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夫妻假戏真做,妻子牺牲丈夫拒绝再娶,7年后“亡妻”找上门

美食   2024-12-22 17:33   广西  

1947年的一个山村里,王士光颤抖着手臂,扶着门框向门外走去。他脸色苍白,身形消瘦,一头长发乱乱的,透露出不修边幅的气质。

大门外,一片朦胧的光笼罩着一个人影,和四周嘈杂声一起,美好得像是一场梦境。

而那个身影,便是他七年来爱与悲伤的来源,他的妻子王新。

王士光泪流满面的看着面前的妻子,颤抖着问:“真的是你吗,王新?他们说你牺牲了。”

7年以来,王士光一直在寻找妻子王新。打听到的消息却是妻子已经在任务中牺牲了。如今再见到妻子,王士光激动的同时感慨万千。

这对革命夫妻的感情,其实还是党中央间接促成的,他们爱情的开始,源于一场卧底任务。

这对夫妻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传奇故事呢?

王士光原名王光杰,曾在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在电机方面学识深厚。

1938年加入共产党后,他就一直想为党组织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当他摩拳擦掌准备大展身手时,接到了赴天津敌占区组建地下联络站和电台的艰巨任务。

敌占区本就暗潮汹涌,王士光还要在敌人的视线范围内活动,一不留神就有被抓丧命的危险。更不用说他还肩负着组建地下联络站和电台的艰巨任务了。

面对困难,王士光没有丝毫犹豫。他在一个极具民族气节的家庭中长大,又得到党组织的培养熏陶。再大的危险风浪都不可能阻止他的脚步。更何况此时风云动荡,正是为国效力的时候。

接到任务的王士光马不停蹄地前去和时任河北省委委员兼天津市委书记的姚依林接头。

到达接头地点后,姚依林向他详细布置了有关地下电台的任务,并嘱咐他要“掩人耳目”。既然要掩人耳目,仅仅是换一个新的身份是远远不够的。

最好的方法,便是与一位女同志假扮夫妻,组建一个家庭以假乱真,两人共同完成任务,同时也彼此有个照应。

在得知王士光尚未婚配、也无心仪女子之后,姚依林便安排了他与那位组织安排好的女同志见面。

而这时的王士光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次见面,将会在他的人生中添上怎样浓墨重彩,却又柔情百转的一笔。

约定的时间到了,王士光风尘仆仆地赴约,看见了那个身穿旗袍、梳着辫子的女孩。

这是1938年的天津,王士光走进门,第一次见到了王新。

王新本名王兰芬,在第一次见到王士光时只有15岁。她本是东北一个官绅家庭的大小姐,早年在河北女师附中读书,父亲曾陪伴张学良检阅军队。

九一八事变后,局势动荡,风云四起,王新的父亲便将女儿送到天津的亲戚家中,第二年,王新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接到要与一名男同志假扮夫妻的任务时,王新首先是吓了一跳:她此时只有十五岁,不仅没谈过恋爱,更没有做过类似的任务,现在竟要直接和一名素未相识的男同志假扮夫妻,这如何能扮得像呢?

不过片刻,她又冷静了下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愿意服从组织安排,并且努力将任务做好。

不过要和一名从未见过的男子“谈情说爱”、“举案齐眉”,虽说是演戏,却要以假乱真,这也太难了些。更何况她年龄尚小,没有相关的经验,任务十分艰巨。

于是王新向上级领导姚依林提出一个要求,表示服从安排,但是要先见上这位男同志一面。看看对方的性格习惯,提前了解了解,也好在日后的任务中互相配合。

姚依林当然表示没问题,于是二人就有了这第一次见面。

王新看着眼前这个风尘仆仆的男子,他外表仓促,却掩饰不住心底的一股热诚。这就是她未来并肩作战的同志、战友,她的“丈夫”,王士光。

王新心中的不安逐渐由信念代替。她的假丈夫是无线电方面的专家,对党至关重要,因此,无论如何,她都要克服困难,掩护好他的工作。

而王士光看着明显稚嫩的“妻子”,心中也升起一丝忧虑。但他相信党,更相信和他并肩作战的同志。因此也并未说什么,只是表示接受党组织的安排。

最终在姚依林的布置下,王士光化名为吴厚和,王新化名为黄慧,二人在英租界中62号路的一栋小洋楼内扮作寻常夫妻,共同生活,守护电台,传递着对于前线战士至关重要的红色电波。

那段共同战斗、生活的日子,充满惊心动魄,却始终令王士光难忘。

一开始,两人并不熟悉,却努力适应对方。王新年纪小,并未经历过感情,扮演王士光的妻子,不仅要管理家事,更要时刻注意着王士光和电台的状态。

她无时无刻不在注意着房子周围的动静,任何一点隐患都要排查清楚。为了任务的成功完成,她并不在乎自己的这点付出。她只恨不得能再多做一些。

而王士光为了维持自己的假身份,在附近找了一份和电机相关的活。他白天要出门干活,夜晚回来还要继续守着电台工作。

为了保密,他有时甚至要蒙在被子里发电报。棉被之下空气稀薄,呼吸受阻,经常将他闷得满头大汗,脸面通红。

可王士光一想到这电报的价值,就什么也不觉得苦了。有时汗像小溪一样从额头流下,他都腾不出手来擦拭,只是眨眨眼睛让睫毛上的汗水滴下来,便又沉下心思,放轻呼吸,继续聚精会神地工作。

为了扮演得更像一对寻常夫妻,王士光和王新在闲暇时也会共同散步,游览美景,谈笑风生,并肩携手。

王士光作为丈夫,风度翩翩,举止得体,在生活中时时帮助王新。王新作为妻子,事无巨细,将所有事情都料理得当,爽朗利落。两人经常相视而笑,气氛轻松,引人羡慕。

而王士光由于不间断地工作,身体并不大好。有时因为熬夜劳累缠绵病榻,王新就宛如他真正的妻子一般守在病床前,寸步不离地给他关心和照料。

在一天又一天地时光流逝和相处中,两人早已不是最初的陌生人,而是渐渐相知,逐渐成为彼此心中无可代替的存在。

但是革命形势严峻,他们只是将自己的感情深深埋在心底,并未告诉对方。只是在那一日一日看似相同的相处中,能稍微觉察出一点端倪,感受到一丝不一样的情愫。

可惜日子却不总是那样安稳幸福。作为共产党员,两人随时做着牺牲的准备。但是令王士光和王新没想到的是,那一天会来得这样快,这样猝不及防。

风云动荡的1938年,社会像一锅乱粥,地下工作者的每一步都充满着惊险。

共产党不仅要抵御日军的侵袭,更要时刻提防国民党,腹背受敌。纵使王新和王士光再怎么谨小慎微,时刻注意,敌人的搜查还是来临了。

面对真刀实枪的敌人,王新首先想到的是保护王士光和电台的安全。她拉住王士光说,若是有危险,我去将敌人引走……

可话还未说完,王士光便坚决不同意。王士光想让她保护电台,逃出生天,以自己作掩护,为她寻一线生机。

王新更不愿意了,她认为保护王士光和电台本就是自己的任务,王士光的举动可谓是越俎代庖。况且以她的私心,她也绝不愿意王士光代她去死。想到这里,她坚决地摇头,无论如何都要让王士光先走。

王士光眉头紧锁,两人相顾无言。一点黯然的情愫在这紧张的氛围中升起,这一刻,他们是同事,是战友,也是决不愿意让对方受到伤害的爱人。

还好,这场风波不久便平息下来,两人也松了一口气,两颗心的距离也越发近了。

共同经历风雨生死,在危急关头将生机留给对方,王士光和王新早已将对方视为自己的爱人与唯一。

这场搜查捅破了两人之间最后一层窗户纸,两人看似是假夫妻,其实在此时已经有了深刻的感情。

不久后,王士光与王新向组织提交结婚申请,经组织同意后,这一对爱侣终于走入真正的婚姻殿堂,长相厮守,共度此生。

结为真正的伴侣之后,夫妻俩像往前一样继续坚守各自的工作,闲暇时便如往常一般散步赏花,下棋谈心,真是举案齐眉,却又蜜里调油。

日子在这样的平淡幸福里一天天过去,直到1940年前后,王士光被调任晋冀鲁豫军区,王新也有了新的任务被派到了东北。从此各随部队,辗转天涯,难通音讯。

1940年,局势更加动荡,纷乱的战争铁蹄几乎将神州踏碎。部队条件艰苦,通讯更是难上加难。王士光无时无刻不在紧绷神经高负荷工作,只有在一声叹息的时间里,思念着那不知身在何处的爱妻王新。

王士光想起从前和王新一起战斗、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的日子,他回想起那些日子里的惊心动魄和甜蜜幸福,却又被战火硝烟迷了思绪。

战乱纷然,本不是男女情长的时候,王士光想到这里,便又低下头工作,修理改造电台,让这些器材传递那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

等到战事稍缓,王士光便开始搜寻爱妻王新的消息。可惜通讯条件差,重名者又多,杂乱信息难以整理,一时间竟是找不到任何有用的消息。

王士光并未灰心,只是时时刻刻注意着前线的动静。终于有一天,身边的同志告诉他有消息了,王士光欣喜若狂,可还未等他张开嘴,那人便说:王新同志已经牺牲了。

王士光觉得有些恍惚,他想问问自己是不是在做梦,只是一场灰色的噩梦。

可是战事无常,每日牺牲或者受伤的战士千千万,血洒战场似乎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就连他们这些做技术工作的同志,不也生活在危险之中,时刻提防敌人的炸弹飞机吗?

可是王新,竟然已经牺牲了,她怎么会牺牲?她还没有见到革命的胜利,还没有再见我一面,她怎么就这样放心地走了?

王士光似乎站不住了。爱妻逝世,王士光的生活似乎也变成了灰色。那几个月,他魂不守舍,似乎将生活过成了王新的葬礼。他经常走神,看到王新在他的身边,如同以往一样谈笑聊天。

他经常忘记吃饭,一夜一夜地睡不着,可又不能放任自己病倒。战事要紧,更何况,就算病了,身边也再也没有王新的关怀和温暖,病了又要怎么样呢?

行尸走肉地过了一阵子,王士光又恢复了精神。但是他似乎变了,又不知是哪里变了。他比以往更卖力地工作,似乎是将自己钉在了那工作台上。

他用高强度的工作麻痹自己,只有这样,脑海中就不会再不受控制地浮现王新的脸,以及那些难忘的年华。他要更加努力地作出贡献,好让党早些取得胜利,好让自己,能够替死去的王新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每一日,王士光都抱着这样的心情合上眼睛。日子过得那样快,不知不觉又三年。王士光为通信事业立下汗马功劳,仰慕者众多,却始终不愿再娶。

他爱的只有自己唯一的妻子王新,哪怕她已经长眠地下,他也不愿再娶续弦。

拒绝了又一个仰慕者后,王士光看着天空发呆,即使尝试用工作填满自己的每一天,他还是忘不掉她。若是你在就好了!王士光这样想。

王士光不愿再娶、钟情亡妻的举动被表彰,登上了报纸。而这份报纸,竟然在有一天送到了“亡妻”王新的手里。

王新与王士光阔别七年,心中思念却因战事吃紧无可奈何。看到报纸上记录的事迹,她用手指抚摸着一个个铅字,不禁潸然泪下,思绪万千。

她与王士光相识相知,更能体会他此刻的悲痛。此刻战事稍缓,是时候动身去找他了。于是王新辗转求得王士光的地址,踏上了旅程。

王士光所在的小山村里炸开了锅。都说王士光苦守七年的妻子要回来了,那姑娘长什么样子,是什么样的人?

看热闹的人挤满了王士光的门口,一个挨一个地伸长了脖子。而王士光却不敢出门,近乡情更怯,他觉得这似乎又是一场梦,不愿意让期待落空。

但是听着人群吵吵嚷嚷,他心中却也生出一些希望和勇气。于是他颤抖着手臂,扶着门框向外走去。

这是1947年的一个小山村,王士光等来了他认为早已死去七年的爱人。

人这一生,不过穷极一个情字。

无论是家国天下的爱国之情,还是勇于直面困难的奉献之情,或是长相厮守的幸福爱情,都交织着构成了王士光的一生。

他年少有为,于家国有功,却也有着心底一处仅对妻子开放的心田,结满相思和眷恋。

而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情怀,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处世之道。

历史浩瀚长河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历史分享公众平台。为您献上古今中外历史、民间野史等。如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