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0日是日本知名演员高仓健去世十周年。近日,专题回顾展《成为高仓健》在日本东京读卖新闻大楼的画廊举办。本次展览展出了高仓健生前常穿的服饰,喜欢的日用品,工作剧本和其他相关书籍。《东方新报》来到展览现场,采访了陪伴高仓健走过人生最后17年的小田贵月女士,二人的关系直到近年才正式对外公开。小田贵月在上月出版了新书《高仓健的餐桌》,与本次展览一道,让这位“昭和硬汉”走出银幕,脱下“侠”的面具,变成一个人,来到琐碎的生活里……
▮《成为高仓健》现场展出的高仓健相关书籍。《东方新报》冯展褀
“高仓健特别喜欢中国,尤其是香港,在东映期间,几乎每周去一次,老了以后还想住在那里。”小田贵月告诉《东方新报》。高仓健也喜欢吃中国菜:茄汁虾仁,炖豆腐,那些他曾津津有味吃过的料理,都一五一十地记录在这本新书里。照片没有做过多的处理,都用自然光拍摄,读者可以看到这些食物摆在高仓健面前时的样子。▮《成为高仓健》现场展出的高仓健遗物。《东方新报》冯展褀《追捕》是绕不开的话题。小田贵月说,传闻当时中国有“十亿人”看了这部电影,一举颠覆了对日本男性的固有印象。据说高仓健听后非常高兴,说“这就是文化交流了”。电影艺术可以超越语言和国界,将人与人重新连接在一起;“人与人的连接,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小田说。
▮高仓健晚年伴侣、高仓PROMOTION代表小田贵月在展出现场接受采访。《东方新报》冯展褀2014年,高仓健因恶性淋巴肿瘤扩散,在东京的医院病逝,享年83岁。《幸福的黄手帕》导演山田洋次在近日对媒体表示,他走过了纯粹的一生,我们剧组都很想念他。生活中的高仓健是怎样的人?是严肃的,认真的,执拗的,古怪的,还是偶尔也有些调皮?据说他对深爱的小田贵月女士的唯一要求,就是“别化妆”,这又是为什么?回顾展现场展出了高仓健生前最喜欢的眼镜、帽子、茶杯、围巾、钱包……每件物品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
正如小田女士的回忆,《追捕》是一个现象级的文化交流事件。这部电影拍摄于1976年,在1978年随着《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成为新中国首个“日本电影周”的参展影片,引发了不可思议的观影狂潮。十亿是当时中国人口的总数量,“十亿人观影”的说法传开,可能是因为人们实在想不起当时有谁能没有看过这部电影。《追捕》中,高仓健饰演检察官“杜丘”,因追查一桩医药大案遭到陷害,被迫走上了独自调查的逃亡之路,在途中邂逅了热情勇敢的大小姐“真由美”,最终洗清冤屈。表面上看,《追捕》是一个制作精良的“王道”故事,但它背后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时代细节值得探究。▮《追捕》中国内地引进版海报。网络资料图
不少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中国观众回想起《追捕》,都会提到片中东京高楼林立的俯拍场景,街头打扮时髦的俊男靓女。据说当时有服装厂生产了10万件“杜丘”款式的风衣,半个月就被一抢而空。的确,作为第一批正式引进的广义上的“西方阵营”电影,片中展现的截然不同的城市风貌、生活状态、科技水平和科幻想象给了中国观众不小的震撼。这种“差异性”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倾向和知识结构。然而归根结底,《追捕》对中国观众的感召力来源于一种“相似性”:人们在这部电影中第一次重新发现了日本人,一些有血有肉、与我们没什么不同的日本人。“日本人和我们一样”——那之后,中日两国正式进入蜜月期,高仓健主演的《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等电影陆续被译介到了内地院线。▮《成为高仓健》现场展出的电影《萤火虫》相关资料。《东方新报》冯展褀中日两国在1972年恢复了邦交正常化,但民间关系并没有立刻回温。这很自然,在一个难以相互走动的年代里,邦交正常化更像是国家层面的事,与老百姓没有太大关系。更何况,不少中国人保留着战争记忆,很难对日本产生无缘无故的亲近感。尽管在人们接受的教育中,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道路的错误,而非人民的问题,但那个时期,中国人也不知道日本的民众究竟是怎样的。这一切都在后来的《追捕》中找到了答案,中国观众看到了一些裹挟在权力、利益和官僚体系中,却不愿屈服的人。虽然社会背景不同,这也是我们认可的价值观。就像高仓健之后塑造的许多荧幕形象一样:他板着脸,一言不发,但他是善良的,柔情的,你知道可以相信他。▮2001年,中国的新闻记者来到日本追寻“杜丘”踪迹。图为日本一家小酒馆里,高仓健为日本著名的麒麟啤酒所作的广告。中新社
影片《追捕》有着深厚的左翼班底。导演佐藤纯弥的处女作名为《陆军残虐物语》,讲述二战时期的日本陆军如何在绝对的服从中丧失了人性。这种探讨延续到了之后的许多作品里。《追捕》中,幕后黑手制药公司开发的正是一种控制人类精神的药物。邪恶的医院院长唆使“杜丘”跳楼自杀时的那句著名台词——“走吧,往前走,你就会融化在蓝天里”,很容易让人想起二战末期,日本军方关于“玉碎”和特攻队的种种谎言。《追捕》的发行商日本大映映画,在后来又与中国合资拍摄了《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敦煌》等巨制,还在1990年代发行了张艺谋的《菊豆》等不少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作品。
一名1980年代末来到日本的老华人告诉《东方新报》,对于他们第一批出国的年轻人,当时有不少国家可以选择,而这些人来到日本,就是因为“日本有高仓健”。▮2005年12月16日,由张艺谋执导、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主演的影片《千里走单骑》在云南丽江古城首映。图为高仓健下机时受到当地影迷欢迎。中新社
一些新时期的中国观众认识高仓健的契机,是张艺谋拍摄于2005年的电影《千里走单骑》。张艺谋本人也是高仓健和《追捕》的狂热粉丝。在去年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张艺谋回忆起当年的情形,说高仓健已经74岁,但拍摄过程中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片场,即便不是自己的戏,也要远远地站着看。他一丝不苟地观察每一个拍摄细节,每一点人物塑造,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角色。2014年,高仓健去世时,张艺谋对《环球人物》回顾称:拍完《千里走单骑》,送走高仓健,“剧组上下七八十号人哭成一片”。许多人为高仓健的病逝哭泣。十年后的今天,每当下起小雨,小田贵月都能想到他的爱人在庭院中听雨的情景。如今,她经常在雨天听着美国黑人爵士音乐家凯斯·杰瑞的钢琴曲《我的爱尔兰野玫瑰》,看雨滴落在高仓健生前最爱的和伞上,一边默默流泪。
“高仓健变成了一阵风,”小田贵月说。娱乐界是无常的,没有人可以永远占据舞台中心,但有人离开多年,却依然活在人们内心的某个角落。高仓健是一阵好风,他消失了,不见了,但总会在十年后、二十年后,在未来每一个重要的时刻重新吹起。东方新报视频号 | |
| |
▼欢迎“点赞”“转发” 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