成功的障碍。

他强调:“有非常高期望的人,韧性都非常低”,而在成功之路上,“韧性很重要”。他坦言:“除了希望你们承受苦难,我不知道要怎么教这件事”。

黄仁勋本人也是把承受苦难然后才能成功这件事贯彻得淋漓尽致。

黄仁勋的童年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并不顺利。

9岁就和哥哥,独自来到了陌生的美国。

父母送他们去投靠的叔叔刚刚移民到华盛顿州,并不了解美国教育的叔叔,把兄弟俩送到了位于肯塔基州深山里的奥奈达浸信会学院。

原以为这是一所知名的寄宿学校,其实它是一所宗教改革学院,主要招收其他学校拒绝的问题学生,实质上更像是一所管教所。

在这里,9岁的黄仁勋被分配和一位17岁的学生同住一间宿舍。第一个晚上,这位男孩掀开衬衫,向黄仁勋展示了他因打架而留下的刀疤。

“每个学生都抽烟,而我是学校唯一一个没有刀的男孩。”

除了上课,还需要义务劳动,黄仁勋则分配到打扫厕所的工作。

也因为黄仁勋年纪小,遭受了无情的歧视与霸凌,甚至在每天上学途中的必经之路——一座破旧不堪,晃动的桥上遭到霸凌。当地的男孩会抓住绳子,试图将他推下桥。

他曾在《纽约客》杂志采访时,表示,遭到霸凌时,「当时没有顾问可以聊」,「当时你只能坚强起来,向前迈进」。

两年之后,他才和父母得以团聚,转去正规的学校就读。

从扫厕所、被霸凌的“ 问题少年” 到考上斯坦福大学,黄仁勋接受苦难,积极生活。

过渡时期也领过低工资的工作,包括在连锁餐厅Denny's洗碗盤;创业时期缺乏资金,在Denny's喝免费咖啡和合伙人讨论创业计划,甚至一度被赶出餐厅。

很少有人开局就是王者,生活中也没有什么是百分百可预测且很顺利,反而是在一次次跌倒中前行。

02

创业就是起起伏伏

黄仁勋创办英伟达的旅程是一段坎坷而又充满勇气的故事。

就如同他在斯坦福大学分享的那般,想要成功必须经历苦难

年轻的黄仁勋也是一个游戏迷,加上当时游戏产业正朝2D往3D的方向发展,需要更快的运算速度的处理器来提升3D画面的质感。

1995年,黄仁勋凭借着对电子游戏的热爱和对技术的执着追求。他深信游戏市场需要更好的显卡,于是创立了英伟达,并推出了首款产品NV1。

然而,NV1并没有得到主流市场的认可,因为当时微软推出了D3D的API,而NV1却不支持这一技术。不久之后,NV2也以失败告终。

面对一次次的挫折,黄仁勋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步伐。

1996年,他决定辞退了一半的员工,收紧了资金,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一款未经过测试的新产品上。他知道这是一个冒险,几率只有50/50,但已经到了破产边缘,他别无选择。

就在英伟达岌岌可危的时刻,RIVA 128产品的成功为公司带来了转机。这款产品在短短4个月内就售出了上百万件,让英伟达重新焕发了生机。

放眼英伟达的股票表现,前期也是起起伏伏,曾经一度因为和英特尔打官司,市值蒸发90%,一下子从身价5亿美元跌落到5000万美元。

后来英伟达押注cuda,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英伟达的研发经费占营收的25%,高出很多互联网和科技公司。

为了这一产品拉高了公司研发成本,这种产品对散热要求高,当时一些电脑和手机芯片在使用中出了问题。

这也导致大客户和华尔街对英伟达都提出了质疑,加上2008年金融危机,英伟达股价直接跌了95%。

而让英伟达快速崛起是之后的比特币,因为GPU能多线程快速的任务处理,一时间让英伟达声名大噪,成为挖矿必备处理器。

再后来赶上AI的浪潮,让黄仁勋成为当之无愧的AI教父。

03

护城河,就是一直在奔跑

这些年,自动驾驶、元宇宙、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每次科技热潮黄仁勋都撞上了。 曾有记者直白地问:“AI撞上了你们,有多少运气成分?”

黄仁勋回答说:“加速运算的确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

机会永远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是我们可以推演,能飞起来的永远都是厚积薄发与正确决策的人

黄仁勋就是一个非常擅长通过推测来做出决策的人。曾有人问黄仁勋,根据您的预测和计算,5-10年内,生产半导体的产量还需要增加多少才能满足人工智慧的成长?

他回答得非常巧妙:“我的预测能力非常的糟,但我对运用第一性原理来推测机会的大小非常擅长。” 

对于黄仁勋而言,能够通过目前的状况来推断未来,以及不断地创新发展才是他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方法。

黄仁勋从步入社会以来,就默默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积累。每一步都迈得很稳妥,电气工程专业的他一毕业就老老实实去硅谷选择当打工人。

他的求职目标始终都专注于自己专业和兴趣方向,先去AMD当了一名芯片设计师,在这里积累了技术。 两年后,又跳槽到了电脑芯片制造公司LSI Logic。 先在技术岗稳稳积攒了2年,之后主动转到销售岗,6年后升为管理,成为首屈一指的“技术型+产品型+销售型”的全能人才。

到后来自己创业,也是从自己感兴趣的游戏领域开始,再囊括可视化、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计算数据中心等领域。

一开始他并不是认准这些领域会有发展,他也花了很多精力和成本在产品研发中,也有很多被市场淘汰的产品。

在英伟达,黄仁勋还鼓励员工们去追求那些尚未开拓的市场,即“0亿美元市场”,这些市场甚至连明确的顾客都没有。

成功从来没法打包票,破产永远都在边缘。

因为他相信,只有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地在奔跑,才能取得成功。

也有人说,黄仁勋是自己卷自己。

甚至因为他而出现了黄氏定律:GPU的性能每十年翻千倍

你看,黄仁勋奔跑的方向无外乎就是自己的兴趣,自己擅长的领域以及基于目前的信息推断决策。

这也是我们在做职业规划和决策时需要思考的,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是徒劳

04

懂得感恩,才会越走越远

黄仁勋一路走来,少不了合作伙伴的支持。

他在一次供应商酒会时跟来宾分享,“你们可能不熟悉这个故事,但台湾拯救了辉达。”

他回顾约30年前,那时英伟达才刚创立不久,正要生产「当时最复杂的芯片」Riva 128,既没有充沛的预算,也尚未拥有可制作高阶芯片的合作伙伴,“我们非常苦恼,我需要寻求台湾企业的帮助。”

他写了一封信给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数个月后,他终于看到我的信,拨了通电话给我。”

谁也没想到,这通电话造就了二者长达30多年的合作。黄仁勋还表示,与张忠谋一起工作,有如是一部杰作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欢乐颂。

也因为他们之间的密切合作,更进一步促成了台湾乃至全球半导体业的发展。

都说喝水不忘挖井人,黄仁勋也是如此。

每一次的公开演讲,他都会提到台积电。甚至在6月份的台湾大学的公开分享中,对所有和他合作过的台湾大学以及公司表示感谢。并且利用omniverse数字孪生的技术帮助这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黄仁勋非常擅长销售自己的产品。跟一般企业不同,英伟达的竞争对手无处不在,甚至包括他们的客户,随时都可能变成自己的竞争对手。

但,英伟达依旧积极帮助正设计替代AI处理器的客户,甚至向他们透露即将推出的英伟达芯片路线图。

因为黄仁勋认为英伟达以「完全公开方式」运作,与业内几乎所有人保持合作关系。

在他心中,每一位客户都值得用心对待,也因为合作和竞争关系并存,最重要的是不断提升自己产品的竞争力,以免自己淘汰出局。


写在最后:

通向目标的道路千千万万,并不是只有一条。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黄仁勋,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完全照搬他的模式。

但,总得知道那千千万万条道路都长成什么样子,哪些是可以复制到我身上的。

比如他身上那股务实、自我赶超、目标明确、躬身入局自己热爱领域的精神,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习得的。

我想,我们努力成长,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一直在努力奔跑,就是能够让我们不管在什么境遇中,都有能力,让自己有机会走在正确的路上,实现目标。

如果你现阶段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自己的兴趣是什么,面对未来充满迷茫,不妨找我聊聊。


所谓成长,就是不断迭代思维方式,持续精进。

我是 Chrys,一位懂营销、创过业的职业规划师。

欢迎关注,这里会持续分享最新商业思考与独家成长历程。

C姐进化论
生涯规划咨询/个人成长,专注商业/职场/思维/成长。 想给迷茫的你,找到合适的赛道,助你了解自己的优势,成为不可代替的人。 最后送你一句话:进化论是地球上唯一靠谱的成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