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如果权力有一副面孔,它长什么样?

文化   2024-08-13 20:00   上海  



文末有赠书,请耐心阅读


古代对凯撒大帝面孔的描画,似乎是一个令人颇为沮丧的故事,历经种种变化、停滞、辨识和重新确认。数十年来,曾有一幅肖像被认定是对这位独裁者的形象最准确且真实的还原。随后,这幅肖像画又被斥为是赝品,根本不是凯撒本人,或仅为某件现已完全失传的大师之作的拙劣仿制品;显然,此画被打入冷宫的理由,并没比当初使其声名鹊起的原因更站得住脚。


过去数百年来(这一模式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似乎每代人都有一个确定的凯撒形象,它风靡一时,为现代世界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人们可以直视凯撒的双眼,透过大理石像去探究这位帝王的性格——甚至是临床病理特征。没过多久,这一形象就被层出不穷的新发现推翻,并逐渐隐匿无闻;而其他屈于次要地位的形象,如“绿凯撒”或墨索里尼钟爱的副本,也陆续在人们的视线中淡入淡出。对于那些业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形象来说,它们仅存的荣耀(很像杰西·埃利奥特被认错的石棺)即是曾经被认定为凯撒本人。


《制造凯撒》内页图1:乔万尼·巴蒂斯塔·德拉·波尔塔于16世纪创作的一组十二凯撒半身像,现陈列于罗马的鲍格才别墅公园,这些半身像被高高地固定在园内富丽堂皇的接待室的墙面上。它们构成了从尤里乌斯·凯撒到图密善的标准帝王群像。




凯撒的“面容”



《制造凯撒》 


尽管争论似乎从未停止过,无论是在绘画、雕塑、陶器、卡通和电影,还是在赝品和伪造制品中,尤里乌斯·凯撒是现代艺术界辨识度最高的罗马统治者之一。在文艺复兴时期所有十二凯撒半身像作品收藏中,他总是个性鲜明,面似鹰隼,略显憔悴,虽然瘦削的脖颈和喉结不一定作为常见面容特征出现。连同头上的桂冠和令人不安的炯炯眼神,几乎所有绘画和素描作品都是这样描绘凯撒的。从曼特尼亚画中的胜利战车(图2)上那略显阴险的人物,到卡穆奇尼的奄奄一息的独裁者(图3),再到《阿斯泰里克斯》系列卡通画里的凯撒(图4),无不如此。正是这些容貌特征让人忍不住展开想象,狄赛德里奥Desiderio创作的代表15世纪最顶尖雕塑工艺的大理石像,也许曾被看作凯撒本人的形象,尽管石像中的人物——如同先前的古代作品一样——都是完全匿名的。在这些创作中很容易找到凯撒的“面容”look痕迹。


《制造凯撒》内页图2:曼特尼亚《凯旋记》系列画最后一幅中的凯撒坐在凯旋战车上,这个收尾场面引发了一连串棘手的问题。对丰功伟绩的歌颂是不是太过火了?这是不是骄傲导致堕落的典型例子?获胜将领有没有留意到在他耳边低语的“只不过是凡人”的警世之言?就凯撒而言,在其凯旋后不到18个月就发生了暗杀事件。


《制造凯撒》内页图3:文森左·卡穆奇尼的名画《凯撒之死》(1806年)中凯撒的头部


《制造凯撒》内页图4:高辛尼和尤德佐创作的系列漫画《阿斯泰里克斯》中的凯撒。



当然,作为错综复杂、层次多元而又不断自我强化的模式化形象,凯撒“面容”也是体现古代与现代之间存在千丝万缕之瓜葛的绝佳例证之一。面容的一部分肯定源自公元前44年硬币上的纪念头像;部分来源于真人大小的雕塑,这些雕塑被认为是古代艺术家对凯撒本人的真实再现(几乎可以肯定有些不是);还有一部分则出自历史学家苏维托尼乌斯的文字记载。不过艺术家们也对现代同辈和前辈同行们做出了回应,他们在重塑凯撒形象的过程中——通过绘画、雕塑,甚至是舞台剧——为未来凯撒形象的再现建立了一个评判标准。


这些艺术合成品和血肉之躯的真人凯撒的相似性究竟有多少,人们不得而知。我想多数人会提出图像之间的某些共通之处;不过,无论共通之处是多还是少,那一套面容特征都代表着我们头脑中的“凯撒”。我猜测,它们大约也代表着罗马观众心中的“凯撒”;对很多罗马人来说,站在曼特尼亚胜利战车上的是何人,或者连环画中是谁惹怒了不好对付的高卢人,回答这些问题并非难事。




维特里乌斯的头骨



《制造凯撒》 


维特里乌斯是在68—69年罗马帝国内乱期间,与加尔巴、奥托各自在位仅几个月的帝国第八位皇帝。而格里马尼的《维特里乌斯》因同硬币上的皇帝形象十分吻合,被当作根据“真人”而创作的独一无二的维特里乌斯形象,也许是辨识度最高且被复制最多的皇帝肖像。还有一尊雕像是在此肖像复制品的基础上的再复制,被认为代表着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图5)


《制造凯撒》内页图5:19世纪初由尼科洛·特拉维尔索创作的赞美“雕塑天才”的塑像,现存于热那亚的内利王宫博物馆。塑像中的“天才”人物精致而年轻,他拥抱格里马尼的维特里乌斯的现代修改版——最初以一尊大理石半身像,后被移置于他处展览,目前展出时被替换成石膏模型。换言之,“天才”拥抱的是格里马尼《维特里乌斯》的复制品的仿品。


对很多现在观察者来说,它的意义不仅限于艺术。它常作为重要范例被用于早期那些通过外表读取性格的科学学科中:如观相术,自称能从面部特征推断出一个人的脾气秉性,经常将人类比作动物;还有19世纪特别流行的颅相学,通过头骨形状和脑内结构来作同样的推断。


有关这个话题的最知名且讲解最细致的现代教科书之一,是那不勒斯学者吉安巴蒂斯塔·德拉·波尔塔出版于16世纪末的教材,罗马皇帝出现在教材历史人物的插图里:其中有一幅《维特里乌斯》(图6),他和格里马尼的作品很相似,将其五官和头部的大小同一只猫头鹰对比,以此来表现他的粗野ruditas。颅相学研究往往更高调一些,举办了大大小小无数场讲座。其中一场讲座,根据戈伊德的解说,其头骨形状“圆且窄,不够高”,代表“脾气暴躁、易怒好斗的性格倾向”。他在讲台上制作了格里马尼的《维特里乌斯》头像的石膏模型。


《制造凯撒》内页图6:在吉安巴蒂斯塔·德拉·波尔塔16世纪关于观相术的相关论述中,维特里乌斯的头部被用来与猫头鹰的头作对比,意在指出这位皇帝的粗鲁与无教养(这种相似程度通过素描进一步加强)。论文中提到的其他皇帝包括加尔巴(鹰钩鼻比作鹰喙)和卡里古拉(明显的前额下陷)。


尽管同硬币肖像偶然相似,这个著名的头像和皇帝本人其实毫无关系。经过近几十年的预见性讨论,现代观点一致同意将其降级为“身份不明的罗马人”;多亏某个雕刻技术的小细节,其创作日期已确定为维特里乌斯遭暗杀后的一百年。这个故事不乏讽刺与荒诞。现代艺术中可能复制最多的唯一皇帝头像,原来自始至终是个冒牌皇帝。而那位19世纪的空想家(戈伊德)借助被认错的头像来展示伪科学真相,这样的画面不免过于荒唐。不过,荒诞性本身也证明了与肖像中的古代罗马统治者面对面相遇具有多么非同寻常的魔力。



时至今日,罗马皇帝仍然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存在。罗马古城失去帝国都城的地位已过去近两千年,可即便如此——至少在西方是这样——如今几乎人人都认识尤里乌斯·凯撒或尼禄的名字,有时甚至能认出其相貌。他们的面孔不仅从博物馆展架或艺术馆墙壁上凝视着我们,还出现在电影、广告和报纸上的卡通画里。一个讽刺作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只需以桂冠、托加袍、里尔琴、熊熊火焰为背景)就把现代政客变成“在罗马燃烧时仍拨弄琴弦的尼禄”Nero fiddling while Rome burns,而绝大多数人也可以毫无障碍地理解这一表达。五百年来,这些罗马皇帝及其妻子、母亲和子女无数次再现于各种绘画和织锦、银器和陶瓷、大理石和铜器上。我猜测,在“机械复制的时代”到来之前,除了耶稣、圣母玛利亚和几位圣人之外,罗马帝王比其他任何人物的形象都更频繁地出现在西方艺术中。卡利古拉和克劳狄的故事跨越数个世纪,遍布几大洲,在西方世界的历史中唤起的共鸣远超查理大帝、查理五世或亨利八世等君王。他们的影响力已远远超出了图书馆或讲堂的范围。



推荐阅读



《制造凯撒:两千年权力形象的迷宫》

(全彩精装)

〔英〕玛丽·比尔德丨著

匡  骁丨 译

贝页 文汇出版社


国民级古典大家手笔,侦探小说般迷人面目。

名画谍中谍,登入西方帝王形象艺术殿堂。

凯撒事后事,破译千年艺术品中权力DNA。

西方两千年集体脑补凯撒形象的历史!


玛丽·比尔德穿越两千年的历史与艺术,从古罗马的一枚硬币到今日的一幅首相漫画,从佚名流传的挂毯到大师杰作乃至皇室珍宝,潜入浩如烟海的文献与史料,爬梳庞驳繁杂的古罗马帝王肖像作品,通过严谨精审的考证与诠释,梳理了十二凯撒形象的生产、流变谱系,揭示了其对权力艺术的深刻影响。在解开一宗宗谜案时,还生动展现了荒唐无良的古罗马帝王群像,讲述了从搬运工到国王,从游客到文物贩子在内各色人等令人捧腹的故事。


本书全彩印刷,荟萃两百五十余幅精美图片(其中不乏艺术精品和稀世珍宝),熠熠皇皇,兼具学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和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英] 玛丽·比尔德(Mary Beard)


英国国民级古典学家,剑桥大学古典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古罗马史、艺术史等。2018年,因其对古典文明研究的贡献被授予大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DBE),女爵士。

比尔德教授撰著了多部获奖及畅销历史著作,如《庞贝:一座罗马城市的生与死》(获2009年沃尔夫森历史奖),《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入选《纽约时报》畅销书、2015年美国国家图书评奖决选),《文明》等。




 End


赠书福利


评论区留言告诉局君“为什么想读《制造凯撒》”一人一账号一留言


留言截止日期

8月19日(周一)12:00


局君将综合点赞数和内容

选出2位读者送出《制造凯撒》各1本

8月19日前后评论区回复获奖结果


注:图文资料均由合作方·贝页提供


建投书局客
建投书局线上公众平台,致力于提供文化资讯、深度观点、新鲜书讯、书店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