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悟道丨敖让:《资治通鉴》中到底蕴藏了什么魔力?

文摘   2024-11-09 16:17   湖南  

毛主席说过:“人不知道古今,等于牛马穿了衣裳一样”。

若对往事一无所知,就会懵懂如孩童!难以适应真实的世界。读史崇德,读史明智,读史悟道,这正是意义所在。



谈及读史,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史学双璧”——《资治通鉴》与《史记》。


善写高光时刻的《史记》,被誉为“无韵之离骚”;
沉稳朴实的《资治通鉴》,则被称为“帝王之书”。——


《资治通鉴》如太白金星下凡,带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中逍遥神游,感受那历史的脉搏。


《资治通鉴》又如那山巅盘坐了上千年的老僧,参禅般审视着历代得失,又将个人成败的缘由一一呈现。



金庸说:“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资治通鉴》令我了解中国历史规律,差不多所有中国人也按这个规律行事。”


为培养万历皇帝,帝师兼首辅张居正以《资治通鉴》为教材,亲自讲解其中奥妙;

康熙皇帝更是将《资治通鉴》,视作管理与决策的不二宝典,一生反复体悟。



《资治通鉴》中到底蕴藏了什么魔力,以至于历代管理者与精英如痴如醉、视若珍宝呢?

长久以来,《资治通鉴》那晦涩难懂的文言,微言大义的故事,如一道鸿沟,阻碍读者的亲近。


因此,作家敖让在《资治通鉴读史悟道》这部书中,对《通鉴》进行了深度的解读。

比如说,书中重新解析了“田忌赛马”的典故,就很有帮助


田忌纳孙膑之谋,通过优化比赛顺序,利用对手劣势‌,以三局两胜赢得比赛,令人拍案叫绝。

《史记》中的描述皆大欢喜:

(田忌)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田忌赢得千金赌注,孙膑也被齐王拜为军师。


好一个圆满结局。

然而,司马光却在《资治通鉴》中,耿直地记载了后续。


成侯邹忌恶田忌,使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为将三战三胜,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执之。
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临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
齐相邹忌诬田忌谋反,田忌百口莫辩,愤而举兵攻打临淄。但终因不敌,逃亡楚国。



齐威王真信田忌要谋反吗?

其一,世上谋反之人,不会傻到公开算卦。邹忌栽赃陷害的手段太拙劣,齐威王作为春秋一霸,怎会如此轻信?

其二,占卜事件发生在马陵之战后不久,要谋反有军权时就反了,田忌刚交军权,想谋反的时机不对

其三,即使齐威王糊涂,难道身边就没清醒的大臣吗?为什么无人进谏?

其四,田忌的反应太极端。被冤枉了,当务之急是调查解释清楚,怎能发私兵打临淄呢?打了宫城没谋反也变成真谋反了。

《资治通鉴》“齐威王薨,子宣王辟强立;知成侯卖田忌,乃召而复之。”
其五,田忌逃楚后,被楚王封为侯。齐威王死后齐宣王继位,宣王知道田忌是被栽赃的,又将他召回齐国,官复原职

其六,田忌归齐后,邹忌并未被处罚,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因此,田忌谋反到底是什么情况?

或许,在齐威王看来,当初赛马时,田忌赢得千金是小事,不给面子才是大事

通过此事,齐威王感受到了田忌野心勃勃

况且田忌战功赫赫、威望甚重,又有孙膑为其智囊,于齐威王而言,无疑是心腹大患。

因此邹忌的诬陷,说不定正合齐威王心意。

这正好是除掉田忌的理由。又或许,邹忌背后的主使,正是那齐威王本尊!

你永远不可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田忌正是意识到这点,所以不敢入宫解释,不敢自证清白,也不敢接受调查,这些都是不归路。

齐国不可再留恋。

田忌便做出了进攻临淄的决定,这是将假谋反变成真谋反。

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和齐国切割,他逃亡楚国时,才能获得楚王的信任。

至于邹忌嘛,他本就是逢迎上意。

新国君齐宣王为田忌伸冤,对田忌有再造之恩,也得以重新驾驭心高气傲的田忌。

田忌当初连齐威王的面子都不给,倘若没有此事,田忌又怎会对齐宣王服气呢?

所以说,齐宣王感谢邹忌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怪罪他!况且严肃处理邹忌,以后谁还肯当下一个邹忌呢?

因此,便出现了齐宣王将田忌官复原职,却也不处理邹忌的情况。

田忌谋反之事,或许有很深的隐情吧,也许真相也未必是这样。

这就是读史的魅力。读史读的不仅是结果,更是过程,以及造成结果的原因和可能性。

对大多数人来讲,历史的真相如何,其实并不很重要,发掘历史真相,那是历史学家干的事;

更重要的是,通过研读历史,锻炼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培养独到的政治嗅觉。

若无《资治通鉴读史悟道》的解析,在我们眼中,田忌或许只是教科书里那位知人善用、春风得意的将军。

却不知,这正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作为下属,爱出风头,不恰当地展露自己,又不懂得谨言慎行、韬光养晦,终致灾祸临头。

这便是《资治通鉴》备受青睐的缘由之一。

只是长久以来,很少有真正懂的人,用心去解读。

因此推荐大家阅读《资治通鉴读史悟道》,这是一本专门解读《资治通鉴》的好书。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宛如历史长河中的滤网,滤去虚华,只留下珍贵的“干货”。即:


“做人”的智慧——如烛照幽微般洞悉人性,实现仁义立身;


“做事”的艺术——似打通任督二脉般掌握谋略之道,懂得趋利避害。
敖让的解读仿若深邃的星空,以时间为轴,将历史人物一时的得失,置于漫漫人生长河中审视——

由此我们发现,个人的命运看似神秘,实则有迹可循。若能洞悉这规律,便能如巧妙的舵手,最大程度地避开人生暗礁。

老话说:“做人需读经,做事要读史。”

经是公式,史是题海。公式是不变的,但随着世事变迁,应用环境不停地在变化。

“史”是做事的智慧宝库,而《资治通鉴读史悟道》将《通鉴》智慧现代化,无疑是这座宝库中熠熠生辉的明珠。

这一次,我们遍览市面上几乎所有关于《通鉴》的解读版本。

精心挑选出最精彩、最令人回味无穷的《资治通鉴读史悟道》,迫不及待想要介绍给您。


扫码即可了解图书详情,欢迎订购


为何要向您推荐《资治通鉴读史悟道》呢?

理由如下:

其一,《资治通鉴》是帝王之学的经典
现代职场精英的智慧锦囊。

从战国至五代,这部巨著横跨 1362 年岁月,涵盖 16 个朝代,恰似一艘历史的巨轮,载您领略王朝的兴衰沉浮,人物命运的波澜壮阔。

它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历史人物评价等维度切入,生动展现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历程,文明的兴衰与历史风云变幻尽收其中,谋略智慧宛如珍珠般镶嵌其中。

书中历代王侯将相的管理秘籍用人智慧,以及无处不在的人情练达经世哲学,为职场精英们在带团队、做决策、实现高效沟通时,提供了丰富的中国历史经典案例作为参照。

但《资治通鉴》宛如一株晒干的千年灵芝,只有经过大师级浸泡和烹饪,才能更好地被吸收

比如,在职场中,若自身能力平平,如何独辟蹊径获得晋升?赵简子立嗣的故事便藏着答案。

当竞争对手遭遇厄运,切莫急于窃喜,若不洞察局势,厄运或许下一秒就降临自身,三家分晋的故事值得深思。

领导询问人事问题的意见时,怎样回答才是万全之策?魏文侯谓李克曰的故事中自有妙方。

这些职场难题,在《资治通鉴读史悟道》中都能找到破解之法

其二,曾国藩、梁启超、金庸等大家一致推荐《资治通鉴》
此书蕴含着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大智慧。

这部被誉为“皇帝的教科书”的巨著,是一代名臣司马光耗费 19 年心血,主持编纂而成。

司马光可谓殚精竭虑,以致“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

敖让先生用6年时间打磨《资治通鉴读史悟道》,目前也才解读出 卷壹、卷贰。

有人或许会说:“我并非管理者,也无大志,无需读《资治通鉴读史悟道》。”此言谬矣。

宋元史学家胡三省曾言,即便不涉官场,不参与政治,《通鉴》也是人生必读之书


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曾国藩亦云:


阁下若能读此书,将来出而任事,必有所持循而不至失坠
《通鉴》所蕴含的,正是最实用的为人处世之道。有《资治通鉴读史悟道》在旁时时提点、参照自省,定能少入陷阱。

其三,深度剖析,通俗易懂,
理解《资治通鉴》,看《资治通鉴读史悟道》足矣!

我们推荐的《资治通鉴读史悟道》(暂 2 册),以《资治通鉴》为蓝本,作者敖让耗时 6 年精心雕琢,且仍在持续解读。

作者从原书 294 卷中精挑细选史料,译文流畅自然解读深刻独到,令人拍案叫绝。

从战国至五代,16 个朝代 1362 年的君臣治乱、是非成败、前因后果,尽在这一套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毛遂自荐、围魏救赵、苏武牧羊、淝水之战、三家分晋……

这些典故耳熟能详,但其背后的前因后果,恰似一盘盘错综复杂的棋局。

在风平浪静的表象之下,权力的暗流如何汹涌澎湃?受挫之人如何借力打力扭转颓势?

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如何保住胜利果实?鹬蚌相争之时,怎样避免成为牺牲品?

老祖宗留下的这些智慧与谋略,若不懂,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归,实在是太可惜啦!


扫码即可下单,随时查询物流

1、原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人生没有假如
2、特朗普赢得2024年总统大选,中美关系将何去何从?
3、岑仲勉丨黄河不会倒流,但是会改道、会泛滥......
4、中国何以成为中国?读懂中国“大一统”的四大原因
5、吴思:从晚期官场的一件小事,看潜规则的力量有多大


书迷闲话
我们还是偏爱书页轻微的沙沙声,还有,你怎么能在电子书里夹上一朵野花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