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华人技术移民在接受SBS普通话采访时提到,她们在求职时遇到海外学历和资质难获认可、英语问题、社交网络受限、缺乏本地工作经验以及不同职场文化差异等挑战。
“激活澳大利亚技能”(Activate Australia's Skills)倡导活动经理蒋力(Lily Jiang)(左)和悉尼一服装公司财务经理Jean Zhu(右) Source: SBS, Supplied
华人蒋力(Lily Jiang)是一名倡导者,是“激活澳大利亚技能”(Activate Australia's Skills)倡导活动经理。
周四(10月17日),蒋力在于布里斯班举行的澳大利亚民族社区理事会联盟(Federation of Ethnic Communities’Councils of Australia, FECCA)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释放在澳移民的技能潜能”(Unlocking the skills potential of migrants in Australia),并接受了SBS普通话节目的专访。蒋力提到,她父亲当时获新南威尔士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奖学金,来澳求学;过了几年,当时6岁的她和母亲移民来澳,当时她父母做一些清洁工作支撑家庭,完成求学。
但是就算完成了博士学位,我爸爸一直在澳洲都是很难找到工作,因为他的英文还是不是很好,加上那时不可能上网去找工作,那些工作全都是用报纸(刊登),或者有社交网络。
蒋力
她继续说:“但是移民来这里没有很多朋友,没有家人,所以那种社交网络比较少,找工作非常困难。还有很多公司觉得他在中国的那些学位没有澳洲那么好,所以有很多歧视。”
“我妈妈在中国是做外贸,帮中国政府国际谈判大理石(业务),她去日本、美国跟大公司跟政府去谈判。她在中国的学位是英文。来了澳洲这个学位就是什么都不算。就算她有很多跟公司谈判的经验,但是来澳洲,她十多年都是在酒店打扫卫生。”
二三十年过去,澳大利亚一些技术移民求职时,依然碰到海外学历和资质难获认可、英文和社交网络有限等情况。
跨国企业工作经历在澳难获认可
在澳生活13年、现于悉尼一家服装公司任职财务经理的Jean Zhu告诉SBS普通话节目,她最初作为留学生来澳,获本科和硕士学位,在当地曾工作一段时间;后来她返回中国,在上海一家跨国企业任职中级会计。
“当我回到澳洲时发现,我之前在国内所累积的一些工作经验,其实是不被澳洲本地所认可,因为在我面试时,有一些面试官或中介,他们给我建议就是非常直白,就是说,可能你的国外工作经验在我们看来,我们不是非常认可,”Jean说, 即使她原来的公司“在十几个国家有一些分公司”。
于是,她采取“比较委婉的路线”,先是用6个月找到一份较其资历低一些的工作,然后去继续学习和调整定位。
花了差不多两年时间继续去学习,去调整在这个职业赛道上的定位。
Jean
两年半之后,她找到能够充分发挥技能和资历的工作。回想当初求职困境,Jean坦言:“刚开始是肯定会自我怀疑的,就是我会怀疑,好像我之前的一些努力是没有被别人所看到的,也会觉得价值感上会有很丢失的感觉,不知自己在这个国家到底价值在哪,会有这样的内耗。”
澳大利亚民族社区理事会联盟(FECCA)会议于2024年10月16日至17日在布里斯班会展中心举行。 Source: SBS / Helen Chen
研究:近半永久移民技能未获充分发挥
倡导者蒋力提到,国际安置服务组织(SSI)与德勤经济研究所(Deloitte Access Economics)合作开展一项研究发现,近半(44%)澳大利亚永久移民从事低于其技能水平的工作。
“我们发现非常令人惊讶的数据是,他们当中有三分之二是通过技术移民计划来的。这意味着我们对该计划的投资没有转化为劳动力市场成果,”她说。
这份研究报告《Billion Dollar Benefit》指出,在澳大利亚,62万多名移民工作者的技能未能得以充分发挥,并阐述了释放移民技能将带来的经济效益。
应用工程师的求职挑战和坚持
现居墨尔本的华人Phoebe,是一位机械工程师,2016年持489签证先到阿德莱德。
我没有想过要去读书,因为我原来是在一些国际大公司里工作,我以为可以用到那些工作经验,而且我觉得,既然是澳大利亚政府提名的,就是说他们是需要这样的人的。
Phoebe对SBS普通话节目说,“所以我可能当时比较乐观,就开始找工作” 。
她是中国一所“985工程”大学硕士,毕业后在上海一家世界五百强公司任应用工程师,公司业务繁忙,她曾到欧洲多个国家、美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和韩国等地为客户做培训、技术支持或技术澄清。
但求职并不顺利。后来Phoebe去TAFE上帮助移民找工的免费英语课程。她回忆,与此同时,考虑过不同的工作类型;有学英语同学的丈夫在蘑菇农场工作,曾推荐她去应聘。
“我投了两次简历,有一次还面试我了,但是也没有给我这个工作机会。”她说,蘑菇农场的工作同样有许多不同背景的应聘者,包括有高学历和资历的人士。
回想起那段时间,她说“很有挫败感”,但始终坚持。两年多后,她找到与原有专业和资历相关的工作。
就业阻碍何在?
Jean和Phoebe都提到,政府和机构都提供帮助和支持,包括免费英语课程学习、提高语言技能并了解适应本地职场文化、简历准备、面试技巧指导、以及推荐求职网站等。
而蒋力提到父亲当年求职时遇到语言文化和社交网络的挑战,如今仍是不少技术移民遇到的求职困难。
Phoebe分析当时找工不易主要原因:“第一是(英语)语言,第二是我没有当地的工作经验。第三,其实我在这边,没有什么亲友,来了之后对当地情况也不太了解。”
Jean表示,除了语言之外,还有文化差异。一次面试后,面试者对她说:“我不想知道,你跟你的团队是多么优秀,我只是想知道你有多么优秀。”
“这个就是我在面试当中发现的中澳职场的一个文化差异,就导致我们在面试当中可能没有办法很好地跟面试官去沟通,那当然这个也会影响到我们去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她说。
如何释放技术移民潜能?
技术移民来澳面对多样化职业选择。就求职而言,一些人希望继续寻找匹配自己技能和资历的工作,有的则转变就业观念,希望或已转换职业赛道。
Phoebe提到,当时应聘蘑菇农场工作时,她了解到,有的技术移民在蘑菇厂做了几年之后,并没有再返回原专业的工作,“因为就是适应了那种工作方式”。
对于希望施展自己技能和专业的移民来说,《Billion Dollar Benefit》报告指出,他们“从事低于其技能水平的工作。这不仅阻碍接受过海外培训的专业人士实现其职业抱负,也阻碍我们国家的发展”。报告称,如果能更充分利用居澳移民的技能,澳大利亚每年将在经济活动中获益 90 亿澳元。
蒋力表示,在技能短缺危机时刻,未能充分释放技术移民的技能潜能,这是错失良机。
她说:“在澳大利亚,三分之一的职业处于技能人才短缺情况。一些行业情况更糟。在医疗保健行业,五分之四的职业,技能人员短缺。在建筑等领域,建筑工作者人数需要增长两到三倍,才能满足住房建设需求。”她说:“因此,我们发起了‘激活澳大利亚技能”倡导活动。”
这项倡导活动,于上周二(10月8日)在堪培拉国会大厦正式启动,由50多个商业团体、工会、社会服务和社区组织联合发起。
她说,这项活动“倡导更好改变我们的联邦劳动力战略,这样更多澳人可以在他们的专业领域工作,填补技能短缺,满足澳人对必要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移民人才和就业之间更好匹配,将改变澳大利亚的经济——增加就业、提高行业生产力、提高移民和非移民工作者的工资,澳人将能更好获得必要行业服务,每个州和领地都将从中受益。
《Billion Dollar Benefit》报告
改革呼吁
蒋力表示,这项倡导活动呼吁开展四项改革措施,包括在全国实施统一管理体系,监督整个体系如何认可海外技能和资质。
“我们呼吁第二项措施是建立更加无缝程序,更好将移民和就业联系起来,”她介绍,第三是呼吁政府针对技能和资格认证,消除成本和信息障碍。
她提到,研究发现“企业往往不重视海外经验”,“因此我们呼吁,无论是公共还是私营企业,都要真正审视自己在招聘、留住、晋升员工和思考方式上的无意识偏见,并真正尝试打破我们劳动力市场上的一些歧视性壁垒”。
SBS中文是澳大利亚中文受众的可靠新闻来源,提供独立的新闻及资讯,并讲述您的故事。SBS中文使用微信为澳洲华语受众分享新闻和澳洲生活资讯,作为国际内容提供商,我们在微信上可以发布内容的次数有限,欢迎关注我们更多的独立客观的新闻报导,请登录sbs.com.au/Chinese,或通过以下方式关注SBS中文。SBS普通话节目澳东时间每天早上7-9点播出
频率: 悉尼AM1107,墨尔本AM1224,堪培拉AM1440,阿德莱德FM106.3,布里斯班FM93.3,达尔文FM100.9,霍巴特FM105.7,珀斯FM96.9
网上收听: sbs.com.au/Chinese
手机收听: SBS Radio APP
电视收听:数码电视37频道
点亮”在看”分享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