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对很多孩子而言,是书中自有“安眠药”,书中自有“瞌睡虫”。
明明刷手机、看视频的时候很精神,怎么一看书就犯困呢?
01
可能是大脑在“保护”你
别看我们的脑子小小一块,但它却是耗能大户,能消耗人体总热量的20%。
特别是在读书——这项需要大脑充分“动起来”的活动时,大脑一边要告诉眼睛看文识字,一边要调动记忆力回想、共情,还要一边思考,一边继续记忆。
只要孩子不停读书,大脑就要不停运转。甚至在运转过程中,还要抽空抵御诱惑,让孩子不要受到玩具、美食、想出去玩的吸引。
这“三头六臂”“一个脑当八个脑”久了,大脑累了,继续看书会更累。
所以这时,大脑为了不让孩子更累,也为了让自己缓口气,会默默地保护孩子——让孩子越看书越瞌睡,然后坚持不住,去休息!
图源网络
可刷视频就不一样了,大脑不仅不累,还很兴奋,疯狂分泌多巴胺,让孩子更快乐。
那些内容简单、直白,不需要孩子思考就能理解的短视频,配合丰富的画面,节奏感强的“洗脑神曲”,分分钟就让孩子和孩子的大脑彻底沦陷。
再加上短视频的推荐机制是“你爱看什么,就越给你推荐什么”,孩子一刷一个喜欢,一刷一个更喜欢,越刷越上瘾。
02
条件反射让孩子更困
看书和睡觉,这两个行为本来毫无关联,但在孩子这几年的学习过程中,总免不了有带“困”学习的情况。
也就是明明很疲倦了,但孩子的作业还没写完,需要继续学习。
时间长了,一来一回就形成了相应的条件反射,不断强化后,看书和睡觉之间的联系也就固定下来,变得一看书就困。
图源网络
但短视频带给孩子的只有快乐,那是孩子身心愉悦、放松的时刻。
时间长了,自然也会形成对应的反射,可这样的反射和读书不同,不是疲倦的反射,而是一看视频就开心的反射啊!
03
这本书,不是孩子的天选之书
这便是孩子看漫画书不困,但写作业、看课本时狂打瞌睡的终极原因——让孩子困得书,不是孩子的天选之书!
认知科学发现:对那些语言组织方式不那么流畅的书籍,大脑“信息转换”的效率更差。
所以这平时看的课本、名著怎么比得过孩子的心头好漫画书、绘本呢?
要是上课的时候还没听懂知识点,回家再看书,大脑“信息转换的效率”分分钟崩盘,人不干了!
至于短视频,那可是比漫画书更加丰富的存在。
不太需要大脑处理什么信息,加载什么记忆,更少有理解不通、大脑过载崩盘的情况。短视频带给孩子的,只有短暂的快乐!
04
也可能存在一些病理性原因
比如贫血。
贫血时,血红蛋白运氧效率低,容易导致大脑供氧不足。而大脑供氧不足时,人便难以集中精力思考。大量研究证明:儿童贫血状况会降低认知能力,影响学习成绩。
再比如患鼻炎、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的孩子,也会影响吸氧,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影响学习效率。
图源网络
以及如果长期在饭前和饭后感到疲倦,可能和血糖水平有关。餐前低血糖会导致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餐后高血糖也会导致饭后昏昏欲睡,思维能力降低。
包括孩子服用某些容易困倦的药物,长期熬夜,从不锻炼导致心肺功能差、血液循环能力弱等,都有可能让孩子在看书、学习这种脑力消耗大的时刻感到疲倦。
所以孩子长期读书犯困时,也要注意观察是否是一些病理性原因导致,有相关症状时,尽早就医。
05
怎么做,孩子看书才不困?
首先别刷短视频!
长期刷短视频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读写和认知能力,也会让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有了这样的快乐做对比,读书自然是难做的、苦的事情。
所以要想让孩子读书不犯困,最先要做的便是不要接触短视频。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现实生活中成年人都无法控制自己,更别说孩子了,只能控制孩子少刷。
比如转移注意力,孩子吵闹要看手机的时候,带孩子出去散散步遛遛弯,或者画画、唱歌等。
图源网络
或者找一些高质量的视频,比如动画短片、早教节目给孩子观看,每天不要超过1个小时。
最好是家人做榜样,大人不刷短视频,不看手机,而是去看书,才会影响孩子,让孩子能够沉下心来看书。
其次是选择适合孩子的书。
大面积文字、晦涩难懂的名著,和有画面,甚至有对话的绘本相比,后者更利于孩子的阅读和理解。
最后,在孩子状态好的时候看书。
比如以下几个时刻尽量不看书:
疲劳困倦时。人体活动超过限度,大脑皮层自动进入抑制状态。所以这时就不要勉强支撑看书。
刚吃完饭。消化系统的活动量比较大,大脑血液流量相对减少,此时看书效果差。
准备睡觉前。最容易形成抑制性条件反射,把读书和睡觉关联起来,导致一看书就犯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