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在温暖湿润的南海,潜水员可能会遇到有一种性格友好、好奇心十足的蝙蝠鱼——尖翅燕鱼,它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刺尾鱼亚目(Acanthuroidei)、白鲳科(Ephippidae)、燕鱼属(Platax),Platax来自希腊单词“Platys”,意思为“扁平”,这个词可见它们独特的体型。从外观看,尖翅燕鱼成鱼呈菱形,极侧扁,体表有一条通过眼睛的黑色条带和另一条横穿鳃盖后缘的黑色条带,长得很是特别。
令人惊奇的是,尖翅燕鱼生长中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幼鱼、亚成鱼、成鱼的鱼鳍颜色都不一样,鱼体条纹与体色会因环境和鱼状态发生变化。幼年尖翅燕鱼的鳍比它们的身体长得多,看起来更像回旋镖或蝙蝠,这就是“蝙蝠鱼”的由来,而且比成年鱼的鳍颜色更深,这些长而松软的鳍用作伪装,帮助它们隐藏在海藻或海洋生物残骸中。
▲ 仔鱼不同阶段发育过程
随着逐渐长大,蝙蝠鱼多数会结束自己“奢华”的装束,成年蝙蝠鱼长得像纸牌中的黑桃,有圆形呈银色/黄色/深色的身体,鳍很高。作为蝙蝠鱼的一种,尖翅燕鱼长大后,体长可达60-70cm,生长速度快,养殖的适宜水温范围在22-32℃之间。
▲ 尖翅燕鱼成鱼网箱养殖不同阶段状态
尖翅燕鱼的“个性”也随着成长有所变化,幼鱼比较孤僻,喜欢在浅海海域的礁石边或水表层随漂流木及海藻团活动;成鱼喜集群,常见于3-25m深的浅水区和平静水域或珊瑚礁地带,营杂食,主要以藻类、水母、浮游动物和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
从食用的角度看,尖翅燕鱼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许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粤西及海南当地一直有食用这种鱼的习惯,做法有清蒸、香煎,还可以作为火锅、粥的配菜,吃法多样,深受沿海地区人们喜爱。
近年来,随着人工繁育技术的发展,尖翅燕鱼在海南成功实现人工繁殖,养殖主要在粤西到海南岛一带沿海的近岸普通网箱。乘着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东风,广东正在探索尖翅燕鱼陆海接力精准高效养殖模式开发,该模式包括池塘培育、陆海转运、网箱标标粗、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成四个阶段。
其中,池塘培育是指利用池塘相对稳定养殖环境,通过调水、培虫、投饵等操作,为尖翅燕鱼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确保其健康成长。陆海转运:起运上车前的控料和集鱼练鱼,上车称重计数的细心操作,车上循环水水质参数(如溶氧、水温等)保障,下车进船仓的温差控制,进箱过程中的快速操作等,为尖翅燕鱼提供最佳的转运环境,提高转运成活率。网箱标粗:下海养殖初期鱼体小,游泳能力弱,选取水流较缓的区域,集中标粗利于日常管理。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成:利用优质的海水资源和更大的深水网箱生长空间,进一步促进养殖对象的生长。
▲ 尖翅燕鱼起鱼
这个开发模式由阳西县益晖深海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所)进行技术支持,属于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创新技术项目的第一批。益晖水产是一家从事深海网箱养殖的本土企业,也是阳江最早开展深海网箱养殖的企业之一,现在有不同规格深水网箱44 只,其中80 米周长重力式深水网箱10 只,其网箱养殖位于阳西县沙扒镇青洲岛海域,属于阳江三大深水网箱产业基地之一,那里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3℃,盐度在27‰-32‰,适合尖翅燕鱼生长。
2024年3月25日,益晖水产购买了尖翅燕鱼鱼卵,并在当月27日进行了开卵孵化,完成仔稚鱼形态变化,在5月5日(开袋第39天)起苗,由陆上运输至海上网箱进行标粗,标粗成功率超7成。6月7日标粗到30条/斤规格的18.9万尾鱼苗至阳江青洲海上,分箱到3只周长60米的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成,总养殖水体3600m³,虽受台风及分箱影响,11月底仍收获成鱼一万三千多斤。这次养殖试验丰富了海洋牧场养殖品种,为今后尖翅燕鱼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益晖水产负责人表示,根据他们的生产实践中的发现,尖翅燕鱼能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生长速度快,6个月能长大到1.2斤左右,养殖周期较短,肉质好且能进行冷冻保鲜加工,这条鱼可以作为南海地区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发展潜力的鱼种之一。
陆海接力养殖是指利用陆地和海洋的互补优势,将养殖过程分为不同阶段,在不同环境中进行接力养殖。这种养殖模式通常涉及陆基养殖和海上养殖两个环节,通过这两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实现养殖鱼的快速、健康生长。
尖翅燕鱼陆海接力精准高效养殖可充分利用陆地和海洋的互补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相对稳定的养殖环境条件,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率;集约化的管控可降低养殖人工成本,促进尖翅燕鱼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助力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高质量发展。
征稿
《水产环球视野》现诚征原创文章,欢迎任何涉及水产的原创独家好稿(请勿一稿多投,请勿抄袭),积极爆料。一经采用,均有稿酬!
投稿微信:ly991018q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