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日月变迁,原核细胞用将近 20 亿年的时间进行了一些微小而伟大的演化,这些演化为地球带来了一类重要的生物——真核单细胞生物。”
“地球生命的循环往复决定着地球生命的盛衰荣枯。3亿年前,石炭纪那场关于生长的狂欢伴随着气候的变化而结束。气温开始下降,气候变得干燥,无法完全脱离水而生存的两栖动物和蕨类植物似乎走到了穷途末路,新的变革势在必行。对水的反叛为它们带来了更大的自由,让它们进入了更广阔的天地,地球生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占领海陆空。”
……
很难相信这是一本关于38亿年地球生命演化的科普读物的语言风格。
这本由华大集团 CEO,哥本哈根大学生物学博士尹烨和米莱童书联合打造的《生而荣耀 大演化:38亿地球生命奇迹》用史诗般的语言,娓娓讲述着38亿年生命演化中形形色色的故事:“豪门覆灭”、“草根逆袭”、“利益博弈”、“开疆拓土”……
▼点击下图,
送孩子想看的生物科学大书
每一个让当代人欲罢不能的爽文情节,在几十亿年间反复上演,让人感叹,生命的形态千差万别,命运却如此相似。
从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
从寒武纪大爆发到提塔利克鱼成功登陆。
从地球生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占领海陆空到人类开始从非洲走向世界,开启向新纪元。
清晰展示了生命演化史上的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是自然选择和环境适应的结果。
整本书读下来,使得我们对整个地球生命的发展过程,有一个通俗的、连贯的理解,同时也对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个基本认知。
这本书的线索清晰,但是知识量很丰富,推荐三年级到初中的孩子阅读。
这套兼具科学与美学的地球生命演化史《生而荣耀 大演化:38亿地球生命奇迹》,横跨13个(隐生宙和12个显生宙的地质时代)地质时代、讲解近200种演化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物种,通过300+彩绘图,完整呈现了地球生命38亿年的壮阔历史!
内容覆盖生物、地理、气象、古生物、地质、考古等多学科领域,完整、生动、直观地描绘出一部地球生命演化史百科。
开篇先从生命的种子——基因的产生讲起,以及它们为什么在生命演化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让孩子对这些概念有一个基础认知:
继而到细胞的形成
再连接到原核生物的诞生,找到生命的源头。
用图解的方式,让孩子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生命构成的同时,也能从整个演化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奇迹。
除了微观生物概念外,还会讲到苔藓植物的繁殖方式:
古生物学中颌骨的演化过程:
在讲述完生命的过去和现在后,在最后一章结合目前最前沿、最热门的,对于生命未来的演化和人类社会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克隆技术、中枢神经再生技术和生命备份计划。
通过介绍基本概念和技术成果的应用,带领读者一起畅想生命演化的可能。
此外,本书把基因这个生命最基本的单位贯穿地球生命演化的始终,让孩子从小就对基因和生命有深刻的认知。
在物种身份卡中加入了生物“基因组大小”这一极具前沿性的数据,不仅为读者认知生命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而且希望通过这条线索,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小小的关于生命科学的种子。
比如蓝鲸的基因组大小是:2375Mb
涵盖生物界最重要的3大生物类群
这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生命有众多形式,除动物之外,植物和微生物在生命演化史上也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地球上早期的生物之一蓝细菌,自己能够生成有机物“养活”自己,的同时,还能够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氧气到大气中,对地球大气层的氧化和地球生命的演化有着重要影响。
同时它们一方面改良了海洋、土壤和大气,创造了动植物生存的条件,在整个生命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人类之间更是形成一种微妙的关系。
裸蕨植物登陆后,带动了一些以植物为食的动物追随着“口粮”紧接着登陆,成为第一批出现在陆地的动物。
当蕨类植物取代裸蕨植物,地球上第一批高大森林的形成后,植物不仅改变了地球的生态系统,也为大批动物成功登陆创造了条件。
昆虫为了更好地适应林间活动,率先长出了翅膀,地球上最大的飞行昆虫——巨脉蜻蜓诞生,成为当时的空中霸主。
由于空气中含氧量充足,长得“肥大”的昆虫正好满足了两栖动物的进食需求。
书中把这三种生命形式放在一起讲,并不是单独对其进行介绍,而是在希望于字里行间呈现出其相辅相成的关系,让读者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全面地看待生命。
多条线索完美融合,培养孩子的跨学科思维。
除了常规的时间线索外,这本书中还加入了地质时代和生物生存空间的拓展两条线索。
比如我们课堂中的科学课和生物课中,都会讲到各种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分布在哪里,这本书中会从演化过程中,让孩子从多个角度去探究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性,以及有造成这些的原因。
比如第四篇章“水陆竞自由”,这一时期的生命故事主要发生在石炭纪和泥盆纪,章节页有相应的色条和该时期的代表物种:鱼石螈和巨脉蜻蜓。
篇章标题中强调了生物生存空间的拓展,即从水中走向陆地,章节引言中则强调了这一时期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对生命演化带来的影响,强调生命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生命的演化从来都不是独立发生的,而是与地球气候、环境的变迁紧密相关,加入这两条线索,生命的演化故事会更加“生动”。
同时,我们也能通过书中的演化路径,看到不同的生物为了适应地球环境所做的努力:
比如我们熟悉的裸子植物松、柏,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它们不仅演化出了更强的防御系统木质部和韧皮部,以及能储存更多养料的种子:
叶子通常呈针形或密集层叠的小型鳞片状,这种叶片将耐寒和保存水分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有了它们,裸子植物才得以在干旱、寒冷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
而在植物寻求演化的过程中,昆虫也没有闲着,它们找到了一种新的生长策略——变态发育。
通过这种呼应和环环相扣,让我感受到不同生命形式之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教孩子在面对复杂事物时,如何整理出清晰、有序的脉络,打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培养起他们对天地万物等量齐观的心胸。
《生而荣耀 大演化:38亿年地球生命奇迹》,根据地质年代、生命演化的重要节点等,分为九个章节,完整讲述了地球生命的38亿年的历程。
l 生命的起源
l 热闹的海洋
l 向陆地进军
l 水路竞自由
l 跨界海陆空
l 向空中奋进
l 美丽新世界
l 走向新纪元
l 科技创未来
在章节页中有起着提示和标志意义的地质年代色条和具有总结过渡性质的章节前言,读者可以对这一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知,进而带着这种整体认知,更好地展开后文的阅读。
进入正文后,每一小节标题和前言内容都会针对当时的主导物种、气候变化、演化的进程等做一个“简介”,让孩子在了解这部分内容之前,先有一个基本概念。
紧接着,会介绍物种知识以及该物种的代表性生物、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
再通过不同的专题知识,对生命的了解更加立体和深入:
寒武纪的明星动物三叶虫
恐龙的四肢有哪些特征
鸟类有哪些特点
除了特点专题介绍,还有拓展知识满足学科知识的启蒙需求:
比如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卵生有什么区别:
羽毛是怎么长出来的
大象为什么不容易得癌症
两栖动物的四肢是怎么来的
叠层石是怎么记录早期生命的
病毒是怎么“瓦解”细胞的
这些专题版块,在辅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生命演化的同时,帮助孩子们加深碎片化知识点的记忆,提高知识储备。
除了专栏部门,每个具体物种都配有一个简洁明了的身份卡,包括出现时间、地质年代、基因组数据、体型大小等,最直观地呈现其基本信息。
通过这些不同的内容版块,将每一时期的生命演化条分缕析地娓娓道来,配以合适的图文比和大小相宜的彩绘图,更加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书中除了作者尹烨扎实的专业基础的加持外,还有来自中科院院士、考古学家、科技馆馆馆长、科普作家和博主等专业领域的倾情推荐:
还得到了不少名校一线老师、校长的认可和推联袂推荐:
其中,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副校长韩巧玲老师写的推荐语让我特别有共鸣:
这样一套生命科普读物,为孩子们提供了鲜活的阅读资源,让他们去了解未知的世界。同时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充满科学奥秘和探索乐趣的环境,让他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兴趣可能会陪伴他们一生,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动力。
这也是我给孩子推荐科普书的初衷。
专业的科普是孩子孩子阅读的护城河,这套书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幅的插图和设计巧思,在可读性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全书几乎没有重复的版式设计。
知识类型方面,除了介绍生命演化的主线内容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知识延伸,在阅读中感受生命的奇迹。
比如我们食用的海带,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至少15亿年,但关于海带分类至今存在争议,有些科学家认为它更接近动物。
而毫不起眼的苔藓,却是最先登上陆地的植物。
大象祖先曙象,它的体型只有兔子大小,看起来与“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毫无关系,却开启了大象家族的辉煌历史。
会飞的翼龙属于爬行动物,不是恐龙。
曾经集体“空降”的海洋霸主、化石遍布世界各地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出现和消失的原因至今成谜。
看完这些,真的有一种“沧海一粟,人生微末”的感觉,一套书下来,孩子们的想象力、阅读能力、还有知识储备,乃至对自己所处的世界的热爱,都能得到提升!
▼点击下图,
送孩子想看的生物科学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