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书报文摘原创,欢迎转载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西游记》真是写得好,全部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在内了。”
其实,老者只需一根木棍便能将蝎子救出,亦能避免受伤。而《西游记》中的唐僧,虽心怀悲悯,却不懂设防,反让善良成为反刺自己的枪。唐僧将信将疑,在悟空的催促下,只好撇下女子,继续赶路。妖怪见计谋落空,心有不甘,又对着唐僧的背影苦苦哀求。唐僧心软了,说:“悟空,我看她不像妖怪,还是救下她罢。”悟空再劝师父,唐僧气愤地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为师怎能见死不救!”结果,女子为老鼠精所变,不仅吃了无辜的人,还把唐僧劫入洞府。唐僧这才悔不当初,自己的一念之仁,最终竟害人害己。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也不是所有事,你都有能力去帮。面对力不从心的事,与其踮脚助人,燃烧自己,不如求援专业助力。作家李筱懿说:“你要做的是举手之劳,而非踮起脚尖的托举。”
无论仙门福地还是沙门佛地,只要悟空去求助,总能得到援助。悟空却元神出窍,来到半空,责问众神,为何要帮助妖怪。众神吓得慌忙回答:“他发了文书,烧了文檄,惊动了玉帝,是玉帝下旨,让我们下雨。”悟空说:“我正同那妖怪斗法,你们且莫助他,只等我的号令。”悟空激将说:“谁能请出风雨雷电四神显露真身,就算谁得胜。”不得已,虎力大仙硬着头皮喊了半天,也不见有神人现身。当你拥有了硬实力,自然拥有了人脉吸引力,托举你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八戒一心想去吃饭取暖,遂不顾师兄说那里有妖气的告诫,撺掇师父来到那户人家前。八戒走进屋子,看到帷幔后有光,好奇之下,他壮胆走过去,掀开帷幔,看见了三件纳绵背心。八戒见屋内无人,陡生贪念,拿出去,欢欢喜喜给师父看。八戒觉得,反正没人看见,而且,背心又好又暖,他舍不得还。沙僧提醒他,在莫家庄,他就是因为穿了仙女织的背心,才被吊了一夜。八戒嫌师弟揭他的短,并没有在意沙僧的劝告,反把背心穿在身上。妖怪却一针见血地戳穿他,“你要是不贪心,能落到我这里吗?”其实,但凡八戒以前事为师,引以为戒,克制贪念,都不会落入妖怪的圈套,成为待宰的羔羊。就如有句话说:“欲望如油门,克制如刹车。若只踩油门而不踩刹车,短时间也许能超速行驶,但最终必然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纵欲的可怕在于,它会用一时的快乐来为潜藏的危险打掩护。克制欲望,给理智以引领局面的机会,而非让贪欲控制局面,引领人走向欲望黑洞。
《道德经》中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比起毫无意义的争执,把心思放在解决问题上,才是一个人的顶级智慧。在镇海寺,悟空去捉老鼠精,结果老鼠精却使出调虎离山之计把唐僧抓走了。八戒不反思自己的失职,反而指责悟空,“都怪你,不好好保护师父,去捉什么妖精!”原本,他可以为自己开脱,但他却没有争辩,反而软声温语地说:“单丝不成线,孤掌难鸣,你去降妖,我们还是帮手。望兄长饶打,我们一起去救师父。”悟空听沙僧说得有理,于是停了手,三人一起商量救师父的计策。若沙僧也加入争执,三人难免大打出手,结果只会三败俱伤,唐僧沦为妖精的食物。正因沙僧的退让,兄弟三人才同心协力,及时救出了唐僧。格局越小,破事越多;格局大了,自然心宽天地阔,过眼皆风景。世间许多事,对错从不是泾渭分明,往往是错中有对,对中有错,以结果为向导,不执着于对错,才是生活的智者。古语说:“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争,善思者不语,善柔者不辩。”懂示弱,不为满足好胜心而争对错,方是做人的格局,处事的智慧。作者吴承恩说:“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其实,我们都是生活中的“取经人”,都会面临自己的“八十一难”。看透苦难背后的因果,才能做出正确的取舍,求得想要的功果。作者简介:杨柳依依,即爱人间烟火,也爱诗和远方的老少女一枚。
欢迎转发朋友圈~
有什么想法和意见,请给我们留言!
转载请联系后台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书报文摘》是《书报文摘》报专门打造的官方微信公众号!
好看的人,都在看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