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本田汽车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在东京发表了合并协议。与二者有密切协作的三菱汽车也参加了发布会。根据发布会,三菱汽车将在明年1月底确定是否加入本次合并,实现三家企业共同发展。如果顺利,合并协议将最快在明年6月正式落地;合并公司将在2026年8月正式上市。
▮12月23日,日产汽车、本田汽车在东京发表合并协议,三菱汽车作为即将加入的合作方参加发布会。图:honda.co.jp
本次合作原本应该是几家日本车企的“强强联手”。但外界注意到,发布会始终弥漫着淡淡的尴尬气氛。
在外界看来,本次合并更像是日产被本田接盘。今年下半年,日产汽车连续曝出经营亏损、全球大规模裁员等消息,一时甚至陷入倒闭舆论风波。从企业体量看,在本田、日产两公司发表合并的节点,日产市值1.6万亿日元,本田市值6.7亿日元,4倍于日产。可能是由于存在这些背景,在23日的发布会中,本田汽车社长三部敏宏再三强调称本次合并并非是本田对日产的“接济”。三部表示:我们的共同问题意识都是2030年的汽车市场,希望在这个环境中保有竞争力。他补充称:当然,这是建立在日产汽车成功转型的基础上。▮本田汽车社长三部敏宏在发布会上。图:honda.co.jp
日产社长内田诚同样表现得不卑不亢。内田表示:日产之所以与本田合并,是看上了对方适应市场变化的强大能力。面对全球汽车市场现状,两企业居安思危,计划联手共克时艰。▮日产汽车社长内田诚在发布会上。图:honda.co.jp三菱汽车社长加藤隆雄对以上两公司的合并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加藤表示:新技术需要大投资,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暗示了三菱即将“入伙”的原因。由于不是直接当事人,三菱汽车在这场会见中没有太大存在感。本次合并本该是日本车企的“强强联手”,日本汽车将在丰田之后又创辉煌。本田和日产原本是日本第二大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年营业额相加为33万亿日元,这已经是世界第三。如果加上未来的合作伙伴三菱汽车,这三家车企在全球的年销售量累计达到800万台,市场份额也可以跻身全球前三。某种意义上,市场对合并给予了相对积极的反馈。24日一早,本田的股价一举上涨17%,三菱汽车上涨7%。日产汽车出现了狂乱的波动,先是下跌7%,此后上涨8%,最终以上涨6%收盘。▮12月23日发布会现场记者云集。图:honda.co.jp
不过,这场70分钟的发布会并没有外界预想得那么火热。共同社一篇评论称,发布会吸引了全球各大经济媒体争相报导,但整体气氛堪称“平淡”。三家公司社长全程几乎没有笑脸,最后也没有握手,说完事情就早早散去。至于本田股价今日大幅上涨,多名市场分析人士称,可能是由于本田在发布会上宣布的巨额股票回购计划收获了股东的好感,未必与合并计划有直接关联。猜测:日本政府施压?
尽管三家公司在发布会上进行了一些说明,汽车媒体和从业者大多对这些说法保持距离。彭博社称,本田从几年前就开始打日产的主意。这篇评论认为,本次合并的节奏和路线将完全由本田主导,但客观上说对本田利益有限,倒是日产一方可以化解财政方面的燃眉之急。日产前CEO戈恩对本次合并颇有微词。戈恩对日视新闻酷评称:日产和本田缺乏互补性,强势的地方两者都强,弱势的地方两者都弱,他完全看不到合并的意义。《华尔街日报》的分析补充了戈恩的说法,称本田和日产两家公司在北美市场的产品线基本相同,二者合并后将不得不撤回一些在定位上重复的产品。该媒体也并不看好两者合并的前景。▮本田在美国的车型试图挑战当地复杂地形。图:Moto-Fan.jp《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还猜测称,本次合并其实是出于“日本政府的压力”。政府可能希望做些什么,来挽回日本节节败退的电动车和蓄电池市场。2023年,中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了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而如今日本车企绝对的中流砥柱丰田汽车,在电动车领域的投入却十分有限。从去年电动车销售数据看,特斯拉全球售出174.92万辆;比亚迪售出145.21万辆;丰田仅售出8.67万辆。在电车方面,日本三大车企销量最高、最有存在感的,反而是“快要不行”的日产汽车。在这个话题上,还有不少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鸿海争议。稍早时,有传言中国台湾的鸿海精密工业“对日产汽车的工厂和设备都很感兴趣”,希望趁其一蹶不振时加以收购。也因此,对于本次合并,日本不少业内人士松了一口气:无论日产汽车是否已堕落,与本田合并,它至少还不用改国籍。在23日的发布会中,日产社长内田诚首次亲口否认了与鸿海有关的传闻。不过,根据英国《金融时报》和多家日本媒体,日产与鸿海高层接触频繁,具体商量什么不得而知,但外界并不愿意放弃这种猜测。然而,无论是否有这些政治因素左右,正如本田社长三部敏宏所言,“来自美国和中国的新兴势力正在以我们无法预料的节奏飞速成长着”。本田和日产来自上世纪50年代;而特斯拉和比亚迪是21世纪的。在后者面前,老牌日本车企的确需要放下身段,好好思考未来的路。东方新报视频号 | |
| |
▼欢迎“点赞”“转发” 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