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精选文章 |【地理学报】安徽师范大学:中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时空演变与区域发展的奇妙之旅!

文摘   2025-01-13 08:00   美国  




文章简介


中文题目中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演变与空间形态模拟

发表时间:2024年12月

发表期刊:地理学报

第一作者:曹卫东等

第一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DOI:10.11821/dlxb202412011

精选理由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中国重大生产力的历史演变与空间形态,揭示了从建国初期至今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时空演变规律。通过运用MCR模型核密度分析等先进技术,本文详细描述了中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布局特征及其空间形态演化,特别强调了“点—轴”体系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国家战略、政策和市场力量在不同历史阶段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文章提出的未来布局构想,有助于优化新时代中国的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与实践借鉴。

摘  要

重大生产力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持续繁荣,也是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本文通过收集历史文献、区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灯光遥感 等多源数据,借用MCR模型、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技术方法,总结归纳了不同时期中国 重大生产力布局及其空间形态。主要结论为:①中国重大生产力布局遵循了经济地理学集聚、 扩散循环演变的规律,经历了均衡—分散—集中—协调—高质量优势互补的演变,具体表现为 “156工程”向西部少数地理空间集中、“三线建设”中西部分散、东部沿海集中、向内陆梯度推 进,但发展的重心始终在“胡焕庸线”的东南区域;②重大生产力空间形态模拟结果遵循了区域 发展阶段理论,即中国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点(极核)、“点—轴”、“点—轴”体系(网络)不同空间形态,形成以沿海沿江“T”字型主骨架、其他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为补充的多级 “点—轴”系统,推动国土空间向均衡发展;③中国重大生产力发展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时而 异,地缘环境影响了早期的空间布局,后来则是国家战略、政策与市场的合力使然;GTWR进一 步揭示影响其发展布局的因素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本文围绕重大生产力布局及其空间形 态的研究,可为当下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 空间体系提供理论借鉴





一、

研究背景🌍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厘清中国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时空演变、把握其发展机制、优化未来布局是一项迫在眉睫的现实任务。生产力布局是指所有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组合,直接影响整个生产系统的功能发挥和资源配置效率。重大生产力布局则是指一个国家关键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生产活动的空间配置,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二、

研究亮点🔍


1)中国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演变规律

中国重大生产力的布局经历了从“均衡—分散—集中—协调—高质量优势互补”的演变过程。具体表现为“156工程”推动了全国重大生产力的均衡布局,而“三线建设”则体现了东西部的分散性、东部沿海的集中性及内陆地区的梯度发展。尽管存在分散和集中趋势,发展重心始终位于“胡焕庸线”东南区域。

2)重大生产力空间形态模拟与演变

基于MCR模型和电路理论,本文模拟了中国重大生产力布局的空间形态。结果表明,重大生产力的空间布局遵循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在中国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点(极核)、点—轴、点—轴体系(网络)等不同空间形态。沿海和沿江的“T”字型主骨架,以及其他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构成了多级“点—轴”系统,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3)影响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时空因素

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转型需求,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地理格局呈现出更加均衡化的发展趋势。文章指出,三大关系(城乡、东西、中外)逐渐趋于协调,尤其是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正迈向更加协调和平衡的方向。这种变化展现了中国现代化的独特路径和经济空间布局。

三、

研究总结🌐


  • 几何重心的空间偏移与分布

中国重大生产力的几何重心在不同时期发生了明显的空间偏移。从唐山到四川、重庆,再到河南驻马店和南阳之间的游动,布局的重心始终位于“胡焕庸线”东侧。生产力布局的演变遵循集聚和扩散规律,表现出均衡、分散、集中和协调等不同阶段的特点。

  • 空间形态的演化与发展轨迹

研究表明,重大生产力布局呈现出多种空间形态,包括“点—轴”和“点—轴”网络系统。形成了沿海沿江为主的“T”字型骨架,并辅以其他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推动国土空间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这一空间形态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需求与地理特点。

  • 政策驱动与时空异质性

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演变不仅受到地缘环境的影响,更受国家政策和市场力量的推动。随着历史变迁,政策的调整带来了布局的重组。从改革开放后的东部优先发展到近年来的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计划,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也呈现出显著的时空差异。







研究图表







E N D

获取方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地学韦丰吉司长”。后台回复关键字“41中文”,即可直接获取原文PDF

(提示:关键字要完整)


声明:本推送文章来源于公开渠道,我们已注明相关信息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或出处所有。本推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信息分享,无商业用途。侵删。

地学韦丰吉司长
绝佳地理学视角,地学韦丰吉司长为您呈现精选“地学”文章,为您提供权威的科普文章、学术资源和地学知识。探索地球之美,解读地理之奥秘。欢迎广大地学科研工作者、爱好者投稿和业务推广。请后台私信或加VX(XWFxwf7)联系韦丰小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