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和有攻击性的,你选谁?小孩子才做选择!

文摘   2024-09-05 00:26   广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单看攻击性这个词就给人一种贬义词的感觉,而我们也经常被教导着:对人要减少攻击性,用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如果纠纷的问题能用温和的方式解决是好的,只是大家都知道在这么个充满戾气的社会里,你的温柔有时在别人面前一文不值,甚至会把你【宁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谦让当成是软弱,进而迎来可能更残忍的对待。


攻击性这个词的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一提到它就涉及一系列的情绪和行为,而这种带来的情绪和行为又往往是负面的,久而久之,我们一想到攻击力就把它和吵架、打架、摔东西等行为挂钩。


其实在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攻击力会和生命力相关。特别是在精神分析方面认为:攻击性是人类的基本动力之一,与性和力比多都是并列的。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受到本能的驱动,其中包括性和攻击性。他将攻击性视为一种基本的本能,与生本能(Eros)相对的是死本能(Thanatos),后者表现为破坏和攻击的冲动。


我们可以为了生存、为了自我表达而采取行动的能力,在不同的情景之下转化为积极的或者保护自己的行为,比如竞争、创新和领导力。


职场是纠纷最多的地方,假设你的设计稿被同事偷袭了,而他抢先你一步上交,最后明明是原创的你却变成了人人口诛笔伐的抄袭者,你是会选择用温和的方式解决,还是用有攻击力的行为去处理呢?


这两者都对,只是有些温柔只是表象,我们都擅长伪装自己呀,有些人表面上是温柔,实际上是懦弱。


不敢、胆怯、害怕事情越来越严重、害怕别人指责,只能自己保持沉默或者声讨几句就没然后了。


攻击力不是说要大喊大叫,比声音大比谁更无理取闹。我所理解的攻击力,是你可以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攻击力是一种信心、勇气。


健康地表达攻击性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自己的界限,保护自己不受侵犯,并且在社会互动中保持自我认同。


精神分析理论中还提到,攻击性可以通过升华(sublimation)的过程转化为社会更能接受的形式。例如,一个有强烈攻击性冲动的人可能会将这种能量转化为体育竞技或艺术创作中的动力。


其实对一个问题印象很深刻:如果好人没好报,你还愿意做好人吗?


如果温柔地沟通换来的是别人的变本加厉,下次你还会使用你的温柔吗?


为什么不呢?善良是你人格的一部分,做好事是我愿意这么做,即便没有这个前提,只要你想,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之下,还是会愿意做。


而同样的,温柔地处理麻烦,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如果还是咄咄逼人,为了保护自己,还是会切换具有攻击力的面具。


就是因为人懂得“随机应变”,才能生存至今。


你可以温柔,也可以有攻击性,那都是你,有且仅有。


往期文章:

这件事上拎得清,关系也差不到哪去

为什么姐弟恋里,大龄姐姐总是想逼弟弟上进?

26岁,男朋友只想恋爱不结婚,该分手吗?

在看不好意思,那就点个赞吧


帆布兔
外面没有别人,你才是唯一的答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