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唐僧师徒,你就读懂了生活

情感   2024-10-31 15:02   天津  





本文为书报文摘原创,欢迎转载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西游记》真是写得好,全部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在内了。”
小时候看西游,看的是降妖除魔;

成年后看西游,看的是人情世故。

当你读懂了唐僧师徒的取经之路,就读懂了生活。


01
唐僧:随意心软的背后,是助恶


看过一个哲理故事:

有位老者看到一只蝎子在水里拼命挣扎。

老者心有不忍,伸手就去救它。

然而,蝎子却倒转毒刺,蜇伤了老者

其实,老者只需一根木棍便能将蝎子救出,亦能避免受伤。

能自救,而后救人,才是成熟的善良观。

而《西游记》中的唐僧,虽心怀悲悯,却不懂设防,反让善良成为反刺自己的枪。
唐僧在黑松林看见一个女子被绑在一棵大树上。

女子自称被强盗所劫,乞求唐僧救她性命。

唐僧本性纯良,见此情景,急忙救人。

悟空却告诉他,女子乃妖怪所化,切勿上当。

唐僧将信将疑,在悟空的催促下,只好撇下女子,继续赶路。

妖怪见计谋落空,心有不甘,又对着唐僧的背影苦苦哀求。

唐僧心软了,说:“悟空,我看她不像妖怪,还是救下她罢。”

悟空再劝师父,唐僧气愤地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为师怎能见死不救!”

悟空无奈,只得救下女子。

结果,女子为老鼠精所变,不仅吃了无辜的人,还把唐僧劫入洞府。

唐僧这才悔不当初,自己的一念之仁,最终竟害人害己。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也不是所有事,你都有能力去帮。
面对力不从心的事,与其踮脚助人,燃烧自己,不如求援专业助力。

作家李筱懿说:“你要做的是举手之劳,而非踮起脚尖的托举。”

欲救赎别人,先护好自己,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清醒。


02
悟空:人脉的背后,是实力


儿时很羡慕悟空的好人缘。

无论仙门福地还是沙门佛地,只要悟空去求助,总能得到援助。

等自己经历过生活,才明白:人脉,取决于实力。

师徒四人行至车迟国,悟空和虎力大仙比赛求雨。

虎力大仙施法请来司雨众神,准备降雨。

悟空却元神出窍,来到半空,责问众神,为何要帮助妖怪。

众神吓得慌忙回答:“他发了文书,烧了文檄,惊动了玉帝,是玉帝下旨,让我们下雨。”
悟空说:“我正同那妖怪斗法,你们且莫助他,只等我的号令。”

众神知他神通,只得点头称是。

所以,虎力大仙一滴雨也没求到。

待得悟空祈雨时,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然而,虎力大仙却不服输,认为是悟空运气好。

悟空激将说:“谁能请出风雨雷电四神显露真身,就算谁得胜。”

不得已,虎力大仙硬着头皮喊了半天,也不见有神人现身。

待悟空请时,众神急忙现身,助他获胜。

所谓人脉,其实都是自身实力的变现。
人与人之间,从来都是雪中送炭难,锦上添花易。

把抱怨现实的戾气,转化为提升自己的动力。

当你拥有了硬实力,自然拥有了人脉吸引力,托举你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03
八戒:欲望的背后,是陷阱


师徒四人来到金兜山,此时天寒地冻,众人又饥又冷。

这时,唐僧看见不远处有户人家。

八戒一心想去吃饭取暖,遂不顾师兄说那里有妖气的告诫,撺掇师父来到那户人家前。

八戒走进屋子,看到帷幔后有光,好奇之下,他壮胆走过去,掀开帷幔,看见了三件纳绵背心。

八戒见屋内无人,陡生贪念,拿出去,欢欢喜喜给师父看。

岂知,唐僧却训斥他,此举为偷盗,让他快还回去。

八戒觉得,反正没人看见,而且,背心又好又暖,他舍不得还。

沙僧提醒他,在莫家庄,他就是因为穿了仙女织的背心,才被吊了一夜。

八戒嫌师弟揭他的短,并没有在意沙僧的劝告,反把背心穿在身上。
谁知,背心刚穿上身,立刻变成绳索,将他捆住。

原先的房屋也变成了妖怪的洞府。

八戒这才明白上了当,忍不住骂妖怪狡猾。

妖怪却一针见血地戳穿他,“你要是不贪心,能落到我这里吗?”

其实,但凡八戒以前事为师,引以为戒,克制贪念,都不会落入妖怪的圈套,成为待宰的羔羊。

就如有句话说:“欲望如油门,克制如刹车。若只踩油门而不踩刹车,短时间也许能超速行驶,但最终必然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纵欲的可怕在于,它会用一时快乐来为潜藏的危险打掩护

克制欲望,给理智以引领局面的机会,而非让贪欲控制局面,引领人走向欲望黑洞。

节制欲望,才能消灾避祸,与幸福不期而遇。


04
沙僧:不争的背后,是智慧


《道德经》中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比起毫无意义的争执,把心思放在解决问题上,才是一个人的顶级智慧。

在镇海寺,悟空去捉老鼠精,结果老鼠精却使出调虎离山之计把唐僧抓走了。

悟空恼恨八戒、沙僧没有保护好师父,要打他们。

八戒不反思自己的失职,反而指责悟空,“都怪你,不好好保护师父,去捉什么妖精!
悟空气得劈头盖脸地打他。

唐僧被抓时,沙僧正在厨房。

原本,他可以为自己开脱,但他却没有争辩,反而软声温语地说:“单丝不成线,孤掌难鸣,你去降妖,我们还是帮手。望兄长饶打,我们一起去救师父。
悟空听沙僧说得有理,于是停了手,三人一起商量救师父的计策。

若沙僧也加入争执,三人难免大打出手,结果只会三败俱伤,唐僧沦为妖精的食物。

正因沙僧的退让,兄弟三人才同心协力,及时救出了唐僧。

很多时候,我们遭人误解,第一反应就是据理力争。

你若针锋相对,吵闹就可能升级成打斗;

你若懂得认怂,愤怒也可能转变成理解。

人活一世,活的是格局,更是洞悉问题本质的智慧。

格局越小,破事越多;格局大了,自然心宽天地阔,过眼皆风景。

世间许多事,对错从不是泾渭分明,往往是错中有对,对中有错,以结果为向导,不执着于对错,才是生活的智者。

古语说:“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争,善思者不语,善柔者不辩。”

懂示弱,不为满足好胜心而争对错,方是做人的格局,处事的智慧。

05

作者吴承恩说:“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西游记就是生活启示录

欲修善行,先护好自己;

欲得助力,先强大实力;

欲求幸福,先学会节欲;

欲得双赢,先懂得不争。

其实,我们都是生活中的“取经人”,都会面临自己的“八十一难”。

看透苦难背后的因果,才能做出正确的取舍,求得想要的功果。

余生,愿你知世故而不世故,进退自得,悠然从容。

作者简介:杨柳依依,即爱人间烟火,也爱诗和远方的老少女一枚。


欢迎转发朋友圈~

有什么想法和意见,请给我们留言!

转载请联系后台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书报文摘是《书报文摘》专门打造的官方微信公众号!

好看的人,都在看了哦!

书报文摘
这是一个有责任、有态度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