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总投资12亿元,工厂化养虾新模式来了!

乐活   2024-11-15 11:10   海南  

在利津县刁口乡,曾经的盐碱地如今焕发了新生机。这里,胡昭明和他的团队正在实践一种全新的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这种养殖方式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水产养殖理念,更在盐碱地上创造了奇迹。

记者走进通威南美白对虾智慧化养殖及示范推广基地,只见一尾尾虾在恒温的室内虾池里“撒欢”,安装在虾池里的各种传感器、控制器实时监测数据,并通过数字平台实现对虾池养殖的远程智能监测管理。 

工厂化养殖的水池

“你看,我们这里的虾池水面上一点气泡都不冒,水还这么干净,清澈的能看见每一条虾的样子。”东营通威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昭明边走边介绍。

作为全国最大的南美白对虾智慧化养殖项目,2023年,东营通威1万吨/年南美白对虾智慧化养殖及示范推广基地项目落户在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的利津县刁口乡,占地2000余亩,计划总投资12亿元,布局标准化养殖区、蓄水和尾水处理区、生产配套服务区,为虾筑起了“智慧池”,装上“智慧脑”。

“以前养殖业是看天吃饭,现在我们追求心中有‘数’,用数字化方式去科学生产。”谈及项目成功落地后的感受,他希望通过打造这样一个全数字工厂化养殖项目样板,让越来越多的养殖同行认识、了解数字农业,推动养殖模式转型升级。

东营通威1万吨/年南美白对虾智慧化养殖及示范推广基地项目落户在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的利津县刁口乡

将传统的大田养殖搬到了工厂化车间,如何营造海洋的养殖环境?通威南美白对虾智慧化养殖及示范推广基地乘着数字农业的东风,在虾池都能装上氧监测传感器和微孔增氧设施,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设备管理平台并进行控制。虾池的自动投喂系统则通过大数据收集,科学设计定时、定量、定点投喂,让养殖的水产品吃得好、长得快,个头更大更均匀。
“溶氧是养虾的关键因素,公司采用液氧增氧方式提高水体承载力,每立方水体产量可达到30斤,每年可实现四批次的南美白对虾,未来养殖区按每单元2万立方水体的标准进行规划,计划建设10个标准化单元。”该公司工作人员黄凯瑞说。

养殖车间内景

据了解,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水质。该基地采用自主研发的先进循环水设备,实现每个养殖单元90%水体循环利用,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处理——物理沉淀”方式,净化养殖尾水,养殖补水量仅10%,让养殖过程更加环保。
为提高养殖质效,东营通威渔业有限公司还加强与全国工业化水产养殖与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科院海洋所等密切合作,在实施尾水池降解传统外循环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引入超滤设备,形成养殖池用水内循环,配合紫外线、臭氧消杀、洗消通道等措施,保障生物安全“零事故”,养殖水100%循环利用。

东营通威渔业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引入超滤系统

“我们在全国率先实现循环水养殖,并成功通过国际权威机构NSF无抗生素产品和BAP最佳水产养殖规范,成为全国首家获得‘双认证’的对虾养殖企业。”胡昭明说。

东营通威循环水对虾养殖基地是利津县打造“蓝色粮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利津县十分重视海域发展,目前全县已拥有通威渔业、佰汇达、双瀛水产等水产企业7家,形成了集海上生态养殖、现代渔业园区育苗、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休闲海钓、特色餐饮等立体发展态势。

“下一步,利津县将重点抓好‘光伏+海洋渔业’集约发展模式,持续深化与中国海洋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3000吨级刁口港建设项目,聚力推动利津的‘海洋牧歌’越唱越响、‘蓝色粮仓’越做越强。”利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李海河说。

来源:大众日报

猜你喜欢(戳标题阅读▼)

我们收、换水产养殖群,需要添加微信:yangxiare;文章授权转载:yaojing25800

养虾
追求养殖技术,书写水产人生!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水产前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