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onel和Amy就属于这个群体。他们告诉SBS中文普通话,作为1.5移民,他们面临文化、认同、身份等方面的挑战,但也有独特的优势。而有学者认为,1.5代移民往往更具有“文化弹性”。
当墨尔本华人Lionel Diao搭乘的飞机缓缓降落墨尔本时,看着比家乡低矮而平整的房屋,他意识到自己需要适应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
Lionel在2009年与家人移居澳大利亚,当时,他14岁,就读于10年级。
尽管在中国上海接受了国际学校教育,但他坦言,刚来澳洲时,他发现自己“有些脱节”,在学术、生活、与同学交流方面都感受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期望。
Lional Diao认为,作为1.5代移民,他面临着不同的期望。 Source: SBS
“特别是当时我的学校非常希望男孩子参与体育,我被分到了澳式橄榄球队,教练对我的文化冲击其实很大。”
有一天决赛日,所有同学都戴了他们支持球队的围巾,只有我戴了学校的领带,我问大家,‘这个是什么?’然后所有人都以一种非常诧异的眼光看我,说‘你怎么可以不知道AFL?’
Lionel Diao
而中西方“好学生”与“好学校”的不同定义,也对Lionel带来了冲击。
“澳大利亚高中与中国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所谓的班级,而且澳洲更注重个人主义,而不是中国所推崇的集体主义教育。”
“很多澳洲学校很注重连续性——很多同学不但自己在这里读书,他们的爸爸、爷爷也是,这是对学校教育理念的认同。这不是我能理解的,因为我们的家长在选学校时,更在乎的是高考排名,”他说。
“左右不逢源”?
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社会科学院高级讲师李耀泰(Yao-Tai Li)说,尽管学界对1.5代华人的定义存在争议,但可大体理解为在青少年或更小年龄移民,“不断探索身份,同时感受到原生国家和移入国家影响”的群体。Lionel 告诉SBS中文普通话,作为1.5代华人的一员,他感受到了澳大利亚社会对不同华人群体的划分。
第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ABC,在澳大利亚出生;第二种是我愿意相信是比较中立的代名词——‘FOB’——就是foreigner(外国人)的意思,是外来者。
Lionel Diao
“当时我在学校里是为数不多的华人,”他说,“大家开玩笑时,别人叫我FOBs,我也相应叫回去,但玩笑背后难免有刻板印象。”
台湾裔澳大利亚人王千毓(Amy Chien-Yu Wang)8岁移居新西兰,后来移民澳大利亚。
王千毓说,她也感受到了1.5代移民在文化间的“左右不逢源”。
“我的第一语言是福建话,再学普通话,然后学英语,”她说。“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我是台湾人,可后来回家探亲时,成为了阿姨、姑姑,然后慢慢没有人记得你是谁了;所以逐渐觉得也许我的文化归属在我移民的国家,可是有时候别人看着你的东方面孔、你的做事讲话方式、思维模式,他们又不觉得你属于他们。”
而“在中西文化之间成长”的王千毓花了很多时间寻找其中的平衡点。
她说,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感受到东方传统文化对女性角色的期待与西方对职业妈妈的定义之间的拉扯,这甚至一度让她的心理健康亮红灯。
“我是1.5代移民,我并不十分传统,可多少还有一些传统价值。很多华人会觉得女性婚后需要很好地扮演妻子、母亲的角色,但我对自己的期待不是贤妻良母,而对职业有更高的期许。”
“我一度因为必须要进入传统东方女性的角色而抛弃自己,我一度觉得我杀死了我自己。背负这些文化包袱,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Lionel坦言,在参加一代移民的聚会和活动时,他经常感受到话题和交流方式的疏离,让他感觉到被“排除在文化圈外”。
王千毓则表示,与上一代相处时,她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却又不自觉地被影响。
“我不知道怎么处理与上一代的紧张关系。我们从小被教导要孝顺、要听话、要敬老尊贤,不能挑战上一代对你的要求——即使这让你不快乐。而当了父母之后,我们有时还是不自禁用同样的方式要求孩子。”
“我们在澳大利亚受教育、工作、成家立业,但有时还是会不自觉地学习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然后加注在我们孩子身上,”她说,“比如做一切可能的事,给他们好的机会读书、去好的学校、花很多金钱、付出很多心血。可是有时我们非常累,会忽略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1.5代移民的独特优势
Lionel从事法律行业,他告诉SBS中文普通话,他的成长经历允许他在了解澳洲和华人文化的同时,具有双重语言优势,这助益了他的职业发展。
“在这个年代,很多华资企业像雨后春笋在澳扩展,他们的主理人也都是华人,需要一个和自己三观契合、沟通便利的律师,”他说,“作为1.5代华人,我们知道中国待人接物的方法,使我们能对接这方面的业务。”而在认识到职场文化的不同后,王千毓也逐渐掌握了如何为自己争取。
我们文化要求我们必须谦虚、礼让。所以在职场上,我们不会强调我们在工作上的努力和付出。但非移民知道如何宣传甚至夸大自己的能力。
王千毓
“我本以为可以没有任何问题适应西方时间,但一开始还是有很多传统的思想包袱,不知道怎么在职场上让大家看到我的真正能力。经常花了无数心血去做,可是没有人注意到。”
王千毓说,她现在找到了一种“比较舒服的状态”,但这经过了30多年的尝试和摸索。
“跟华人社区在一起,你可以懂他们的想法,知道如何与他们相处,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化,比读过哪些书、看过哪些点数据;与西人在一起也知道怎么从他们的角度思考。”
Lionel说,尽管在澳洲生活多年,他身上的总有一部分属于根源文化,但澳大利亚教育让它更加注重个人主义。
“我会更大胆地向我的上司说出我想要什么。我觉得我应得什么,我回去争取。而东亚人往往是‘只要我认真做事,领导就会看到我,但澳大利亚社会不是这样的’。”
“在东亚文化中久了,为自己骄傲这件事,我们可能会觉得羞耻。其实我们应该为自己鼓掌。”
“更有弹性的”自我和文化认同
李耀泰博士认为,与二代移民相比,1.5代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原生国家的影响;而相较于一代移民,他们又处于当地教育和文化体系中,所以他们对自我的认同往往“更有弹性”。
“这往往与他们在澳大利亚的时间长短有关。如果他们还保有原来的文化习惯,那在澳洲的多元文化社会,他们会有语言上的优势。而如果15、16岁过来,文化习惯已经比较定型。”李耀泰补充说,在研究中,他发现1.5代移民家庭更容易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
“许多家庭会更倾向于特地跟孩子说中文,保有根源文化和原生国家的连结;也有家庭相反,尽量不保持这个链接,让孩子说英文,融入本地文化。”
尽管如此,比起二代移民,1.5代往往倾向于更加认同根源文化。
1.5代的孩子往往不太排斥去说中文,也相比之下会更加认同华人的历史和文化。他们对于原生国家比较认同,也往往会支持例如华人参政议政,也更关心中国和澳洲关系。
李耀泰
“而二代更可能认为自己的澳洲人,中国是另外一个国家,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联。”
SBS中文是澳大利亚中文受众的可靠新闻来源,提供独立的新闻及资讯,并讲述您的故事。SBS中文使用微信为澳洲华语受众分享新闻和澳洲生活资讯,作为国际内容提供商,我们在微信上可以发布内容的次数有限,欢迎关注我们更多的独立客观的新闻报导,请登录sbs.com.au/Chinese,或通过以下方式关注SBS中文。SBS普通话节目澳东时间每天早上7-9点播出
频率: 悉尼AM1107,墨尔本AM1224,堪培拉AM1440,阿德莱德FM106.3,布里斯班FM93.3,达尔文FM100.9,霍巴特FM105.7,珀斯FM96.9
网上收听: sbs.com.au/Chinese
手机收听: SBS Radio APP
电视收听:数码电视37频道
点亮”在看”分享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