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选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的著作《游学四孟》,通过虚构的首都大学程传茹、文昌昊教授带领孙女文广闻和外孙董天一在孟子故里邹城市的亲身游历,以话题问对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特质融入游学中。
程教授一行四人开始游览孟庙中路。进入承圣门,便是孟庙的第四进院落。承圣门,与亚圣殿同为孟庙最早的建筑。
文闻问道:“奶奶,承圣门的寓意是什么?”
程教授说:“承圣,就是承继王圣,取意孟子上继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意。”
天一问道:“姥爷,承圣门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文教授说:“承圣门在元朝称为戟门,明洪武十一年( 1378年)孟庙重修时改名为‘承圣门’。明成化十八年( 1482 年)孟庙修缮时,重建承圣门。承圣门面阔五间,进深五架梁。在弘治九年( 1496 年),在孟庙大修时,承圣门规模缩小,由五间变为三间。现存承圣门为弘治九年大修后的形制,面阔三间,面阔12.4 米,进深五架梁,深 7.8 米,高 7.63 米,单檐悬山顶。承圣门建筑特点是相邻两间的柱头科斗拱栱臂不相等,这种类型在孟庙建筑中是唯一的,但在曲阜孔庙的建筑中较多见。”
程教授说:“我们现在所在的第四进院落是孟庙的中心院落,孟庙的主体建筑‘亚圣殿’就坐落在院中高台(即露台)之上,亚圣殿前有一口古井,建有‘东庑’和‘西庑’各七楹;院落南有承圣门,北有寝殿;院内甬道东边建有‘乾隆御碑亭’一座。下面咱们就一一游览这些景点。”
程教授一行四人来到了亚圣殿前的景点。
在亚圣殿前的露台之下方,甬道东侧,有一口古井。据井旁碑刻记载:“康熙十一年( 1672 年),庙前演戏,忽日中声震如雷,闻者环顾失色,见阶前陷有甓( pì)圆痕,熟视乃井也。”“十二年为修庙之用,额之曰天震井,砌之以甓,环之以石,并书其迹从志异云。六十四代孙孟尚锦识。”井畔石栏为清道光十一年( 1831 年)所建。
天一说:“姐姐,关于这口井的来历真奇妙。孟氏后人怎么看待?“
文闻说:“孟子的后代听说了这件事,并发现此井正好位于孟庙的中轴线上,就认为是上天赐予孟庙的,就定名为‘天震井’。”
清代诗人葛临绪曾有《题天震井》诗一首:古井澜翻近庙堂,天惊石破水泉香。汲来修绠原无底,洙泗渊源一脉长。
【作者简介】
陈晓霞 现任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儒学发展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人才培养,尤长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主持近20项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出版《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跟着孔子去游学》《游学三孔》《游学四孟》等12部个人专著,在《人民日报》《中国行政参阅》(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孔子研究》《理论学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