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么一位作家:
他曾3次获得过诺贝尓文学奖的提名,连海明威、菲兹·杰拉德等都对他称赞有加。
他擅长描绘美国上层社会的生活,喜欢深入细致地描摹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看到主人公的成长。
他就是美国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大师亨利·詹姆斯。
在他创作的代表作《华盛顿广场》中,就刻画了这样一个不断成长的女性形象:凯瑟琳。
凯瑟琳从小对父亲百依百顺,但经历了婚恋路上的甜蜜、坚持与挣扎后,她逐渐转变为一位独立智慧的新女性。
读完《华盛顿广场》我才明白:人只有在自己的节奏里,才能过好这一生。
你选择什么,就会经历什么
19世纪上半叶,凯瑟琳出生于纽约的上流社会。
她的父亲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内科医生,母亲则是一个美丽聪慧的富家名媛。
可惜,在凯瑟琳出生后没多久,母亲就撒手人寰。
父亲把妻子的死归咎到了女儿身上,因而对她十分严苛,甚至处处挑剔打压。
在父亲眼中,凯瑟琳容貌平平,性格羞怯,钢琴、舞蹈等才艺都有限,不管哪一项,都不及她母亲当年的万分之一。
父亲的失望是显而易见的,凯瑟琳只能不断调整自己去赢得父亲的喜爱。
她努力变得更乖巧懂事,可父亲的不满与管束却并没有减少,这让凯瑟琳越来越不舒服。
直到20岁那年,莫里斯的出现,才让凯瑟琳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人生走向,不该被父亲全权掌控,而应该由自己做选择。
莫里斯与凯瑟琳的父亲不同。
他不会居高临下地望着凯瑟琳,也不会冷漠地打断凯瑟琳说话。
相反,他总是温柔地注视着凯瑟琳的眼睛。
哪怕凯瑟琳因为紧张而结结巴巴,莫里斯也不断鼓励她多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平第一次,凯瑟琳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而不用小心翼翼地讨好他人。
很快,莫里斯对凯瑟琳展开了疯狂地追求。
他频繁到凯瑟琳家中拜访,找各种话题拉近两人的距离,不断抒发自己的爱意。
正当凯瑟琳沉浸在爱情的炙热中时,父亲却冷不丁给她泼了一盆冷水:
“这么优秀的小伙子,竟会对你一见钟情吗?”
在他看来,女儿如此平庸,之所以能得到莫里斯的青睐,无非是因为自家丰厚的财产。
父亲的否定和嘲讽,深深地刺痛了凯瑟琳。
她似乎又只能缩回到自己重重的壳当中,去扮演那个沉默听话的好女儿。
相比之下,莫里斯的热情与欣赏的感觉却可以让她放松下来,做回自己本来的样子。
她不想再压抑自己的感受,去满足父亲的期待,她更想摘下面具,去过自己的人生。
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人生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在每一个岔路口做出选择。”
每个人的人生走向,往往取决于做选择的那一刻。
那么选择莫里斯,就是凯瑟琳迈向自由的第一步。
从此以后,她不再是那个为父亲而活的自卑女孩,而变成了一个可以自主做选择的独立女性。
只有听从内心的声音,勇敢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满足。
你想要什么,就该坚持什么
得知凯瑟琳打算嫁给莫里斯,父亲勃然大怒。
可凯瑟琳毫不退让:“我相信莫里斯的人品!我对婚事是认真的!”
她清楚地明白,强势的父亲一定会反对到底。
但为了自己的幸福,她必须镇定,也必须坚持。还好,莫里斯选择和她站在一起,一同去面对父亲的压力,这让凯瑟琳稍感安慰。
她选择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再次走进父亲的书房,温柔又坚定地重申了自己的立场。
这一回,父亲把话说得更难听了:“如果你们一定要结婚,那就等到我死的那一天!”
凯瑟琳尝试继续理论,可父亲却步步紧逼:“如果你未经我同意就与莫里斯结婚,那么就休想继承我一分一毫的财产!”
凯瑟琳强忍住泪水,向铁石心肠的父亲靠近了一点。
可父亲却抓住她的胳膊,一把将她推出了房门。
心碎的凯瑟琳哭泣到了半夜,也思考到了半夜。
她想要的,从来都不是父亲的财富,而是真正的尊重和认可,让她可以自由自在地过自己的生活。
可父亲呢?
他想要的,只是她的服从。
既然父亲不愿妥协,那么她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她要嫁自己喜欢的人,坚持自己想要的生活。
既然做了结婚的决定,她就应该尽快离开家,不再接受父亲的保护和经济支持。
凯瑟琳的这个决定让父亲措手不及。他没料到,一向没有主见的女儿此次会如此倔强。
为了让凯瑟琳转变心意,父亲强迫她跟自己去欧洲旅行,试图用6个月的分离迫使凯瑟琳忘记莫里斯。
在旅途中,父亲还三番两次地威胁凯瑟琳:“你即将失去我所有的财产和支持。”
但凯瑟琳始终都没有动摇。
父亲的所作所为,反而让她更加坚信,去过自己的生活,是对的。
她践行着但丁的那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他人说去吧。”
他人的言论,可以作为参考,却不能奉为圭臬。
如果盲目听信他人,很容易陷入被动,离自己想要的越来越远。
唯有认清自己的内心,坚持自己的选择,才能逐渐接近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在自己的节奏里,过好这一生
旅行归来,凯瑟琳兴奋地筹划起自己和莫里斯的婚事。
她不想再与父亲纠缠财产的问题,只想尽快开始新的人生。
她坚信,只要自己和莫里斯心往一处使,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可让她始料未及的是,莫里斯却退缩了。
他不愿和凯瑟琳去过没有经济保障的“苦”日子,也不相信凭借自己的双手可以挣得一份好生活。
软弱的莫里斯甚至说不出“分手”这样绝情的话,只好找各种借口疏远凯瑟琳。
面对爱人的逃避,凯瑟琳黯然神伤,但她心痛过后还是冷静了下来。
她重新审视了两个人的关系,看清楚了莫里斯的自私和懦弱。
在深思熟虑后,凯瑟琳主动解除了婚约。
即便多年以后,莫里斯再次来访,想要重修旧好,她也不为所动。
凯瑟琳恢复单身以后,父亲时常在一旁冷嘲热讽,但她并不理会,而是从容不迫地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快乐一点。
她能吃能睡,照常运动,闲暇时就做做针线活,生活过得舒服惬意。
日子如流水一般前进,凯瑟琳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兴趣。
她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了慈善机构、收容所、医院和救助团体。
这些社会活动,为凯瑟琳赢得了众人的尊重,也让她感到充实而自由。
年轻时,她为了父亲的认可迷失过自己,也曾为了爱情,做过错误的决定。
但人到中年,崭新的事业却让她充满自信,容光焕发。
她更愿意积极地融入当下的生活,按照自己的节奏,自由自在地享受人生。
40岁的凯瑟琳,终于抛掉了所有的枷锁,活出了自我。
就像林语堂说的:“我要有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人活一世,压垮你的往往不是挫折,而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心态。
只有摆脱外界的束缚,按照自己的目标和规划而活,才能越活越轻盈,越活越自由。
哪怕风浪再起,波折再生,也可以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安稳前行。
▼
茅盾曾说过: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努力来决定。
凯瑟琳的人生,完美地印证了这句话。
曾经的我们,可能也像凯瑟琳一样,自卑、怯懦,习惯于顺从他人的意志。
可经历过人性的重重考验和现实的反复捶打,我们终于在跌跌撞撞中明白:
成长之路,就是一个不断寻找自我、坚持自我的过程。
摒弃外界的声音,尊重内心的选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挖掘出独属于自己的生命宝藏,迸发出自己的万丈光芒。
余生,愿你我都能在自己的节奏里,活得自由而丰盛。
作者 | 诗漫·枫小凌,大数据工程师,渴望一生与文字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