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为刘少奇平反时,邓公表态:不能全怪毛主席,少奇同志也有错

美食   2024-12-25 08:06   广西  

早年,邓小平与刘少奇在革命的征程中各自前行,虽方向一致,但交集有限。直至 1952 年邓小平踏入中央,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两人才开始携手参与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彼此的合作与互动逐渐增多,共同为新中国的崛起添砖加瓦。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1966 年一场席卷全国的政治风暴骤然而至,无情地打破了平静。“工作组事件” 成为了命运的转折点,将刘少奇与邓小平紧紧捆绑,一同被抛入了动荡的漩涡深处。彼时,政治局势风云变幻,彭真、陆定一、罗瑞卿、杨尚昆等领导同志纷纷被停职,社会秩序瞬间陷入混乱。校园里,学生们组成红卫兵,高呼 “造反” 口号,揪斗领导与教师,党政机关也未能幸免,遭受猛烈冲击。在此危急时刻,刘少奇与邓小平临危不惧,毅然决定派遣工作组前往学校,试图稳定局势。但事与愿违,随着运动愈发激烈,工作组被撤销,他们也因此陷入困境。到了 10 月,批判刘少奇与邓小平的大字报遍布大街小巷,众多领导同志也被卷入其中,面临巨大危机。


同年 11 月,在天安门广场那场盛大却又混乱的接见红卫兵大会上,处于困境边缘的刘少奇与邓小平在城楼的角落相遇。刘少奇轻声询问:“小平同志,情况怎样?” 邓小平镇定自若,微笑着回答:“横直没事!” 刘少奇看着他的神态说道:“没事,就学习吧。” 谁能料到,这简短的对话,竟是他们最后的交流。此后,命运的轨迹急剧偏离。1969 年 11 月 12 日,刘少奇在困境中含冤离世,而邓小平则在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默默劳作,历经磨难。



1976 年 10 月之后,国家逐渐从动荡走向安宁,邓小平重返政治核心舞台,肩负起领导国家走向复兴的重任。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光辉照耀下,平反冤假错案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众多蒙冤的领导干部得以重获新生。而刘少奇一案,因其特殊复杂性,成为众人关注焦点。广大同志对强加于刘少奇的不实罪名深感怀疑与不满,强烈呼吁中央重新审查,还其清白。毕竟,刘少奇作为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在中国人民心中地位崇高,那些污蔑之词难以令人信服。


邓小平虽心急如焚,渴望为老战友平反,但此案平反之路困难重重。中央全会决议和专案组审查报告如两座大山,横亘在前。然而,转机总是在困境中出现。1978 年 12 月下旬,一封关于刘少奇平反的信件送到邓小平手中,他果断批示:“政治局各同志阅,中组部研究。” 这一决定,如破晓曙光,开启了平反的艰难征程。


1979 年 2 月 22 日,在中纪委办公会议上,邓小平坚定指示深入复查刘少奇案件。次日,陈云也发出关键指令:“中央常委各同志已传阅完毕,中央办公厅应正式通知中组部、中纪委合作查清刘少奇一案。”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4 月 18 日,由中纪委副书记王鹤寿带领的 8 人 “复查小组” 正式成立,复查工作全面展开。经过数月艰辛努力,复查小组于 11 月向中央提交《关于刘少奇案件的复查情况报告》,以确凿证据推翻了强加于刘少奇的不实 “错误” 认定。随后,邓小平提出以此报告作为平反决定。



但在起草平反决议时,一个棘手难题摆在面前。刘少奇案的平反结果,与对 “十年革命” 的定性以及伟人的声誉息息相关,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在 1980 年 2 月 23 日至 29 日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为刘少奇平反成为重要议程。邓小平秉持实事求是原则,坚定地表示:“在平反决议中承认刘少奇同志有过错误,并非贬低他。他不同于常人,若决议中无此内容,会让人误以为所有错误皆由毛主席一人承担,这不符合事实。我们都曾犯错,且比刘少奇同志更多,承认他的错误是正确的态度,这关乎党风。” 这一表态,彰显了中国人民共产党人勇于纠错的担当与胸怀。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每个人都受时代局限,刘少奇也不例外。客观看待其错误,是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关键,也是推动拨乱反正、实现历史公正的核心。



最终,在 2 月 29 日,党中央庄重地通过为刘少奇平反的决议。5 月 17 日下午,刘少奇追悼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这场历时三年的平反之路,在邓小平的不懈努力下圆满完成。这不仅是对刘少奇个人名誉与功绩的捍卫,更是中国人民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勇于自我纠错的伟大见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素材来源:网络

历史浩瀚长河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历史分享公众平台。为您献上古今中外历史、民间野史等。如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