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跨年夜,央视新闻用了一场特别的烟火拉开了序幕。
打铁花、火壶、风火流星、烈火刀、火棍……花火在非遗表演里喷涌成不同形状。
炽热的光点迸发、聚集、涌动,山海天幕织就的一瞬,黑夜悄然失色。
其中脚踏炭火、步步生花的一幕,便是我们的磐安炼火(国家级非遗)。
孔德宾 / 摄
时间倒退回炼火表演开始前,准备工作充满了“仪式感”。
参与者挨家挨户地向村民收取一袋袋木炭,它们是炼火的“土壤”,肥厚,才能孕育出火树。
抖音@江南寻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
木炭不能随意洒落在地上。炼火者要先用罗盘精准地定位,再在东南西北插上木牌,用白线拉出范围,木炭便堆叠在当中。
抖音@江南寻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
点燃木炭,不断翻动,这个过程通常要持续几个小时。热浪袭来,无声地扭曲着空气,也考验着参与者的意志与肉体。
抖音@江南寻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
对于炼火,磐安人献上了足够的虔诚。
夜幕降临,黑暗吞噬,一片寂静无声里,黑黝黝的木炭闪着火红的光芒,仿佛野兽猩红的眼,匍匐在浅浅的烟灰下,伺机而动。
抖音@江南寻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
好戏马上开场。
踏入火场前,炼火者会踩过黄斋纸,并将其点燃熏过全身,当地人称之为“烙火浴”,像是穿上了无形的盔甲,可抵挡酷热的轮番陵犯。
他们排队而入,是赤足的勇士,等待着一场与滚烫烟火的搏斗。
其中年长者会第一个触碰炭火——用双手翻开炭火,热烈的火光立刻蹿出,若猛兽探头。
这一步名叫“开水火门”,打开的是后来者的炼火入口。
抖音@江南寻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
炼火开始。
壮士们手持平头刀奔于烧得通红的炭火之上,赤足是无畏,是以肉体搏击火焰的勇气,是毫无退缩的公平较量。
刀锋斩过火堆,顷刻间火光冲天,似蛮兽吃痛的反击与扑咬,立起的庞大身躯可掩过一切。
抖音@江南寻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
然而下一秒,炼火者的黑色身影在火星聚集处显现,他依旧在奔跑,冲破火焰的笼。
抖音@江南寻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
平头刀的挥砍下,汹涌的火星一次次从炭火堆中升起,若巨兽起于蛮荒,炼火者步步征踏,直至荡平这座炽热火山。
抖音@江南寻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
磐安炼火以粗犷、热烈、极致的表演,驱散了夜的黑暗与寒冷。对磐安人而言,它是一种古老信仰,汇集了对顺遂、平安、健康的美好祈愿。
抖音@江南寻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
岁月的长河中,它演化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典型的有双峰一带的“踏火山”和深泽一带的“闹火海”。
把烧红的炭火堆成近一米高的小山丘,炼火者赤脚赤膊冲过,同时用平头刀平砍拨弄,火光飞舞、火星四溅,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将“火山”踏平。
抖音@江南寻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
把烧红的木炭平铺成直径十多米,厚约20厘米的火坛,众多炼火者手执钢叉冲入火坛,在烧红的火炭上狂舞,动作粗犷激烈,颇具原始风味。
图源@金华文化
图源@花溪风景
磐安炼火,于夜色中渐渐沉寂,留下一地碎金般的余烬。火光虽灭,那份炽热却仿佛融入了空气,渗透进每个人的骨髓。
炼火不仅是勇气的颂歌,更是对生命之不屈不挠的礼赞,在磐安长长的山水画卷中,泼洒独属于他们的璀璨烟火。
打卡地址:大皿村(点击即可导航)
打卡时间:2月1日至2日(正月初四至初五)19:00-20:00 每天一场(极端天气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