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路径

文摘   2024-11-08 11:01   福建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升学压力的传导,当代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在与日俱增,因此,探究与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也愈显急迫和重要。

鉴于此,小学教师必须全面建立良好的心理学认知基础,以科学的方法与有效的策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情感状态,来创设更有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指导学生锻炼坚强的意志,并形成优秀的道德品格,为他们的后续发展奠基和助力。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失去了原本的活力,这种情况如果延续下去,一定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基于此,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路径探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教学中的辅助教育,而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应试教育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越来越大,逐渐导致心理压力过大。

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缓解心理上的学业压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通过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品格,同时还可以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升,进而成长为契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的探究,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推动二者的整合。例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歌曲演唱、歌词解析等几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对音乐学科获得深层次的心理感悟,促使音乐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达到科学融合。

另外,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进而实现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入路径



(一)深挖教材资源,推动深度融合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键的一点在于挖掘音乐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果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那么二者的融合就犹如无根之萍,很难取得有价值的教育效果。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包括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榜样教育、团结教育、家庭教育、友爱教育等。教师要对音乐课程内容展开细致分析,深挖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并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将相关的元素有效结合到丰富、精彩的音乐课程中。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整体分析、把握音乐教材的内容,从中挖掘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并根据教学阶段进行综合整理,面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构建起系统化的认识观念。

例如,在《甘洒热血写春秋》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当代小学生对戏曲文化的认识水平,给学生呈现更丰富的戏曲资源,和学生共同分析戏曲作品背后蕴含的思想,用戏曲中优秀的思想观念影响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认知。同时,向学生介绍戏曲知识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他们有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音乐学科提出了合作学习的要求。很多小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家人的呵护与关爱,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而合作意识,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音乐教学中不乏合作学习的作品,这无形中为锻炼学生合作能力提供了便利。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及个性差异构建异质小组,接着结合教学内容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合作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

比如,在组织《小步舞曲》教学的时候,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欣赏乐曲,之后小组合作编创一个舞蹈作品。在编创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不同的意见,教师可就这些意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在此过程中学生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合作意识。

在学生演绎舞蹈作品之后,教师对学生展开评价,对积极体验、有效合作的小组给予积极评价,使得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进而让他们自觉地树立合作意识,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深化融合效果

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音乐学科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大多要求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进行强化记忆,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培养,也很少联系生活实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

鉴于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积极探索课程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途径,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来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狮王进行曲》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模拟的森林环境中,感受到不同动物的不同特点,虽然没有接触到真实的动物,但可以借助音乐、视频的形式,感受到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教师创设接近真实的学习情景,能让学生沉浸其中,从而加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地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素材,能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探索,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展,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还能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演绎音乐作品,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为了加强课程的融合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演绎音乐作品,给学生提供自主创作的空间和机会,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以及丰富的音乐道具、学习资源,让他们在演绎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和感悟,增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中汲取优秀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知水平,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例如,在《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的教学中,为了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深化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故事背景,组织学生分组编创音乐剧,结合故事演唱这首歌曲。学生们在小组中讨论确定音乐剧主题和具体演绎方式,分角色进行表演、排练。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艺术指导,使歌曲及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得以更好呈现。让学生在排练和演绎过程中,感受到旋律、歌词与节奏中饱含的深厚情感和道德元素,在音乐作品的熏陶下,逐渐养成热爱生活的品质,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其懂得感恩的传统美德。

此外,如果学生在正式演出活动中,能得到观众的关注和赞赏,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进一步强化作品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通过这种方式的教育,小学生能够充分领会作品的内涵,与家人、朋友和睦相处,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要求音乐教师必须认识到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价值,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融合手段,借助音乐学科特有的人文性与互动性的特点,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进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最终为实现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点击查看:合唱团专用谱夹以及合唱训练书籍


【视频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劳烦告知删除】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资讯分享等你们!

sc.yqwhcb.cn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了解更多资讯

音桥合唱
宏扬音乐文化,构筑沟通桥梁。维护知识产权,推广中国合唱。合唱教学,合唱资讯分享与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