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板会议上频频提到“做事情要讲章法、讲底层逻辑”。很多人一听,就觉得“底层逻辑”好像是一个高深莫测的词。可它真的是空泛的概念吗?我们又如何在工作和人生中真正落实“底层逻辑”?
01
—
思考力,听起来是“老生常谈”,却是许多人在忙碌的工作中最容易忽视的能力。我们每天机械化地处理任务、沟通汇报,往往在接到指令后直接进入执行,鲜少停下来问自己一句:“我为什么要这样做?问题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你对世界的理解深度,取决于你思考的方式。
有思考力的人,擅长从表象挖掘本质,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炼核心逻辑。
真正的思考力,就是能把问题“拆解—分类—抽象”,再透过关联与因果,把信息汇聚到一个能落地的系统里。举个例子:
例如,你负责一个新产品开发,却发现进度迟缓,部分成员效率明显偏低。很多人会把原因归咎于“大家不努力”或“时间管理不行”,并用加班或频繁进度汇报来“外部施压”。
然而,如果你具备底层思维,会先探究更深层的问题:团队沟通是否顺畅?流程设计有无障碍?目标拆解是否精准,成员是否真正理解?只有从这些根源处着手,才能切实提升效率。
当你跳脱出对个人执行力的简单指责,去观察“影响产出效率”的真正底层逻辑时,问题的关键往往会呈现在你面前。
02
—
洞察力: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些底层问题搞懂了,你就能提前预判行业的未来走向,而不是跟风做“被动执行”的追随者。
02
—
“执行力很重要”这句话几乎是职场金句。可很多人虽然高喊执行力,却常常方向不明,甚至一股脑将时间和精力倾注在不该优先解决的事务上。“努力是好事,可你努力的方向对吗?” 这是一个比单纯做事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很多时候,能力强的人也未必能高效完成任务,问题往往出在执行力的方向性上。缺乏底层逻辑的人,执行力很可能沦为低效的体力劳动。
你可能日夜加班,做了无数个文档、PPT,也参与了无数个项目,但如果没弄清楚哪些是核心目标,哪些是优先要义,你的执行只会在枝节问题中消耗殆尽。
反之,拥有底层逻辑的人会先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件事对整体目标的贡献是什么?我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唯有如此,你的执行力才能真正转化为高质量的产出,而不是原地踏步的消耗。
04
—
自驱力:底层逻辑塑造内在动力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