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
掌控者到底是谁?
当我们在日常交流时,不妨试试看。日常生活——每一天,不是偶尔——有没有可能不带任何形式的掌控性?
这并不意味着我行我素,抗拒传统。
请认真思考一下生活之中能否不带有任何掌控性,因为如果有掌控性,就一定会用意志力。
什么是意志力呢?
“我要做这件事,我一定不能做那件事”,这样的意志力在本质上不就是欲望吗?
请认真思索一下,不要抗拒,也不要立刻接受,只是探索一下。
意志力便是欲望的活动。从觉知、感官的接触以及感觉之中会升起欲望和各种的意象。
觉察
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意志力?
当我们在日常交流时,不妨试试看。我们有没有可能在生活中不运用任何意志力?
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活在制约、掌控、压抑和逃避之中。可是如果你说:“我必须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愤怒、自己的嫉妒、自己的懒散和怠惰。”那么请问那个掌控者到底是谁?
那个掌控者和被他控制的对象有何不同?还是它们根本是同一个东西?掌控者即是被控制的对象。
掌控者只是一堆欲望罢了,而它竟然还企图控制自己的行为、思想和期望。
掌控也意味着督导、模式、臣服、模仿和压抑。如果你观察心里相互冲突的一些欲望:想要又不想要,想做这个、不想做那个,这些都是二元对立的形式。然而二元性真的存在吗?
生命本是一个完整而毫不分裂的活动,不带有会制造冲突及特定方向的掌控性,同时又能拥有充沛的活力、能量、真诚及创造力。
了悟到这一点之后,你能不能活出一种不带有掌控性的生活,而又不至于为所欲为,杂乱无章。
我一向拒绝任何形式的修行体系,任何形式的掌控方法,因为只要一那么去做,心智就永远无法解脱了,它会不断地臣服于一种模式,不论这个模式是由自己还是由他人建立的。
觉察
执着是如何升起的?
假如我执着于某事或某人。我能不能观察执着所造成的结果,执着涉及了什么,执着是如何升起的?
我能不能在当下立刻看到执着的本质?我会执着是因为我感到孤单,我需要慰藉,我想依赖某个人,我无法独立自主,我要一个伴,我需要某人告诉我:“你做的真好!”我渴望有人握着我的手,因为我既忧郁又焦虑。
因此我去依赖某个人,从那份依赖之中便产生了执着,从那份执着之中又生起了恐惧、嫉妒和焦虑。
我能不能在一瞬间看清这些心态的本质?如果我留意而且深感好奇的话,我一定能看得到。
觉察
度量和比较
整个科技的发展都是奠基在度量之上的。知识便是度量的活动,“我知道,我将会知道”,这些都是度量,而这种度量的活动已经深入于内心的领域了。
在心理上我们永远都在较量。较量意味着拿我和自己和别人作比较,看看自己到底想跟他一样,还是不想跟他一样。正面与负面的比较之心,就是一种较量的活动。
我们能不能生活在完全不与人较量的状态里?
选衣服的时候,你确实需要比较一下颜色。但是在心理上能不能彻底摆脱比较之心,较量是一种思维的活动。
我们早已是模仿和较量的高手了,我们不断地想成为重要人物。这样的思维活动有可能止息下来吗?我们有可能从已知中解脱吗?
觉察
关系的互动
“我”以及它所有的意象,就是为一切关系制造冲突和界分的中心点。如果心无法为关系带来和谐而只是一味追求开悟,那么修行就变成毫无意义的事了。
因为生活即是关系的互动,人际关系如果不够深刻,彼此无法充分了解、互相扶持,你的修行也不可能有多大进展。
缺少了这个基础而只是一味追求开悟,修行便成了一种逃避关系的方式。
一个永远都处在冲突之中的心,如何才能发现那个从未有过冲突的东西?只是一味追求开悟是没有意义的事。
真正的意义在于心能不能摆脱恐惧,摆脱它所有自我中心的挣扎,摆脱它所有的暴力等等。
为自己去弄清楚这件事,你知道有多么重要吗?因为你只能靠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你不能依赖别人的启蒙。
你必须为自己去发现生命所有的活动,其中的美、丑、享乐、不幸和困惑,然后从这条共业之流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