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很“富养”自己的习惯

文摘   2024-12-01 20:05   上海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被信息洪流裹挟,忙于奔波,追逐外在的目标,却常常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需求。我们追求财富、追求成功,却忘了对自己“富养”

所谓富养,不是物质上的铺张,而是精神上的丰盈。真正的富养,是对自我的投资,让自己的内心更丰足、更强大。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三个能够真正富养自己的习惯:读书运动思考。它们看似简单,却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01

读书:与更广阔的世界对话


有人说:“一个人读过的书,会藏在他的气质里。”  确实如此。读书是一种低成本却高回报的自我投资。

通过阅读,我们能够与伟大的思想家、作家和哲学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无论是文学经典、历史故事,还是心理学、商业案例,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通向新世界的窗。

但很多人常常会抱怨:读书很难坚持,或者读了之后没有马上看到效果。其实,读书的意义不在于一时的结果,而在于潜移默化的改变。就像一颗种子,埋在土里,需要时间去发芽、开花、结果。

阅读的过程,就像为自己内心的花园种下一朵朵花,虽然它们可能不会立刻绽放,但它们会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答案和力量。

还有一些人说,我没时间看书。这里我分享一个真实的小故事,有一次公司组织了一次高管读书分享会,我被大家平均都能保持一个月10本左右的阅读量所感到震惊,这些人一个月的阅读量为什么这么大?直到一天我看到抖音用户月平均使用时间59.7小时我就有了答案了,时间不够用就是个悖论

那么如何开始阅读?

选择感兴趣的书:不要被“书单焦虑”绑架,选择那些真正吸引你的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利用碎片化阅读:每天抽出15分钟,就足以让你一年读完十几本书,我比较喜欢上下班通勤时间阅读。

边读边写:记录下触动你的观点,或者将书中的思考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阅读会更有意义。

02

运动:与身体对话,让心灵安住

最近我跟家人一起去体检,体检完发现我的问题比我爸妈还多,然后一顿制定养生、运动计划。吃饭时,同事们经常聊天大家发现一个共识,过了30岁,尤其是人过了32岁,人生仿佛到了一个分水岭。

我们的事业渐渐稳定,家庭生活也步入正轨,但身体却开始悄悄发出信号,许多人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运动也逐渐成为一种必要,而非可有可无的选项。

身体是承载灵魂的容器,而运动,是让这个容器“富养”的最佳方式。

运动不仅仅是为了瘦身或者塑形保持健康,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带来持久的精神力量。每一次大汗淋漓之后,你会发现烦躁的情绪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和满足感。

另一方面,心理学家指出,运动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这种“幸福荷尔蒙”能显著改善情绪,提高专注力。

如何培养运动习惯?

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不必强迫自己去健身房,可以选择跳舞、瑜伽、跑步,甚至是一场轻松的散步,只要让身体动起来。

设立可实现的小目标:比如每天步行8000步,每周跑一次5公里,开始不要设定太高的门槛,成功感会让你更容易坚持下去。

享受过程:运动不仅是消耗体力,更是充实内心的一种方式。专注呼吸,感受身体的律动,你会发现运动也是一种冥想。

03

思考:与内心对话,找到答案

忙碌让我们很少有时间静下来去思考,反思自己的生活、目标和内心的声音。然而,真正的成长往往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源于对自我的深刻认识。

思考是最能富养内心的习惯之一。通过思考,我们能够厘清内心的困惑,找到问题的答案,甚至改变自己的观念与行为。

有时候,我们感觉生活一团糟,并不是因为外在的环境,而是因为我们没有花时间和自己好好对话。

如何开始思考的习惯?

每天写下三件值得思考的事:可以是一天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个让你困惑的观点,通过书写,理清自己的想法。

提问自己:比如,“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今天我可以做得更好的是什么?”提问能够引导你找到思考的方向。

定期独处:关掉手机,远离喧嚣,给自己一段安静的时间,或许一杯茶、一支笔,就能让你与内心展开一场对话。


结语

读书、运动、思考,这三个习惯看似简单,却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它们不是用来取悦外界的手段,而是对自己最好的犒赏。通过读书,我们吸取智慧;通过运动,我们滋养身体;通过思考,我们找回自己。

富养自己,不是一种奢侈,而是一种责任。从今天开始,给自己的生活多一点“富养”的可能吧。

好文推荐

一个人是否有潜力,就看这5点

真正厉害的人,都拥有“反内耗”体质

老申TALK
点击关注,与数万读者一起探讨成长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心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