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Cities】|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城市住房空置与低效利用:未来住房规划的警钟!

文摘   2025-01-03 20:04   重庆  

中国城市住房使用效率的下降

近年来,中国城市的住房利用效率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鬼城”现象尽管引人注目,但城市住房使用效率(HUE)的下降却更普遍,反映出城市化进程中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近日,Lifeng Shi等人在《Nature Cities》期刊上发表研究,通过分析2010年至2020年中国城市住房利用效率的变化,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驱动因素及其对城市发展规划的意义。







英文题目:The decreasing housing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China’s cities

中文译名:中国城市住房使用效率下降

发布时间:2025年1月2日

发表期刊:Nature cities 

第一作者:Lifeng Shi et al

第一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DOI:10.1038/s44284-024-00177-8



要点解析


  • 住房使用效率的整体下降

研究发现,中国高度城市化地区的整体住房使用效率(HUE)在2010年为84%,但到2020年下降至78%。这一变化表明,城市住房资源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特别是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

  • 中心城区与郊区HUE的差异

中心城区的住房使用效率普遍低于外环区域,且在2010到2020年间,中心城区的HUE下降幅度更大。这表明城市核心区的住房资源未能有效配置,可能存在老旧城区的住房空置或过度开发现象。🏙️🏚️

  • 不同发展类型的城市住房模式

研究识别了四种不同的发展类型,代表了城市人口流动、住房增长住房使用效率变化的不同模式。这些类型有助于分析不同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供需不平衡。🗺️🏢




主要发现


  • 中国城市住房使用效率下降

研究指出,2010年至2020年间,中国城市的整体住房使用效率(HUE)下降了6%,从84%降至78%。这一趋势反映了中国高度城市化地区住房资源的低效利用,尤其是在人口快速流动和房产供给过剩的情况下,住房的空置和未充分利用现象更为严重。🏚️📉

  • 中心城区与郊区的差异

在城市内不同区域的住房使用效率方面,中心城区的HUE普遍低于郊区,并且在过去十年里下降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可能与城市化过程中的“老城区更新”以及房产开发过度集中在某些地区有关。🔄🏙️

  • 四种发展模式

研究进一步发现,四种城市发展类型代表了不同的人口流动、住房发展HUE变化模式。通过分析这些模式,研究为理解城市内不同地区的住房供需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优化未来的住房规划和政策。📊🏢



研究总结


这项研究通过提出住房使用效率(HUE)的概念,为中国城市住房供需之间的失衡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发现,2010至2020年间,中国高度城市化地区的整体住房使用效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中心城区,并且城市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HUE差异明显。研究还揭示了四种城市发展类型,这有助于更深入理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与住房发展的不同模式。通过这一研究,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特有的城市化特征,并基于此优化未来的住房发展和规划,以应对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挑战。





图解科学突破

图1. 中国HUE的时空演变。

图2. 城市内部尺度HUE的特征空间模式。

图3. 四个代表性城市的详细城市内部图解。

图4. 街道行政区域边界及其相应调整。    

扩展图1. 中国四种演化类型的城市地理位置。

扩展图2. 108个选定城市的空间分布。





表1. 2010年至2020年各级城市人口与住房变化情况。

表2. 三个指标(UPC、UHC和HUEC)的强度值和描述。


E N D

获取方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地学韦丰吉司长”。后台回复关键字“20250103-3”,即可直接获取原文PDF。(提示:关键字要完整)

免责申明

本推送文章(数据)来源于公开渠道,我们已注明相关信息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或出处所有。本推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信息分享。欢迎广大学者们转发本号发布的内容,可留言或后台私信韦丰小编进行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侵删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查看更多内容

地学韦丰吉司长
绝佳地理学视角,地学韦丰吉司长为您呈现精选“地学”文章,为您提供权威的科普文章、学术资源和地学知识。探索地球之美,解读地理之奥秘。欢迎广大地学科研工作者、爱好者投稿和业务推广。请后台私信或加VX(XWFxwf7)联系韦丰小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