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书报文摘原创,欢迎转载
作家尼克斯说:“婚姻是一本书,第一章写下诗篇,其余则是平淡的散文。”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婚姻初期的激情,然后走向平淡。那么如何在平淡中,拥有长久且幸福的婚姻呢?
网上有一个高赞的回答:好的婚姻,就是在精神上各过各的。各过各的,不是冷漠和疏离,而是理解和智慧,是不窥探,不强求,不依附。正如诗人纪伯伦所说:“彼此相爱,但是不要让爱成为桎梏,让爱成为波涛汹涌的大海,在你们灵魂的海岸间奔流。”法国哲学家卢梭说:“爱情是两个自由的灵魂相遇,而不是两个囚徒的互相监禁。”你是否会查看伴侣的手机信息?对方晚回家了就想东想西?你是否会参与TA和同事朋友的一切活动?总是高调宣布自己的身份?这样的婚姻会令人窒息,就仿佛有个摄像头,时时刻刻监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东野圭吾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一是人心。”一切关系都是会流动的,当你费尽心机要掀开一个人的全部,最后只会失望而归。最聪明的做法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人,一定要分得清,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才能集中精力做好重要的事。
有时候,假装糊涂,也不失为一种智慧。尤其在婚姻中,学会糊涂,不窥探,给感情适度留白,就是赋予对方最大的爱和尊重。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拥有控制欲,希望对方的行为能符合自己的要求,比如,换洗的衣物要放在洗衣机里,洗完脸要把旁边的水擦干净,吃饭的时候不要吧唧嘴,等等。心理学中有一个定律叫作“选择性关注”,指的是我们往往会选择我们在意人或事物来关注,或者当我们认同一个观点,就会自动找寻和这些相关的信息或者现象,以证明我们说的是对的。比如当你认为对方不讲卫生,你就会关注他乱扔袜子、不洗脚,而你的关注点,会一步步加固自己对对方的认知。事实上,一件事只能代表一件事,它并不是一个人的全部,而我们对伴侣失望,也仅仅是因为他没有满足我们的期待。
但世界的运行,并不以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你失望、痛苦甚至是感到崩塌,也只和你的期待有关。
心理学家海灵格,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原则:“谁痛苦,谁改变。”因为你无法改变别人,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当你在一件事中感到痛苦,可以想一想,你能做什么,能改变什么,把自己从垃圾情绪中解救出来。
而当你学会改变和成长,也就拥有了更从容、更释然的心态。你会明白,谁也无法拥有完美的另一半,但是允许差异化,却可以拥有一段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所以,从放下自己的期待开始,接纳每个人的个体性,允许他人做他人,允许自己做自己。
当你学会不强求,如他所是,你会收获一个强大的自己,和一段长久的婚姻。男人一进入婚姻,就以为有了稳固的后方,他依托于这份稳定,向上攀登;女人一进入婚姻,就以为找到了人生归宿,她渴望陪伴,并依附于伴侣身上,迫切地希望他回归家庭。复旦教授梁永安在《她们何以不同》中说:“一旦产生了依赖性,实际上是对自我进行了弱化,因为从别人那里拿来的东西,基本上不会对自身的提升有任何助益。”事实上,我们从不需要婚姻来证明我们的完整和独立,真正的婚姻也不是1+1=2,而是合二为一,彼此独立,适度依赖,互相尊重。心理学家朱瑟琳·乔赛尔森说:“真正的亲密关系,只有在独立的人之间,才有可能建立。”我们彼此可以很独立,有自己的事业、爱好、空间,不受约束和侵蚀;但同时我们也有可以依赖的人,分享喜悦,诉说困扰。适度依赖,是一种能力,释放我们的脆弱,但不丧失自我。只有当我们各自绽放光芒,又能在彼此身边温暖相守时,婚姻才会更加美好而持久。一段长久的婚姻,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各过各的智慧。就像舒婷在《致橡树》中写道:“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好的婚姻,从来不会把人绑死,而是将人激活。就像两棵并肩而立的大树,各自扎根于土地,汲取着养分,茁壮成长。当两个人的心往一处去,在“我们”之中,没有忘了“我”,也就会在婚姻的长河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作者简介:柒公子,相信文字是最后的一方净土、一眼清泉,于浮华喧嚣中,给你我安宁和力量。欢迎转发朋友圈~
有什么想法和意见,请给我们留言!
转载请联系后台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书报文摘》是《书报文摘》报专门打造的官方微信公众号!
好看的人,都在看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