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书报文摘原创,欢迎转载
什么也没干,却压力大,感觉累;
做选择时,经常怀疑事情能不能成,自己能不能行,充满焦虑。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方向。
这样的内耗,可能每个人都有过。但辛弃疾却说:“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
他年少立志,不忘初心,看淡得失,珍惜当下,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都能积极面对,不仅度过了潇洒的一生,还取得了不朽的成就。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原来他出生在被金军占领的北方,从小便目睹了在金人治下,汉人遭受的屈辱和苦痛。因此辛弃疾在少年时就立下了恢复家园、报国杀敌的志向。
后来他表现非凡,21岁聚集了两千多人的队伍抗金,两次深入敌营擒杀叛徒,将叛徒绑到建康处决,从此名震天下。
志向可以造就人自信的气质与坚定的精神,越早立志越好。
孔子15岁“志于学”;闻鸡起舞的祖逖少时有报国大志;左宗棠23岁立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从平定叛军、经营洋务、主持船政到收复新疆、抵御法军,他用一生践行自己的志向。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临江仙·钟鼎山林都是梦》
但他没被打倒,淡泊得失,隐居田园,将热血和豪情注入词文中,写下了许多激励人心的爱国词作和描绘美好闲适田园生活的洒脱名篇。
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隐于山林,辛弃疾都不改志向,热情常在,因为他明白,人生不过一场大梦,所以他写词告诫被罢官的弟弟辛祐之:宠辱休惊。
什么是宠辱休惊?
《道德经》中说:“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得到宠爱后就会担心失宠,不论得宠还是失宠,都会给人带来困扰,那么我们又何必在乎是否得宠呢?
范仲淹少时以冷粥咸菜为食,不忘发奋读书。
后来尽管官至宰相,他仍保持节俭朴素的生活方式,丝毫没有任何奢靡迹象;又因针砭时弊而屡遭贬谪。如果换作其他人,一定会因此坐立难安,然而,范仲淹却没有任何不悦,好像跟他无关一样。
他尽心尽力把地方治理得井然有序,并且写下了《岳阳楼记》。
人生不过一瞬,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人来自自然,最后又复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识,死不带走一物。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
不内耗,就是不折磨自己。
我们可以从辛弃疾的这些优美词句中汲取反内耗的力量,得到方向的指引、精神的慰藉和灵魂的洗礼。
如果我们像辛弃疾做得这样,就可以在任何情况下甩掉内耗,摒弃心疾。
愿我们都能年少立志,不忘初心,看淡得失,珍惜当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作者简介:一心知行,热爱读书、学习、国学、写作、运动、电影。
有什么想法和意见,请给我们留言!
转载请联系后台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书报文摘》是《书报文摘》报专门打造的官方微信公众号!
好看的人,都在看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