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前沿技术培训系列】详见文末
【内容宣传、讲座/报告/课程等学术合作】请联系微信:Wang_Sizhen
审阅︱周东升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还常伴随认知功能障碍,如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功能的损害。这些问题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延缓了症状的恢复,形成恶性循环。尽管传统抗抑郁药物在缓解情绪症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对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有限,且起效缓慢,难以满足患者对快速治疗的需求。近年来,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如rTMS和tDCS)因其安全性和疗效获得广泛认可。如何快速改善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是抑郁症治疗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结合tDCS与rTMS的电磁联合疗法应运而生。这种创新疗法通过两者协同作用,显著加速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为患者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新选择,同时推动精神疾病治疗迈向新的高度。“两周见效,快速改善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 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周东升团队与中科院心理所张向阳团队携手,通过电磁联合疗法(tDCS与rTMS),突破抑郁症治疗的传统局限。这项研究在国际顶级期刊JAMA Network Open和BMC Medicine上连续发表,标志着精神疾病治疗迈入了“快疗效、深层次、多维度改善”的新时代。题目分别为“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Cognitive enhancing effect of rTMS combined with tDCS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sham-controlled study”。(拓展阅读:周东升/张向阳课题组相关研究进展,详见“逻辑神经科学“报道(点击阅读):BMC Med︱宁波大学周东升团队报道创新性电磁联合疗法以快速治疗慢性失眠症;BMC Med︱宁波大学周东升/中科院心理所张向阳团队研发电磁联合快速改善抑郁症认知功能的新方法)
传统抗抑郁药物通常需要4-6周才能显现效果,治疗周期长、患者依从性低一直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JAMA
Network Open(IF=10.5,中科院1区)的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双盲随机对照实验,证实电磁联合疗法能在短短两周内显著改善抑郁症状。
研究招募了240名抑郁症患者,将其分为四组分别接受tDCS和rTMS不同组合的刺激治疗。结果显示,tDCS与rTMS联合疗法的HDRS-24评分(抑郁症严重程度量表)平均下降幅度高达18.33分,显著优于其他组别。这种疗法不仅疗效更快,而且具备出色的安全性和患者接受度,为急性抑郁症提供了更高效的治疗选择。总的来说这,这项JAMA Network Open成果让抑郁症治疗不再“慢慢来”,为患者带来了“短期见效、迅速缓解”的福音,同时也对全球精神医学治疗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抑郁症不仅侵蚀情绪,更严重破坏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功能。而认知障碍的存在,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更直接阻碍病情恢复。在BMC
Medicine(IF=9.3,中科院1区)的相关研究中,团队进一步探讨了tDCS与rTMS联合疗法对抑郁症认知功能的提升作用。
研究发现,这一创新疗法能在两周内显著改善患者即时记忆和视觉空间能力等核心认知指标,RBANS总评分(认知能力评估量表)也大幅提升。同时,组合疗法还显著减少了患者的抑郁症状,提升了整体治疗效果。总的来说,这项研究BMC Medicine发现,tDCS通过调节神经兴奋性,为rTMS作用铺平道路,两者联合显著增强了神经可塑性,同时优化了特定脑区的功能连接性。这种“协同效应”超越了单一疗法的效果,实现了从情绪到认知的全面改善。
这项“双剑合璧”的电磁联合疗法被认为是非侵入性脑刺激领域的重大突破,不仅在治疗速度上占据优势,更以多维度改善为核心目标,满足了患者“快速、高效、全面”的治疗需求。然而,研究团队也指出,当前疗程时间较短,仍需进一步探索疗法的长期效应和神经机制。未来,团队将开展更大规模、更长周期的随访研究,并结合神经影像技术深入揭示疗法的工作原理。电磁联合疗法的诞生,不仅为抑郁症患者带来了快速缓解的希望,更为医学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范式。这是科技与医学的完美融合,更是患者生命质量的希望之光。
原文链接: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826110?resultClick=3原文链接:https://bmcmedic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16-024-03443-7第一项工作:周东升主任,黎兴兴博士及魏硕池博士为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张向阳教授为通讯作者。第二项工作:黎兴兴博士,刘君瑶博士为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周东升教授,张向阳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为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周东升团队和中科院心理所张向阳团队长期合作完成。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中科院心理所为主要合作完成单位,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入组了部分患者。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神经调控团队在各级领导和多位专家支持帮助下,经过八年建设,已经形成了“神经调控品牌学科-神经调控研究团队-宁波市精神心理疾病物理诊疗重点实验室-精神心理疾病物理诊疗中心”四位一体的产学研立体化发展模式。团队主要围绕精神心理疾病的神经调控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神经调控机制研究。近年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3项,在Cell Reports
Medicine,Molecular
Psychiatry,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 (JNNP),Brain
Stimulation、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等发表论文,主编中英文专著10部,授权国际/国内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0余项。周东升团队凭借国际化的科研视野与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模式,推动精神心理疾病治疗进入全新阶段。有意向者请同时发送邮件至:zhoulab2024@163.com
邮件标题注明:应聘科研助理+专业+姓名,邮件附个人简历和联系方式。
转载须知:“逻辑神经科学”特邀稿件,且作者授权发布;本内容著作权归作者和“逻辑神经科学”共同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逻辑神经科学”微信群:文献学习
扫码添加微信,并备注:逻辑-文献-姓名-单位-研究领域-学位/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