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纷纭,人生如戏。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里,总有那么一些人,以平凡之躯,书写出不凡的篇章。卢树盈,一位曾经的小学文化程度、以摆摊卖水果为生的普通农村妇女,在33岁那年,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变。
那时的她,每日都被水果摊的琐事环绕,起早贪黑地忙碌着,然而不轻易间,她心中却悄然种下了一颗想要写作、当作家的种子。一切的开始,源于她对女儿的爱与责任感。
2008年,卢树盈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她发现自己无力辅导孩子功课,很是羞愧,“很多标点符号都不会,有些字也不认识,拼音不会读。”于是,她开始学习。
彼时,她与丈夫在雅安中里镇,经营水果摊。同在一地从事蔬菜生意的小哥,购置了一台二手电脑,卢树盈在侄女的推荐下,知道了贴吧与QQ。此后,每日水果摊收摊后,她便带着女儿,前往小哥家中学习电脑操作,常常夜幕深沉,才骑车搭载女儿回家。
她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给予女儿更好的引导,她开始学习识字,学习阅读,学习写作,慢慢就走上了写作、记录生活的道路。
摆摊的空闲时间里,她就在手机上练习打字,眼睛紧紧盯着对面店铺的招牌、顾客忘在水果摊上的报纸杂志,不放过任何一个看到的字,把不会打的字,都认真地记录在本子上,回家后再查字典学习。
学到的每一个字符,就像是一块拼图,慢慢地,在她手中,拼凑出了通往文学世界的道路。她开始在贴吧上写故事,分享自己的经历,以及从父辈那里听来的故事。
那时的她没有任何写作技巧,文章写得一大段一大段的,都是字,标点符号和分段都不会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分享故事的渴望,就是很有激情地写,坚持记录。
就是这样朴实的文字,却为她吸引了第一批忠实读者。当网友们在与她交流时,得知她是一个卖水果的农村妇女,都不敢相信。他们都给卢树盈留言:“你完全可以去当作家!”就这样,作家梦的种子,开始在她心里萌芽。
当她说出自己的梦想后,第一个打击她的人,就是她老公。她老公觉得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直接对她说:“你要是能成为作家,我手板心里给你煎鱼吃。”
卢树盈听到后,不吭一声,继续坚持创作,她说:“一年不行,我就写两年;两年不行,我写十年;我就不信用十年的时间,不能发表一篇文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卢树盈把写作当成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固定的习惯。她的卖水果营生,需要早起晚睡,常常清晨五点半,就得起床准备出摊,但即便如此,她仍然会挤出时间钻研写作技巧,坚持去写。
常常是深夜或者凌晨,在别人都已熟睡的时候,她还在与文字为伴,默默打字,一天睡觉的时间,有时候仅仅只有四五小时。
写作训练了她在生活中观察形形色色人的习惯,从她身边走过的每一个人的外貌特征、体态动作、性格特点,都被她敏锐地捕捉到,都转化为她的文字。那些与顾客交流时听到的有趣片段,她也会一一记录下来。
这些生活素材,就像肥沃的土壤,滋养着她的创作。她以听到的家乡风俗习惯为蓝本,创作出的短篇小说《草原上的婚礼》,刊载在了杂志上,第一次获得了稿费,她一下子获得了极强的信心。
“这些字都是你写的呀?这些标点符号都是你打的吗?”偷偷瞒着家人,写了三年的文章,当她把第一篇正式发表的文章,递到父亲面前时,父亲觉得不可思议,吃惊地问她。
就这样,白天卖水果,晚上写文章,卢树盈逐渐成了家乡远近有名的作家,她创作的故事一篇篇发表,她写的长篇小说也出版了,创作的散文、小说已过五十万字,在全国、省、市等各级征文比赛中都获得过奖项。
我想说:写作并没有难,作家梦也不遥远。无论是谁,无论处于何种境地,只要想写,就可以写起来。当我们把自己的情感、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走在了写作的道路上,让我们像卢树盈一样,勇敢地拿起笔,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吧!
最后老生常谈,帮我自己打个广告,我现在教人写作赚钱,短短两个月,已经带出几个人三五倍赚回学费,五百块钱入群,我一对一辅导到赚钱,感兴趣的,认同我的,愿意付费的,可以加我,如否,就不要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