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艺术不会过时,而科学不断进步,献身科学意味注定被超越

学术   2024-10-29 15:01   安徽  


阅读本文之前,想拜托您帮一个高校教师填写一份有趣的调查问卷。

比如会问,刷美妆、健身、穿搭等时尚类短视频时,你会不会和里面明星、网红博主的身材做对比?相亲时,你担心你的长相或身高不被对方喜欢吗?当然已婚的也可以填写↓↓




本文为《学术与政治》读书笔记。



01
学术生涯的外部环境

演讲一开头,韦伯通过对比德国和美国的学术体制,简要介绍了在德国从事学术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韦伯认为当下的体制并不一定能使有学术才能的人脱颖而出,因此从事学术工作要有天职观念。



02
学术工作的机遇和灵感


然后韦伯转入了“学术的内在志向”的讨论。

韦伯认为学术已经进入空前专业化的阶段,因此个人要取得成绩也必须进行最彻底的专业化。对这种专业化的学术工作,必须怀抱热情。

韦伯接下去驳斥了这样一种观点:现今的科学已经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计算问题。韦伯指出,和热情和工作(这是业余人员所欠缺的)同样重要的还有“想法(灵感)”。

韦伯指出,有无灵感取决于有无天赋和无法知晓的命运,也即,灵感是个人性的。也因如此,人们——尤其年轻人,崇尚“个性”和“个人体验”。

针对这种潮流,韦伯说道,“个性是只有那些全心服膺他的学科要求的人才具备的”,这在科学和艺术中都是如此。必须尊重学科自身的规则,而非肆意表现所谓个性。

韦伯接下去讨论了艺术和科学的不同:艺术不存在过时,不存在今胜于古;而科学则不断进步,献身科学意味着注定被超越。

那从事科学的意义在哪?对于实用者而言,科学的技术作用是种意义。但对“为科学而科学”的人而言,从事这种无止境的事业能获得什么意义呢?



03
理智化的过程


科学是理智化过程的最重要部分。

理智化意味着:“只要人们想知道,他任何时候都能够知道;从原则上说,再也没有什么神秘莫测、无法计算的力量在起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掌握一切,而这意味着为世界祛魅。”

韦伯继续追问:这种祛魅(科学包含在其中)是否有超越单纯实践和技术层面的意义呢?韦伯围绕死亡、通过古代人和文明人(进入理智化过程的现代人)的对比来突出这个问题:古代人的生命是有机循环的,在死去时,他已经得到了能得到了一切,因此感到此生足矣;而现代人处在不断的进步中,因此,即使在死去时,他也无法得到“终极产品”,因此生活便因其进步性而无意义。

韦伯再次问道:“进步”有除了技术以外的意义吗?对以科学为业者而言,也即:在人的生命整体中,科学的职业是什么,价值何在?

在过去,如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所描述的,人们认为真理能使人摆脱幻觉和影子,努力达到真正的存在。人们认为凭借“观念”掌握事物的本质,掌握正确的行为。

文艺复兴时代出现了实验方法。近代早期的人们还认为,借助科学能达到“自然”,能够“借助接驳跳蚤,证明神的存在”,也即揭示生活的意义。

但现今的人观点恰好相反:科学抽象出来了一个非现实世界,科学与意义无关。



04
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


以前对科学意义的说明既然已经被否定,那以科学为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韦伯的观点是这样的:科学没有对终极意义问题给出答案;科学只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假定我们有这样一个技术目的,我应该怎样做?“应然”问题只能是科学的预设。

科学的意义必须诉诸终极意义才能进行解释。而“对于终极意义,每个人必须根据自己对生命所持的终极态度,或是接受,或是拒绝。”

▼点击下图,领取韦伯作品集

05
学术与政治


根据前述对科学性质的说明,韦伯说道,“讲台不是先知和煽动家应呆的地方;去对公众演说吧——也即到能听到批评的地方去说”。

也即,韦伯认为,在课堂上只能谈论事实问题,价值问题应该被驱逐出去。因为两者完全异质,前者不借助奇迹和神启,只承认事实,能够得到清晰的、机制性的说明;而后者只是个人选择的、无法证明的立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约束自己,避免将个人立场强加于人(课堂是教师主导的,而价值问题只是一种无法说明的立场)。



06
价值的多元性


在不同价值的斗争中,起作用的不是科学,而是“命运”;科学无法对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价值问题——作出说明。在走出基督教的千年统治后,“我们”更加看清了“诸神之战”——同价值之间无法得到解决(也即得出理性的选择)的斗争——的不可避免。



07
教师不应是领袖


使人成为教师的素质,和使人成为(政治)领袖的素质是完全两样的。对于分析事实陈述之外的东西,教师都不应该提供给学生;提供那些东西的已经不是教师,而是领袖。



08
科学对信仰所能做的贡献


科学对现实和人的“生命”有什么积极作用?

显然的,
1,可以提供技术知识,
2、可以提供思维方法,
3、可以让我们的头脑清明。

“头脑清明”即,在你采取了某种立场后,为贯彻自己的信念,清楚准确地知道要选择哪些手段,会出现哪些后果;也即,明白利害状况。

从终极目标的角度来说,科学可以使我们前后一致地推导出如此这般的一个实际立场的意义;你将侍奉这个神(你必将选择一个神),如果你同意这一立场,你必将得罪所有其它的神;由此,我们可以对自己行为的终极意义“做出说明”。

而科学也是这样一个神,也即,科学的终极意义无法得到说明,而只能选择去接受或拒绝。

神学和科学不同在于,神学预设了世界必然拥有某种意义,对于这个意义的假设,则依赖信仰而非理性。

我们生活在祛魅的时代,终极价值已经退出公共生活、退到个人领域,不要再奢望在学术体制内宣传自己的价值立场,以此构造一种共同体生活。


▼点击下图,领取韦伯作品集

学术星球
最具影响力的学术自媒体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