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并不好,但我很想它

学术   其他   2024-10-30 15:01   安徽  

图 | 《小武》



读大学时图书市场上有过一阵80年代热。回想起来,我对学术(圈)有明确概念也是看了大名鼎鼎的《八十年代访谈录》之后的事情了。有过或正在做着学术梦,或者已经实现学术梦,或硬生生把学术梦做成学术噩梦的同龄人中和我有类似阅读经历的大概不在少数。




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90年代,怀念那时的学术氛围,人的状态,乃至比较宽松的某某气氛。人总是喜欢美化过去,借此合理化对现状的牢骚。


差不多从95年起,我有了明确的记忆。再往前就是傻乎乎的幼年了,可能留下些模糊的感觉片段,清晰的、成块的记忆还谈不上。青少年时期是残酷的,因为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有了对比,有了学业压力,甚至可能还有校园暴力。但童年多半是比较美好的。我对90年代的私人记忆都挺好,但也非常清楚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


现在校园里、城市中最难看的建筑基本都是90年代建的。民国建筑就不说了,建国初年是规规矩矩、灰蒙蒙的苏式建筑,谈不上多好看,但端庄肃穆,自有一股风度;最近十多年总算也见过点世面了,造出来的楼千篇一律归千篇一律,但特别丑的也不多,大多是些无功无过的标准化产品。但90年代留下的建筑就不一样了,一股藏不住的土洋土洋的气质,马赛克、白色粉色各种瓷砖贴满墙面,分不清是裹着沾满灰尘的红油漆还是铁锈的钢窗或装有蓝色、咖啡色玻璃的铝合金窗,金色金属大字的楼名,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然后是各种叫不出牌子的五毛一瓶的汽水;

乌烟瘴气的游戏机厅、录像厅、台球厅、舞厅;

红色的桑塔纳;

大屁股彩电屏幕上的雪花;

霸王游戏机;

二线以下城市街面上最红的歌星影星可能是尹相杰和释小龙;

成人世界里那些不太见得光的事情那时也有点概念了,建筑老板都是那会儿起家的......


总之就是一股贾樟柯电影的味道。



大概十年前,骑车去偏僻点的地方还能看到一些90年代的痕迹,特别是那种一天估计也就百来块钱生意的小店,料酒酱油还可以打,糖果还放在大的透明塑料桶里称斤卖。


前几天看到一只蚂蚁,是在老小区那种能看出沙粒形状的粗糙水泥地上,水泥地面开裂,泥土和植物从墙边顺着裂缝渗透过来。这也算是一种90年代味道吧:工业力量已经无可阻挡地改造了生活,但自然的、泥土的味道还没有被彻底清除出去,一种粗陋的拼接状态。



我对90年代最深刻的记忆定格在这样一副画面中:夏天傍晚的校园里,用绿色塑料的洒水壶洒水到粗糙的水泥地面,灰尘混着地表的暑气升腾起来,阳光于是变得恍惚。

学术星球
最具影响力的学术自媒体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