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700字,阅读需5分钟。本文分享Beehive Industries拿下美空军航发订单的3D打印相关分享。
如果觉得AM易道文章有价值,请读者朋友帮忙转发点赞在看评论,支持AM易道创作。
AM易道本文与文中提到公司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商业合作、赞助、雇佣等利益关联。
AM易道欢迎读者投稿共创并对公众号开放白名单,有兴趣的公众号主请点击查看转载说明。
图片视频来自于网络,仅作为辅助阅读之用途,无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行为,请权利人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AM易道导语
一笔1246万美元的美国空军订单,让位于美国丹佛的3D打印企业Beehive Industries进入公众视野。
这份瞄准200磅推力级小型涡轮发动机的合同,要求公司在24个月内完成该发动机的全周期开发。
在过去,这家年轻的3D打印制造企业在13个月内完成了航空发动机从设计到试车的全过程,而传统航发制造商往往需要3-4年才能完成同样的工作。
AM易道调查后发现,这个看似横空出世的3D打印航发黑马背后,藏着一个令人瞩目的产业布局:
超过200名航空专家的精英团队、美国最大的金属打印机群之一、年产2500台发动机的惊人产能,以及已经打入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航空巨头供应链的强大实力。
这家公司没那么简单。
AM易道了解到,Beehive Industries的领导团队汇集了航空制造业和增材制造领域的资深专家。
从照片来看,并不是年轻团队,都拥有较深的相关从业经历。
公司CEO Mohammad Ehteshami此前担任GE航空的工程副总裁,曾领导开发了全球首个获得FAA认证的3D打印航空零部件,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拥有数十年经验。
他敏锐地意识到增材制造在军用小型发动机领域的巨大潜力。
Mohammad Ehteshami带领团队提出了"让不可能的设计成为可能"的愿景。
作为一位在航空制造业有着深厚积淀的行业专家,他认为:
"美国制造业的未来不在于简单的产出,而在于快速解决复杂问题并大规模实施创新的能力。"
公司总裁兼总经理Gordie Follin则为团队带来了超过20年的喷气发动机设计和建造经验。Follin表示,
"在Beehive,我看到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将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于国防目的,为无人机和弹药系统开发新一代推进系统。"
首席制造技术官Jonaaron Jones则专注于推动制造技术创新。在他的带领下,Beehive汇聚了学术界金属专家、工程专家等多领域人才,打破了传统航空制造业的专业壁垒。
让人惊讶的是,这支成立时间不长的团队已经拥有200多名员工,其中不少是来自传统航空巨头的资深专家。
通过收购Eagle Engineered Solutions和Volunteer Aerospace,团队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前者的35名专业人才为公司带来了先进的陶瓷型芯技术,后者则帮助公司打入了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端供应链。
AM易道认为,Beehive Industries的独特团队组合,既有传统航空工业的专业积淀,又具备硅谷式的创新基因,在追求卓越品质的同时保持着快速迭代的活力。
"重新工业化美国"的战略先锋
"我们的使命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要为美国制造业的自主可控未来铺平道路。"
"每个推力等级都对应着特定的作战场景"
"从蜂群无人机、弹药投送、补给运输、侦察监视,到协同作战飞行器(Collaborative Combat Aircraft),我们都提供了专门优化的推进解决方案。"
通过增材制造技术,Beehive对不同的航空发动机实现了10-30%的性能提升,同时将成本降低了50%。
"在现代空战中,成本效益比同样重要,"
一位军方专家这样评价,
"Beehive的方案让我们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获得了战术灵活性。"
从标准制定方面,其与美国国防部密切合作,推动建立全面的军用规范(MIL-SPEC)。
公司的加工集群包括多台配备单激光和多激光系统的X Line大型打印机。
这个设备系列出自GE,可以理解,因为公司CEO也是原GE高管,且其长形的加工尺寸符合航空发动机的外形结构需求。
IN939 (以下信息来自EOS)
Mar-M 247合金(来自AZOMaterial):
写在最后:3D打印助推西方制造业回流
Beehive的3D打印实践正在重塑军用航发产业的未来。
更有意思的是,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大背景下,这家美国本土企业诠释了美国制造业回流的高端路径:通过3D打印技术重构制造业竞争优势,用灵活性和开发效率对抗传统制造的成本劣势。
Beehive成功构建了一个几乎完全本土供应链:
95%的设计、测试和制造都在美国本土完成,实现了从金属粉末到整机的全流程自主可控。
这种高度本地化的生产模式,特别符合美国的政治正确。
对于增材制造的灵活性,公司总裁Gordie Follin说道,
"只需搬运打印机和金属粉末,就能快速部署生产能力。这种灵活性是未来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AM易道认为,Beehive Industries的成功是西方制造业回流的一个标志性案例。
未来,随着地缘政治形势变化和国防需求升级,这种基于增材制造的发动机研制模式很可能成为主流。
建议业内类似企业密切关注Beehive的技术路线和商业实践。
(正文内容结束)
其他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