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我们每天高效工作的引擎,保持头脑清晰、灵活是职场中的致胜法宝。
然而,很多人在无意中养成了一些“伤脑”的习惯,不仅让大脑疲惫,还直接影响工作表现和生活幸福感。
今天,我们来聊聊5个常见的“伤脑”习惯,如果你发现自己中招了,不妨从现在开始尝试改变。
01
—
过度多任务处理:专注力的隐形杀手
在工作中,“多任务处理”几乎是人人追求的标签:一边回复邮件,一边开视频会议,还能随时处理老板的临时任务。表面上看,这是一种高效的表现,实际上却在悄悄耗尽你的脑力储备。
研究表明,频繁切换任务会让大脑的认知负荷加重,效率不仅没有提升,还会影响深度思考的能力。
举个例子,一位朋友曾和我抱怨:“每天处理上百封邮件,回复客户消息,同时还要跟团队开会,到最后发现很多事情都没处理到位。” 这种“碎片化忙碌”不仅让工作质量下降,也让人倍感疲惫。
02
—
现代职场的高压氛围,常常让我们陷入“熬夜拼命”的循环:白天开会、做报告,晚上挑灯完成未尽的任务,仿佛睡觉就是“浪费时间”。
然而,长时间得不到休息的大脑,就像一直运转的机器,早晚会因超负荷运转而罢工。有研究指出,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甚至长期影响大脑结构。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大脑的活动需要规律的休息来完成神经元的“清理”和修复,如果休息不足,神经元间的废物无法有效排除,久而久之可能会引发脑雾(brain fog),让你感到思维迟缓、注意力涣散。
03
—
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大脑的记忆力正在被替代
工作中,我们习惯将所有事情记录在手机、电脑或备忘录上:日程表、待办清单、重要资料……一切尽在掌控。但当我们习惯了将记忆外包给设备时,大脑处理和记忆信息的能力其实正在退化。
心理学中的“谷歌效应”(Google Effect)指出,当人们知道某些信息可以轻松获取时,他们会倾向于不主动记住这些信息。这种记忆外包虽然让生活便利了,却让大脑逐渐丧失了主动记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我谈谈一个我最近感悟很深的案例。大模型(ChatGPT为代表)兴起后一个非常火爆的领域就是辅助编程,我有段时间经常用这个工具,时间长了我发现我对很多基础编程知识基本都忘记了。
04
—
不少职场人因为忙碌,早晨一杯咖啡解决早餐,中午随便点个外卖,晚上泡面加班成了常态。但你知道吗?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和缺乏运动会直接影响大脑的供血和供氧,导致专注力下降和情绪波动。
曾经合作的一个项目组同事,为了赶进度常用咖啡和饼干充饥,三餐随意对付。起初他状态尚可,但到了项目尾声,频繁出现思维卡顿,甚至在会议上忘记关键数据,体检结果显示他存在严重的营养失衡,这迫使他重新调整生活方式。
从生物学角度看,大脑以葡萄糖为主要能量来源,血糖不稳定会导致注意力难集中、反应迟钝。Omega-3脂肪酸则是神经元膜的重要成分,其缺乏会影响信号传递效率。长期饮食失衡还可能引发慢性炎症,损害大脑认知功能。
建议:保持规律饮食,少油腻、少糖分,多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和抗氧化物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水果等。同时,每周至少三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让大脑获得充足的氧气供给。
05
—
习惯“负面内耗”:让情绪绑架大脑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难免会遇到负面情绪:业绩未达标、团队冲突、领导批评……如果我们无法及时调整情绪,而是反复在脑海中“回放”这些负面事件,就会让大脑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结语
我们的大脑,承载着太多的职责和期待,却往往最容易被忽视。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对大脑最好的保护。从今天开始,不妨检查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看看有没有这些“伤脑”习惯。如果有,请试着一点点改变,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你会发现,大脑变得更高效、工作更轻松,生活也会更充实。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