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你有没有想过,当高考的钟声敲响结束的那一刻,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Hey,当你走出校园的时候,你打算如何面对职场的挑战和生活的不确定性?
相信我,不管你现在是意气风发,满腔热情,还是垂头丧气,觉得自己一败涂地也好。你的人生只是从其中一个阶段结束,进入到下一个阶段而已。
曾经你听说学历是人生的分水岭,等到你毕业找工作时才发现也就那么回事。不管你起点如何,决定你发展上限的是行业、平台和人脉以及个人的综合能力,跟你所学专业和毕业院校有关,但关系不大。
你也会发现,曾经的小镇做题专家,在真正步入社会时,发现做题不管用了,擅长考试不等于会办事。
也正是因为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试着了解自己,去培养自己的爱好,结交更多的朋友,因为再小的圈子,依旧也有优质资源。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A学的专业很冷门,但若不报考这个冷门专业,没办法进一线城市的211大学。大学期间,他的成绩很一般,也没有保研的机会。
但是他脑子灵活,在一线城市看到了很小众的赚钱机会,也算是少数人的爱好——饲养冷血动物。
通过跟同好拉近关系,竟然就有一个央的内推机会。后来他顺利入职,要知道以他的学历和专业,他连那家央企的招聘门槛都达不到。
除了培养爱好,找到同好,变成自己的人脉资源以外,更要在这个起始阶段了解社会,学习更多那些学校课堂不会教你的知识,比如理财、挣钱等等。
那在跟社会衔接的过程中,有什么坑不要踩?有什么需要学习的呢?
01
生命在于体验
复旦教授梁永安说过:“一个年轻人30岁前最大的财富不是他赚了多少钱,而是他做了多少探索。”
比起一早就把自己定性的人,“我只适合找个稳定的工作”,不定性反而让你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面对挫折时也能从容应对。
在做应届生职业规划咨询时,我最常听到来访者说,“我不要做销售,因为我不适合”。仔细询问才发现他们对销售的理解还停留在电话销售,门店销售。
实际销售也分很多种,有解决方案式销售、内容营销销售、顾问式销售等等,但因为他们缺乏实践经历,一心扑在学业上,错过了很多读书时期体验商业活动的机会,所以对销售的理解才会狭隘,也放弃了探索这一职业的可能。
我们总在说要找到自己的热爱和使命,这一切的前提都基于我们了解自己想要什么,知道每一种生活方式和职业形态是怎么样的。只有你真正躬身入局的时候,你才会有感。
我认识好几个从大学就开始创业的年轻人,并且都很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优秀,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去做了,才有机会。
有一个小伙特别有意思,他专门整理考研资料。而且只卖某一所大学某一个专业的考研资料。哪怕他是做如此细分的领域,也不妨碍他哪怕现在毕业了依旧靠卖资料挣了钱。
还有一位同学,他在读大学时就有一个观察,大学生不爱在饭堂吃,更喜欢点外卖,因为太方便了。
当时刚好赶上各大外卖平台出补贴政策,疯狂撒券。他抓住这波机会,横扫所有宿舍楼,告诉大家加群可以领外卖优惠券,也在饭堂门口支起了小摊,邀请大家注册外卖平台并送小礼品。
大学四年,他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并把生意发展到各大高校,依靠招收代理赚取被动收入。
不管你创业成没成,有没有赚钱,这份经历能够让你了解如果要运作一个公司,或者从事商业活动,你需要什么资源,如何寻找项目,怎么才能盈利。
不管你未来是要继续创业还是求职,你的经历都要比同龄人要丰富很多,也比一般人更有竞争力。
甚至在我们求职辅导的学员中,有实习经历的的确要比没有任何实习经历的更好找工作。不仅如此,他们能够在求职的时候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面试的过程中更有信心,能从容面对面试官。
当然从目前的求职状况来看,近90%的应届生都有实习经历。
那么,就应该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实习经历与众不同,进大厂实习、小公司担任核心成员、延长实习时间、积累项目经历、提早实习等等途径都是你可以脱颖而出的手段。
对于毕业生而言,人生才刚刚开始,即便大学时期没有任何的社会实践,我依旧会鼓励你们未来尽可能多的尝试,尝试不同的方向,才能够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或许有人会说,多尝试在求职的时候并没有帮助。
频繁换工作,间隔年旅游,算是体验和尝试的一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依旧可以继续工作,培养个人能力,让自己保有竞争力。
02
关注趋势
第二点很关键,就是一定要关注发展的趋势,但不要盲目相信趋势,因为趋势每隔几年是会变化的。
尤其是对于家有考生的家庭而言,考分出来后就要开始填报志愿,选择就读学校和专业了。
虽然残酷,但不得不承认,大城市有更多的资源和历练的机会。
假如你在一个内陆大学学外语,未来想要从事对外贸易,哪怕专业排名再好,人再优秀,实习和就业的机会就是会比沿海城市少。
而你大学四年所积累的人脉资源几乎都在大学所在城市,如果要去往其他城市发展,就又要从头开始。
知道要去大城市之后,接下来就是选专业。选专业上要结合个人的特点采用“避坑”策略,而不要期待靠不太聪明的大脑做出最优决策!
再说了,哪里有什么最优?!
如果在选择专业时,只考虑它带来的终身收入前景,选择的眼光会很短视。要知道我们没办法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未来20年后的发展。
而要获得高薪,不是只有依靠大学所学专业,更需要你懂职场的人情世故,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有人会问,假设一定要追求一个选择的考量点,该怎么办呢?
那么可以参考近年来你想填报院校的就业率,你未来想去的公司在该校的招聘率和招聘专业,甚至还可以多看几份报告,了解大致的趋势。
当然趋势说变就变,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不断地给自己创造机会,加强实践经历。
这里也和大家分享2024年的招聘趋势。
牛客发布的《2024年智能制造校园招聘白皮书》显示,随着产业升级,智能制造行业对高端科技人才的需求迫切,C9/985/211高校毕业生成为争夺的宝贵资源。
但因为行业对年轻人才吸引力不足,应聘的应届生人数在少数,所以只要你达到基本的门槛,还是很有希望能在这些产业中胜出,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而脉脉高聘也在2024春招高薪职业和人才洞察报告中显示,北上广深杭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薪资最高,从求职的竞争程度来看,新金融科技行业人才供需比最低,纯互联网下降,新能源汽车上升。
这也说明竞争压力相较往年有所减轻。而2024年Q1高薪机会还是集中在新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行业。
对应的,可以继续了解每个行业更偏好哪一类的人才,缺何种岗位。
当然,如果我们了解行业的基本信息和分析方法的底层逻辑,你再来判断行业和公司的时候会更加准确,也能够根据你的职业价值观和个人优势做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如果大家对这一块内容感兴趣,之后也会出相关的行业分析课程帮助大家更好地择业。现在关注我,领取求职锦囊大礼包。
03
建立资源库
最后,请牢记,一定要建立你个人的资源库。资源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包括了个人优势&能力、人脉资源、经验资源、社会资源等等。
例如,个人的优势和能力,同样是需要你在实践中和对自我的观察中了解。并且,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永远不要用现在的眼光看你未来的发展。
不妨唯心一点,思考未来你想要去哪,找到属于你的进阶之路。哪怕没有达到这个目标,你也因为自己不断提升而获益。
还有就是人脉资源,很多人会有一个误区,认为向上社交没必要,自己没有资源可以交换,向下社交的带不来优质资源,所以干脆不社交。
如果你是因为这种原因而不社交的话那就太可惜了。
就拿向上社交来说好了,你对一个人的崇拜,给予了情绪价值,人家听了会开心,你说出来并没有任何损失,或许因为一句真心实意的夸赞与其他人交流学习。
无论是向下还是向上社交,要看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只要他有优点,身上有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那就值得。
社交的终极目的是双赢。有人会认为这很功利。
拉勾网CEO许单单就分享了一个例子,他说,有些年轻人认为吃饭时和领导敬酒,就代表着我是一个阿谀奉承的人,代表着我有巨大的心理压力。
尤其是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不很容易秉承这样的价值观。但是富人家庭出生的孩子、高知家庭的出生孩子,他们很早就能突破这一关。
他们更容易接受现状,从而更放松地进行社交。领导当然更愿意与认同他的下属沟通交流。这也是为什么要放下心中的压力,学会搭建人脉资源。
还有一种方式,我们可以换个思考的方式,就是“问一问不吃亏”。
我曾经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当时的公司才拿天使轮,各方面的资源都很少,而且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教育客户,所以业绩也很一般。
创始人不喜欢社交,却很勤奋,刚好参与到创业加速器的课程和项目。
她就拼命钻,哪里有跟自己产业相关的讲座都先去听听看,能够上台分享的时候也尽可能刷刷脸。
最重要的是她会和讲师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她靠的就是这种“问一问不吃亏”的精神和讲师搞好关系,提供情绪价值和她曾经的工作经验帮助讲师。
其中近有一位在台湾很有名的创新创业教授,成为了前公司的合作顾问,还是分文不取的那种,并且在客户资源上也提供了帮助,协助这位创始人成交了一位长期合作的客户。
这位创始人秉持的观念就是“问一问,单车变摩托”,多问问总有人愿意帮你,有人帮就是你赚到了,该感激感激,该出费用出费用。没有人帮,那也不一定是自己的问题,只能说明问的人还不够多。
写在最后:
无论你是刚刚大学毕业,还是刚刚参加完高考。在体验生活,提升自我的同时,可以了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并且不断地搭建和丰富你的资源库。
因为人生才刚刚开始,所以不要急于一时,也不要想着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人是会成长的,你的收入也会增加的。
重点是如果你抱持着这样的希望参与其中,那么机会随处可见。
关于“毕业生”这个话题,我的文章,也只聊到了冰山一角。如果,你还有更多关于“工作”或者“搞钱”的困惑,欢迎关注我,也可以找我聊聊,带你一路升级打怪。
所谓成长,就是不断迭代思维方式,持续精进。
我是 Chrys,一位懂营销、创过业的职业规划师。
欢迎关注,这里会持续分享最新商业思考与独家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