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其一,一无所知——读懂中西文化五大区别

文摘   2024-10-14 00:00   湖南  
麦克斯·缪勒画像
宗教学开山鼻祖麦克斯·缪勒曾说:“只懂一种宗教的人,其实什么宗教也不懂。”这一思想被浓缩成一句名言——“只知其一,一无所知。”
其实,不仅宗教如此,作为社会生活的灵魂——文化,也是如此。我们似乎很了解中国文化,如唐诗宋词、瓷器、茶叶、忠孝仁义、儒释道法等。说起来如数家珍、自然而然,但其实多是溢美之词,是敝帚自珍、少见多怪的短视产物。

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我将教会你差异”。只有在中西文化的反复比较中,看到中西文化的不同,我们才能说真正理解了中国,也才能说真正理解了西方。

为此,我们从赵林《中西文化的精神分野:传统与更新》共塑:西方文化精神的演变》以及殷海光绝版许久、新近复活的经典之作《中国文化的展望》中总结出了“中西文化的五大区别”。开启这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第一步。

区别一:彼岸关怀VS此岸关怀

《圣母升天》,安东尼奥·达·科雷乔绘
西方文化中,有一种对于彼岸世界的执著。从最早的希腊神话、哲学对宇宙、大自然的终结追问;到后来的基督教对上帝、末世的不断叩问,西方文化始终有着一种对于彼岸世界的关怀。超验彼岸的信仰关怀,是西方“罪感文化”的重要来源,也是西方不断反思现世与自我的前提。以至于学者赵林在《共塑:西方文化精神的演变》《中西文化的精神分野:传统与更新》中,将“信仰”作为西方最重要的文化基因之一。
而中国文化,则更注重此岸。孔子称“未知生,焉知死”,对“彼岸”存而不论。本土宗教道教,更是放弃彼岸,只追求此岸的长生不老。哪怕是外来的佛教文化,在本土化之后,也变成了和祖宗、关公、狐仙一样能够给现世带来帮助的神秘力量,连观音都成了“送子观音”。

这种对彼岸世界的淡漠,让中国人“不认死理”,很少发生像十字军东征那样的宗教迫害;但另一方面,由于缺少超验的限制,世俗的王权一直没有制约,道德教化也缺少了立足点。

区别二:理性思维VS感性思维

《雅典学院》,拉斐尔绘
西方文化非常理性。从古希腊开始,任何思考都特别强调“定义”“逻辑”和“方法”。比如,《几何原本》先定义什么是点、直线、三角形,再提出五条公式作为最基础的规则,最终推导出了整个几何大厦。
这种有强力的理性精神,是西方诞生现代科学的重要“前提”。以至于赵林在《中西文化的精神分野:传统与更新》《共塑:西方文化精神的演变》中,将“理性”视为西方第二个重要文化基因。

而中国文化则更感性。描述一件事物,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枚举、归纳和类比。比如,孔子的“仁”,从“克己复礼”,到“恻隐之心”,再到“已欲立而立人”等等,定义多达十几种。孟子阐释人性本善,用水的向下流动作类比。老子、庄子的著作中,用自然世界的山水花鸟鱼虫作比喻,更是屡见不鲜。

这造成了中国文化“诗性”的一面,中国诗歌的美感远超其他地区;但也造成了中国人不讲逻辑、过分感性的思维习惯,这也就为中国有技术而无科学的“李约瑟难题”找到了解释。

区别三:规则意识VS力量意识

▲巴特农神庙的黄金比例
西方文化还非常重视规则。国家的统治合法性,人行为的正当性,都要基于对规则的遵守。哪怕是国王,也需要上帝的承认才具有合法性。代表上帝的教皇,也要通过选举才具有合法性。上位者,依然要受规则限制,比如“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一旦国王违反了规则,其统治合法性也就没了。

而中国文化却经常视“规则”为羁绊。宋襄公对“不重伤,不禽二毛”的贵族精神坚持,被我们称作“蠢猪式的仁义”;刘邦不守信用,签完合约后,掉头渡过楚河汉界,被我们视为智慧的象征;而重诺言,言必行、行必果的战国游侠,也鲜有人真正尊重。

我们尊重的,往往是“力量”“地位”,至于品性如何,无关重要。以至于殷海光在《中国文化的展望》中指出,“声望”与“地位”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基线之一。我们对此有着近乎病态的渴望。钱、权、地位,似乎依然是当下很多人毕生的追求。

区别四:世界主义国际观VS天下主义国际观
▲古代中国对“万邦来贺”的迷恋
西方文化中,世界是一个天然概念。欧亚大陆西部的文明非常拥挤。爱琴海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而在这附近,埃及文明、两河文明也都达到了很高的发展水平,因而,无论是希腊还是罗马,都能够比较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众多文明中的一个,文明之间最重要的是尊重、平等与帮助。外面的世界很宽广,人们应该多走出去看看。

而中国文化的世界观却是“天下观”。欧亚大陆东部文明稀疏,除中国外,只有印度文明发展水平较高,但又与中国隔着喜马拉雅山,所以中国文化一直是独立于其他先进文化发展的,中原文明常常将周边视为蛮夷。所谓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周应该以华夏为尊,四时朝拜。殷海光在《中国文化的展望》中,称之为“天朝型模的世界观”,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基线之一。

这种目空一切的天下观,使得我们在想象国际秩序的时候,总喜欢以老大自居,时时散发着天朝上国的大国心态,缺少平等的意识。

区别五:商业社会VS农业社会

▲庞贝古城遗址,庞贝曾是古罗马时期重要的商业中心
以上四大区别,其实和社会形态有着内在关联。

西方社会是商业社会。从迈锡尼文明开始,西方就奠定了这一基调。商业需要与陌生人不断交流,因此自由、平等、守信等原则至关重要,也就塑造了西方相互平等、自由贸易、遵守契约的传统。

中国社会则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以土地为原点,以家族为单位聚居。社会演化缓慢,年龄往往代表了经验与智慧,因此老人成为了核心。农业社会也是人际关系固化的熟人社会,因此按辈分、年龄划分等级也最容易,进而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家族差序格局。所以殷海光在《中国文化的展望》一书中将“家”视为中国文化重要的基线之一。

这使得中国社会形成了家庭-家族-社会的同心圆结构。这是一种家国一体的结构。家一定要有父亲,国一定要有君主。父亲不容质疑,君主不容否定。这种特别强调“权威”的文化,至今仍是我们现代化转型的难题之一。

这五大区别让中国和西方,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也决定了中西碰撞的过程与结果和走向。

胡适曾说:“我们所要的,不过是把欧洲文化最好的部分带到中国来,与中国民族的精神结合,产生一个新的灵魂。”这仰赖于每个人的努力,而看懂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读懂中西文化比较三书”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赵林《中西文化的精神分野:传统与更新》《共塑:西方文化精神的演变》三本书将中西文化的相同、不同、演变历史、本质原因,求解殆尽。

点击图片,即可一键收藏还可进入“先知书店”,收藏更多独家、签名、绝版好书与套装。

1、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认知——“新无知”的三种表现!
2、陈丹青:以我的性格在这个时代,将会一败涂地!
3、阿根廷米莱的改革,是对铁娘子的模仿——撒切尔诞辰99周年
4、米塞斯逝世51周年纪念丨一切危机,都是人性的危机
5、诺奖的五位“异类”:任何伟大都源于承认无知与思想自由


书迷闲话
我们还是偏爱书页轻微的沙沙声,还有,你怎么能在电子书里夹上一朵野花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