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位不正的宋太宗,如何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学术
2024-11-11 15:01
安徽
公元976年11月14日(农历十月二十),宋太祖赵匡胤在宫中驾崩。次日,其弟、晋王赵光义(赵匡义、赵炅)继位,是为宋太宗。北宋灭亡后,偏安于临安的南宋,高宗之后,帝位又传回太祖一脉,后者默许民间传播太宗阴谋篡位的消息。而在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的不同学者就太宗得位问题,存在很大的意见分歧。宋史研究权威、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张其凡(1949-2016)在其所著的《宋太宗》一书中梳理了历代学者就宋太祖之死、宋太宗得位所展开的激辩,认为《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述更为可信,指出赵匡胤是猝死,此前并无身体不适的记述,而赵匡胤饮酒相当节制;赵匡胤死时没有明确的传位遗诏,宋皇后派王继恩召赵德芳进宫(王继恩却叫来了赵光义)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赵光义甚至预知赵匡胤将死于十月二十。史料记述虽然不无遮掩,但足以反映出赵光义夺位用去了一整天。不相信赵光义弑君杀兄的学者,所能举出的证据首先就是赵匡胤在961年的七月,就任命赵光义担任了开封尹、同平章事——亲王担任都城的军政长官,某种程度上就是事实上的皇储。后周的柴荣登基前,也曾担任过类似的官职。而且,经过宰相赵普与开封尹、晋王赵光义多年的争权,赵匡胤在973年让赵普罢相,这等于为光义集团的夺权提供了助攻。此外,赵光义长期与文臣集团、武将集团密切来往,其中还包括不少禁军将领,虽然赵匡胤对此也采取了一定程度上的抑制措施,但实际打击力度并不强。有意思的是,赵光义继位后,指示文臣编造的一些兄爱弟恭的记述,比如太祖为光义灼艾分痛,太祖称光义“龙行虎步,且生时有异,必为太平天子”,太祖让光义在殿陛乘马,“示继及之意”,等等,显得十分牵强,欲盖弥彰的意味太过浓郁。因而在其他许多版本的民间记述中,赵光义不仅长期布局,步步夺权,待到976年,见兄长依然康健,走正常的皇储继位之路,十分不确定,所以兵行险着,下手弑君;而且还有意谋夺兄长纳入宫中的花蕊夫人。这种民间记述版本上很像是隋炀帝杨广弑父,争抢宣华夫人的翻本,过于细节性、戏剧性,却因赵光义本人贪恋美色(比如强占小周后,又如平定北汉后,将北汉后宫的嫔妃一并享用)的恶名流传,显得言之凿凿。张其凡先生所著的这本《宋太宗》,从多个视角为读者描绘了赵光义这位疑似得位不正、文治卓著而军功稍逊的帝王。类似于李世民登基后的锐意进取,以此来洗刷自己弑兄逼父的恶名,赵光义登基后也有意包装自己的仁君形象,包括一度善待太祖二子赵德昭、赵德芳,将太祖以及弟弟赵廷美的子女俱称为皇子皇女;宽待臣子,大大增加科举录用名额。正如美国历史学家龙沛(Peter Lorge)在《重归一统:宋初的战与和》书中谈到的那样,赵光义要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还必须取得不弱于兄长赵匡胤的军功,因而先是纳入了割据漳泉的陈洪进政权、吴越国钱俶政权的领地,然后攻伐灭掉了割据山西的北汉,基本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也正是因为进展过于顺利,所以赵光义轻率地命令毁掉了当时的太原城,虽然此举确实可以防止辽朝夺回太原城固守,但也意味着北宋新纳的山西北部,其实无法固守迎击辽朝。接下来,就是进攻后晋时期割让给辽朝的燕云十六州,宋军大败。此后的多次攻击,宋军都没能取得优势,反而持续狼狈大败。张其凡先生在《宋太宗》一书中指出,赵匡胤其实给赵光义录下了很好的局面,无论是军事上、财政上还是治理体系上,但因为赵光义本人在位期间过于急切地追求取得军功尤其是征辽军功来证明自己,来显现统治合法性,所以创建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先就是财政开销惊人,宋廷必然横征暴敛,以至于四川等多地连续爆发平民大起义;
其次就是军队数量猛增,但质量却很低,不堪大用,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惯势,那就是宋朝花费巨大供养了军队,却不足抵挡辽朝,甚至连对后来的西夏也抵挡困难。《宋太宗》书中指出,太祖时期曾长期休养生息,编练各地精兵以成精锐之师,却被好大喜功的宋太宗在高粱河、莫州、陈家谷等五场败仗中悉数葬送。赵光义没能取得自己想要的军功,因而只能退而求其次,一方面强化打击潜在的政治对手皇弟赵廷美,以及太祖的两个儿子赵德芳、赵德昭。另一方面就是大量增加科举录用名额,宋太祖一朝共取进士188人,宋太宗一朝共取进士1487人,共取士5802人。这种做法让知识分子阶层自然信服于他这位疑似得位不正的皇帝,也确实起到了更替朝臣的积极作用,却不可避免造成了北宋各级各地的官员冗员问题。另外,宋太宗与后来的明朝永乐帝、清朝乾隆帝一道,热衷于编修大型书籍来显现功绩,其在位期间就编修了《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三部大书。疑似弑兄,逼死弟弟和侄子,编造出种种“神迹”,这一切都是赵光义为了传位于子的布局,但他的长子赵元佐诈疯被废,次子赵元僖暴死。《宋太宗》书中指出,这必然会让赵光义醒觉这是因果报应的循环。其实,他册立的太子赵元侃(赵恒),继位后(是为真宗),以及再之后的多任太宗一系君王,都出现过间歇性的精神失常,这就不仅仅是巧合了,只能解释为基因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