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伤脑”的习惯,如果你也有请立刻停止它

文摘   2024-12-21 07:20   上海  


大脑是我们每天高效工作的引擎,保持头脑清晰、灵活是职场中的致胜法宝。

然而,很多人在无意中养成了一些“伤脑”的习惯,不仅让大脑疲惫,还直接影响工作表现和生活幸福感。

今天,我们来聊聊5个常见的“伤脑”习惯,如果你发现自己中招了,不妨从现在开始尝试改变。

01

过度多任务处理:专注力的隐形杀手


在工作中,“多任务处理”几乎是人人追求的标签:一边回复邮件,一边开视频会议,还能随时处理老板的临时任务。表面上看,这是一种高效的表现,实际上却在悄悄耗尽你的脑力储备。

研究表明,频繁切换任务会让大脑的认知负荷加重,效率不仅没有提升,还会影响深度思考的能力。

举个例子,一位朋友曾和我抱怨:“每天处理上百封邮件,回复客户消息,同时还要跟团队开会,到最后发现很多事情都没处理到位。”  这种“碎片化忙碌”不仅让工作质量下降,也让人倍感疲惫。

建议:可以给大脑“单线程模式”,在处理重要任务时,关掉不必要的通知,设定专注时间(比如番茄工作法),让自己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当你专注完成一项工作时,获得的成就感也会为后续任务积蓄更多能量。

02

长时间缺乏休息:持续透支脑力

现代职场的高压氛围,常常让我们陷入“熬夜拼命”的循环:白天开会、做报告,晚上挑灯完成未尽的任务,仿佛睡觉就是“浪费时间”。

然而,长时间得不到休息的大脑,就像一直运转的机器,早晚会因超负荷运转而罢工。有研究指出,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甚至长期影响大脑结构。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大脑的活动需要规律的休息来完成神经元的“清理”和修复,如果休息不足,神经元间的废物无法有效排除,久而久之可能会引发脑雾(brain fog),让你感到思维迟缓、注意力涣散。

建议:为自己设立清晰的“作息边界”。无论多忙,坚持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如果实在无法避免熬夜,也要学会利用午休或者短时放空给大脑一个喘息的机会。

03

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大脑的记忆力正在被替代

工作中,我们习惯将所有事情记录在手机、电脑或备忘录上:日程表、待办清单、重要资料……一切尽在掌控。但当我们习惯了将记忆外包给设备时,大脑处理和记忆信息的能力其实正在退化。

心理学中的“谷歌效应”(Google Effect)指出,当人们知道某些信息可以轻松获取时,他们会倾向于不主动记住这些信息。这种记忆外包虽然让生活便利了,却让大脑逐渐丧失了主动记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我谈谈一个我最近感悟很深的案例。大模型(ChatGPT为代表)兴起后一个非常火爆的领域就是辅助编程,我有段时间经常用这个工具,时间长了我发现我对很多基础编程知识基本都忘记了。

建议:尝试适度训练大脑记忆力。比如,每天在脑海中回顾当天的关键任务,或者尝试用笔记本手写计划。手写的过程不仅有助于记忆,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思路。

04

忽视饮食和运动:大脑能量供给不足

不少职场人因为忙碌,早晨一杯咖啡解决早餐,中午随便点个外卖,晚上泡面加班成了常态。但你知道吗?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和缺乏运动会直接影响大脑的供血和供氧,导致专注力下降和情绪波动。

曾经合作的一个项目组同事,为了赶进度常用咖啡和饼干充饥,三餐随意对付。起初他状态尚可,但到了项目尾声,频繁出现思维卡顿,甚至在会议上忘记关键数据,体检结果显示他存在严重的营养失衡,这迫使他重新调整生活方式。

从生物学角度看,大脑以葡萄糖为主要能量来源,血糖不稳定会导致注意力难集中、反应迟钝。Omega-3脂肪酸则是神经元膜的重要成分,其缺乏会影响信号传递效率。长期饮食失衡还可能引发慢性炎症,损害大脑认知功能。

建议:保持规律饮食,少油腻、少糖分,多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和抗氧化物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水果等。同时,每周至少三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让大脑获得充足的氧气供给。

05

习惯“负面内耗”:让情绪绑架大脑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难免会遇到负面情绪:业绩未达标、团队冲突、领导批评……如果我们无法及时调整情绪,而是反复在脑海中“回放”这些负面事件,就会让大脑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负面情绪激活了大脑中的杏仁核(负责情绪反应的区域),同时抑制了前额叶皮层(负责决策和理性思考的区域)的功能。
这种状态下,人们更容易陷入过度思考、注意力分散和行动迟缓的恶性循环,例如,反复琢磨与同事的不愉快对话,不仅会浪费时间,还会让人心力交瘁。
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工作中很多人项目方案被领导否决,他却一直纠结于“是不是自己不够努力”。接下来的几天,他情绪低落,工作效率大幅下降,这种内耗不仅让他疲惫不堪。
建议学会情绪管理,让大脑轻装上阵。面对挫折时,可以尝试写下自己的情绪,再进行理性分析;或者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快速平复心情。最重要的是,培养积极的心理韧性,相信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机会。

结语


我们的大脑,承载着太多的职责和期待,却往往最容易被忽视。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对大脑最好的保护。从今天开始,不妨检查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看看有没有这些“伤脑”习惯。如果有,请试着一点点改变,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你会发现,大脑变得更高效、工作更轻松,生活也会更充实。

好文推荐

5 种拆解问题思维,聪明人都在用!

改变自己的最快方式:多巴胺戒断

老申TALK
点击关注,与数万读者一起探讨成长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心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