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精选文章 |【地理科学进展】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空间演化,十年变革与跨城际协同之路!

文摘   2025-01-20 08:00   甘肃  




文章简介


中文题目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生产供应关系的空间演化特征

发表时间:2025年1月

发表期刊:地理科学进展

第一作者:单卓然等

第一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DOI:10.18306/dlkxjz.2025.01.002

精选理由:该研究深入分析了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在2010至2023年间的生产供应关系演化,揭示了产业联系、城际网络和生产供应组团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生产供应联系数量和强度持续增长,且由以市内为主逐步向城际扩展,形成了更加复杂和紧密的生产供应网络。文章通过对生产供应组团的分析,明确了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区域的领先地位,并指出低等级组团的生产供应效率亟待提升。研究不仅为优化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空间布局提供了理论支持,还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增强网络连通性提出了政策建议,对未来高质量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摘  要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已成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其生产供应关系对于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23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核心企业—供应商数据,论文采用帕累托分析、k-核分析等方法,从生产供应联系、生产供应网络、生产供应组团三大维度探究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生产供应关系的空间演化特征。结果显示:① 企业联系数量和强度递增,700~1800 km是全国尺度上智能制造装备企业生产供应联系的普遍距离。城际生产供应联系格局由双核心放射形、三角形演变为弓箭形,城际生产供应联系的优势流存在相似与差异。企业间强生产供应联系逐渐从市内转向城际,外向性城市的数量快速增长。② 10余年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城际生产供应网络的结构日益紧密和复杂。2015年后基于城际生产供应网络的城市等级体系由“金字塔”迈向扁平化。③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生产供应组团的数量由21个增至29个。长三角生产供应组团始终保持领先,珠三角、京津冀和山东半岛生产供应组团稳步发展,长江中游和成渝地区生产供应组团地位显著提升。组团内部的节点关联格局可分为单中心、一核多副、两核多副、多中心和低水平均衡5种,10余年间各生产供应组团内的节点关联格局产生时空异质分化。





一、

研究亮点🔍


1)生产供应联系日益强化与跨城际拓展

本文揭示了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生产供应联系在过去十年中的显著增加。全国范围内,企业间的生产供应联系普遍距离在700-1800 km之间,且从市内扩展到城际联系,表现为由双核心放射型和三角形向弓箭形演变。这一趋势意味着外向性城市的数量在急速增长,推动了跨城际的生产供应联系向更广泛的地域扩展。

2)城际生产供应网络结构日益复杂化

自2015年以来,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城际生产供应网络逐步由“金字塔”结构向更为扁平化的结构转型,表现出网络的紧密性和复杂度大幅提升。这一变化促进了生产供应联系的均衡化,意味着中小型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再单纯依赖于大城市或经济中心。

3)生产供应组团的时空异质性和区域差异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生产供应组团数量从21个增加到29个,且不同区域的组团发展水平不一。长三角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而珠三角、京津冀及山东半岛稳步发展,其他区域如长江中游和成渝地区的组团地位显著提升。组团内部的节点关联格局展示了时空异质化,涉及多种类型的中心与副中心组合,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地域联系模式。

二、

研究总结🔍


1. 强化跨城际协同,推动核心企业引领作用

为了促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议加强企业间尤其是城际间的协同作用。核心企业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应当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核心城市与供应商之间的密切合作,并通过城市群网络优化生产供应关系,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地理布局效率。

2. 提升生产供应网络的连通性和节点作用

为了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必须进一步提高生产供应网络的连通性,尤其是中部和其他较为薄弱区域的连接。加强低等级节点(如中山、岳阳等)的参与度,并通过创新驱动推动区域转型升级,提升其对外联系强度及网络控制力,从而增强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3. 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推动差异化发展策略

不同区域的生产供应组团展现了独特的时空特征,建议政府和市场联合推动生产供应组团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尤其是在尚未形成高等级组团的区域(如北部湾、宁夏沿黄地区)。通过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和打破流动壁垒,提升整体网络效能,最大化产业链的整合潜力。







研究图表








E N D

获取方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地学韦丰吉司长”。后台回复关键字“42中文”,即可直接获取原文PDF

(提示:关键字要完整)


声明:本推送文章来源于公开渠道,我们已注明相关信息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或出处所有。本推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信息分享,无商业用途。侵删。

地学韦丰吉司长
绝佳地理学视角,地学韦丰吉司长为您呈现精选“地学”文章,为您提供权威的科普文章、学术资源和地学知识。探索地球之美,解读地理之奥秘。欢迎广大地学科研工作者、爱好者投稿和业务推广。请后台私信或加VX(XWFxwf7)联系韦丰小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