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改变外界,不如改变自己

情感   2024-11-12 15:01   天津  





本文为书报文摘原创,欢迎转载

古语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不仅是古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也是现代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应秉持的生活哲学。

生活不易,我们无法改变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正如丰子恺先生所言:“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清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01

不念过去,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杨绛先生曾说:“人生是个不断放下的过程。”

人生中总是不可避免地面临很多选择,每一种选择都会带来不同的后果。当我们所期待的事情无法达到预期时,往往会陷入失望和后悔之中。

如果被这种情绪所捆绑,则会被困在过去,而无法在当下的人生中获得快乐和舒心。
有时候,放下也是一种智慧。

白居易在年轻时凭借才华高中进士,很快便升任翰林学士。“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一时风光无两。

正当他踌躇满志,振翅欲飞时,随着宰相武元衡被刺事件的发生,他因直言敢谏而被贬官流放江州,从一个春风得意的官员变为有名无实的司马。

面对仕途的急转直下,白居易没有沉溺于失意与愤懑之中,而是选择寄情山水,通过诗歌来排遣内心的苦闷。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在这首《垂钓》中可以看出,对于人生无常他已看开,对仕途上的得失他已放下。

他给自己取名为“乐天”,寓意着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这种放下与超脱不仅让他在晚年过上了闲适自在的生活,也让他在诗歌创作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人生,与其沉溺于过去,不如把握现在,放眼未来。
过往不恋,未来可期。

02
停止抱怨,是转变命运的开始

《孟子》有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话是说:如果你所做的事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现实中,人们往往总是抱怨外在。如果事情不顺,结果不好,就抱怨是别人的问题,是时机不对所造成的,总归就是怪不到自己头上。

然而,面对困难和挫折,抱怨无济于事,它只会消磨我们的意志和斗志,让我们的生命浸泡在苦水之中。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张仪,这个以“连横之术”破“合纵之策”而闻名的外交家,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在实现抱负的路上,可谓历经各种磨难和屈辱。

张仪早年师从鬼谷子,学成后游历楚国和赵国,但并未得到重用。在楚国时,张仪被诬陷偷了和氏璧,因此遭受严刑拷打,几乎丧命。

面对这些困境和挫折,张仪并没有选择抱怨或放弃。相反,他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处境和未来的道路。他意识到,在乱世之中,只有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才能立足。

后来在秦国,张仪得到了秦惠文王的赏识和重用。张仪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和出色的外交才能,成功游说各国采用“连横”之策,使秦国在诸侯国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他多次领兵攻打韩、赵、魏等国,扩大了秦国的领土和影响力。他也因功被封为武信君,成为秦国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论语·宪问》中说:“不怨天,不尤人。”
遇事不抱怨,而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助者,天助之!

03
妒,是内心自由的秘诀

古人云:“知人之所长,非我所短;人之所富,非我所贫。各安其分,各得其所,则心自平衡;嫉妒之念无从生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使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归属。我们无需羡慕他人的生活,因为那并不适合我们;我们只需专注于自己的道路,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差异和不平等时,内心就会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不是对外界的妥协,而是对自己内心的接纳和肯定。

真正的聪明的人懂得,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三国演义》中,周瑜因嫉妒诸葛亮才华,欲将他除之后快,不料却被诸葛亮用计谋化解危机,周瑜最终反落得个吐血而亡的下场。欧阳修才情卓越,身居高位,却愿赏识新人,“三苏”、王安石等皆受他提携,因此被称为“千古伯乐”。

放下嫉妒,放平心态,学会借鉴他人之长,专注于自我提升与内心的丰盈,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很喜欢一句话:“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世间常有风雨在,人生本就多尘埃。

凡事少看他人,多看自己,听凭内心,无问西东。

从容漫步人生路,笑看风云过眼烟。

作者简介:夏日风,一个随时想“躺平”的俗人,人生如寄,不负此生。

欢迎转发朋友圈~

有什么想法和意见,请给我们留言!

转载请联系后台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书报文摘是《书报文摘》专门打造的官方微信公众号!

好看的人,都在看了哦!

书报文摘
这是一个有责任、有态度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