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博行业一周大事汇总

文化   2024-11-11 07:31   北京  


2024年11月4日—11月10日


综合 

■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项目名单的通知

■  新版《文物保护法》全文发布!明年3月1日实施

■  2024年文物消防安全主题海报征集活动年度优秀作品和入围作品公布

■  陶寺遗址博物馆开馆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2024年年会在江苏南通开幕

■  首都师范大学在商丘设立考古实习基地

■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申报管理办法发布

■  文物保护技术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天水召开


博物馆

■  中国博协正式启动国际博协《博物馆学辞典》(中文版)翻译出版工作

■  博物馆文创精彩亮相北京消博会

■  故宫博物院首部儿童剧《甪端》演出两周年座谈会召开

■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2024年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班

■  “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  中国长城博物馆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  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恢复开馆

■  济南起步区鹊山生态文化区博览园效果图公布

■  大辛庄遗址博物馆建成在即

■  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变更入馆预约方式

■  宁国市宣石博物馆揭牌

■  江永县民俗博物馆开馆

■  天台滤料博物馆开馆 展出百年滤料发展史

■  数字虚拟医学博物馆来了

■  丽水松阳有了首家星级乡村博物馆

■  黎巴嫩贝鲁特知名博物馆关闭 馆内主要藏品均转移至地下室


考古

■  三国重臣张昭之墓被发现

■  日照史前考古90周年暨东夷文化研究成果交流系列活动举行

■  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二期已全部建成

■  广西牛路冲遗址考古有新发现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项目名单的通知


近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公布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项目名单,其中示范项目10个、精品项目100个。名单经中央有关单位、部属高等学校和省级文物、教育部门初核推荐、专家核审产生。


《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要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资源蕴含的思想内涵、教育意义和时代价值,不断健全学校思政教育合作机制,守正创新推动“大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为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红色力量。(国家文物局)


新版《文物保护法》全文发布!明年3月1日实施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11月8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文物保护法,将我国文物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上升为法律,进一步完善文物法律制度框架,推动文物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为推进实现文物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好法治保障。文物保护法自1982年11月颁布实施以来,历经1次修订和5次修正,此次再次进行修订,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央视新闻)

重磅!新版《文物保护法》全文发布!明年3月1日实施

2024年文物消防安全主题海报征集活动年度优秀作品和入围作品公布


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24年文物消防安全主题海报征集活动自今年9月14日正式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文物部门、消防及相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个人海报作品114幅(174张),围绕作品形式、元素风格、主题立意、原创性等要素,共推荐12幅作品作为今年文物消防宣传月推介作品,其中2幅作品为年度优秀作品、10幅作品为年度入围作品。(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征集!优秀和入围作品名单公布!


陶寺遗址博物馆开馆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11月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位于山西临汾的陶寺遗址博物馆将于11月12日正式开馆。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是陶寺遗址考古研究和遗址保护利用的重要节点,也是集中呈现陶寺遗址考古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国家文物局)


一座重磅博物馆下周开馆,在山西!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2024年年会在江苏南通开幕


11月7日上午,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2024年年会在江苏南通开幕。年会以“厚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科学教育和科学文化基础”为主题,设置2场主旨报告、4场平行会议及5场专题论坛,号召自然科学博物馆自觉肩负起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实群众基础的新使命,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以科技资源有效转化助力科技强国、文化强国建设,推动实现2035年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

薛利理事长表示,下一步,学会要秉持开放协同理念,推动自然科学博物馆发挥科普主阵地作用,坚持面向基层、群众和少年儿童开展科普服务,深化科普领域民间外交,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贡献。

本届年会继续为入围口头报告的20位青年学者颁发“年会青年学者优秀论文”。

为畅通自然科学博物馆领域的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碰撞思想火花,启迪科学思维,围绕当前科技热点,学会组织了2场主旨报告,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董奇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院所联谊会副理事长胡志坚,分别作《脑智发育研究进展及其对非正式教育的启示》和《能量、进化和新质生产力》主旨报告。(中国日报)


首都师范大学在商丘设立考古实习基地


11月5日,商丘市举行首都师范大学永城考古实习基地揭牌仪式。据了解,在首都师范大学的鼎力支持和不断帮助下,永城王庄遗址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成功入选“2023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和“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王庄遗址具有规格高、文化内涵多元、地域特色鲜明等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征,在中华文明探源和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地标意义。(记者 李奇)(来源:商丘日报)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申报管理办法发布


为进一步规范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申报管理工作,促进历史文化遗产认定公布和保护传承,福建省住建厅、省文物局日前联合制定发布《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申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提出,申报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县,应具有以下6个方面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之一:与中国悠久连续的文明历史有直接和重要关联;与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经济生活、社会形态、科技文化发展有直接和重要关联;见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见证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省发展历程;见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突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集中反映福建省文化特色、地方特色或见证多民族交流融合。


《办法》指出,申报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县,应在所申报认定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具有能够体现上述历史文化价值的载体和空间环境:城市(县城)传统布局结构、空间肌理尚存,历史城区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基本完整;历史城区内省级及以上历史文化街区不少于1片,每片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不小于1公顷、50米以上历史街巷不少于2条、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不少于10处,保存有体现城市传统特色和典型特征的历史环境要素;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少于10处,保存状态良好,且能够体现城市历史文化核心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且得到有效保护和展示。


《办法》指出,申报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县应满足3项工作要求:完成保护对象测绘建档、挂牌等工作;完善保护管理规定;健全保护管理机制。同时,申报的城市、县,近3年须未发生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破坏保护对象等致使城市、县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须未发生重大文物安全事故和重大文物违法事件。


关于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的申报,《办法》指出,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具备下列两方面条件标准的传统居住区、商贸区、工业区、办公区等地区,可以申报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


一方面,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应具有下列历史文化价值之一:在城镇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与历史名人和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能够体现城镇古代悠久历史、近现代变革发展、中国共产党诞生与发展、新中国建设发展、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等某一特定时期的建设成就;空间格局、肌理和风貌等体现传统文化、民族特色、地域特征或时代风格;保留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保持传统生活延续性,承载了历史记忆和情感;涉台、涉侨文物相对集中,能充分体现海峡两岸及海内外紧密历史文化联系。


另一方面,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真实的物质载体,并满足以下条件:保留着较完整的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构成街区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历史街巷、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应当具有真实性;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不小于1公顷;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以及能够展现当地历史风貌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的用地面积达到保护范围内建筑总用地的50%以上。(人民日报)


文物保护技术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天水召开

日前,由中国文物学会、敦煌研究院主办,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保护技术与修复材料专业委员会、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承办的文物保护技术与修复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文物保护技术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天水举办。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出席。来自各地文博机构、科研院校及文物保护企业共计7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要继承和发扬“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紧紧围绕国家文物局的中心工作,切实把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中国文物学会将在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加强统筹谋划和工作布局,继续坚持学术研究和应用实践并重,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二是创新品牌,提升学会影响力,继续擦亮文物保护技术与修复材料专业委员会的品牌,积极开展更多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三是积极服务地方文物保护工作,提升基层文物保护能力和水平。

研讨会分为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两部分。在主题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中国文物保护准则海外实践、彩绘砖石质文物防风化加固与盐害治理研究、高强无机纤维文物保护展示材料的应用等话题作交流。在专题报告环节,10位代表分享了研究成果。(国家文物局)  



    中国博协正式启动国际博协《博物馆学辞典》(中文版)翻译出版工作


    11月2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召开《博物馆学辞典》(中文版)翻译出版专家会。中国博协理事长刘曙光,副理事长、上海大学教授安来顺,国家自然博物馆首席科学家孟庆金,北京大学教授宋向光,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白杰,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马清林,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哲科分社副社长肖春茂等领导及专家线上或线下参会,中国博协副秘书长艾静芳主持会议。


    《博物馆学辞典》是国际博物馆协会近二十年来推出的一项力作,是在国际专家编辑委员会和近100名来自各国各学科著名研究人员、博物馆从业者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编著的,以研究为基础,以实践为依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是博物馆界近年来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书。2022年,《博物馆学辞典》法语版问世,2023年《博物馆学辞典》英文版正式出版。中国博协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完成《博物馆学辞典》英文版的中译和出版工作,得到了国际博协的积极支持。


    翻译团队负责人白杰通报了翻译工作情况、中文版辞典全书结构及建议体例。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辞典翻译、审校、编辑出版工作的注意事项、关键要点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大家一致认为,《博物馆学辞典》是国际博协广大专家长期学术积累达成的成果,是对国际博物馆工作的凝练表达,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具有参考价值;翻译出版中文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博物馆协会)


    博物馆文创精彩亮相北京消博会


    11月1日,2024北京国际文化消费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的北京地区博物馆文创精品展区在11号馆首次亮相。此次参展,北京市文物局以“文博·创意·生活”为主题统揽,携手18家北京地区重点博物馆和文创授权企业前来参展,遴选近千件文创精品和新品,集中展示北京地区博物馆文创取得的最新优秀成果,让博物馆文化成为消博会舞台上的靓丽风景线。北京市文物局以此次展会为桥梁,为广大市民呈现一站式、全方位的文博文化创意产业新体验,在打造博物馆文化消费新场景、拓宽博物馆文创消费新路径、激发首都文化消费新活力的实践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供给,也为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人民日报)

    故宫博物院首部儿童剧《甪端》演出两周年座谈会召开


    故宫博物院首部儿童剧《甪端》演出两周年座谈会近日在故宫博物院召开。《甪端》以故宫文物独角瑞兽“甪端”为故事主角,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亲子对话方式,在舞台上以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将故宫文物瑰宝的历史与文化巧妙融入剧中,赋予故宫文物家族以生命,让文物“活”起来。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甪端》、是跨界融合、创新传播方式的重要成果,也是博物馆文物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开展教育的一种新方式。未来,故宫博物院将通过举办专家讲座、研讨会,开发形式多样的文创产品,让更多人深入了解《甪端》的丰富内涵,满足家庭观众的文化需求。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张宜认为,《甪端》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持续演出100余场,充分说明这是一部获得了广大观众认可的“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实现了“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发挥了“以文化人”的积极作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认为,《甪端》兼具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全剧充满了爱,对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孩子们看懂了、理解了,实现了通过艺术的方式让孩子们亲近历史文化。(人民网)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2024年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班


    2024年金秋时节,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江苏盐城举办“中国国家博物馆2024年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班”,34名党务工作者参加本次培训。

      

    按照馆党委部署,本次培训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党务工作者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次培训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新四军为党和人民奋斗的革命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务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同时,希望大家继承和发扬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在学习培训中查漏补缺,提高认识,自觉承担起党员干部应尽之责,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盐城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是新四军的重要根据地之一。通过在江苏盐城新四军干部学院(中共盐城市委党校)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汲取“宋公堤”的时代价值及决策智慧》《重温老三篇 构建新时代共产党人精神世界》专题教学,观看文献纪录片《铁军》,在新四军纪念馆、黄海湿地博物馆、条子泥湿地等开展“红色+人文”现场教学,学员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更加直观和深刻地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文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课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历史,重温革命先烈矢志不渝、坚守信念的艰苦岁月,是一次震撼心灵的党性锤炼和精神洗礼,对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保持优良作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大家将以此次盐城学习为契机,把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和“艰苦奋斗、科学求真、守正创新、绿色发展”的黄海林工精神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国家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中国国家博物馆)


    “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5日)下午,“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馆藏的279件(套)陶器、青铜器、金银器、玻璃器、壁画、雕塑等不同类型的珍贵文物。本展览展期为7个月,全价票120元/人,优待票60元/人。展览门票通过国博官方微信小程序及现场售票处进行销售。(北青网)


    中国长城博物馆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从延庆区住建委了解到,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正式进入建筑主体施工阶段,项目建设进度达30%。目前,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已完成土护降施工,正在进行基础垫层铺设、防水等,计划今年年底完成地上主体结构的20%。明年5月,博物馆将实现主体结构封顶,11月完成装修及机电安装,12月全部竣工。


    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重点工程,项目用地面积2.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项目将建设博物馆建筑单体一座,地上1层,地下1层,包括藏品库区、藏品技术区、陈列展览区、教育与服务区、业务与研究区、行政管理区等。(金台资讯)


    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恢复开馆


    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自11月7日起恢复为每周四、五、六面向社会公众免费预约开放,预约系统11月5日9:00准时开放。(澎湃新闻)


    济南起步区鹊山生态文化区博览园效果图公布


    位于大桥组团的城市副中心示范区规划建设,是济南起步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作为示范区内展示起步区生态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鹊山生态文化区博览园一直备受关注,日前该园区规划正式公开。即将于11月8日起开始挂牌的起步区3宗“花园住宅”用地就紧邻该园区。


    鹊山生态文化区博览园效果图

    园区主展馆·鹊华中和苑

    济南名士坊

    齐鲁会客厅·泉石园

    鹊山生态文化区博览园,位于泉城特色风貌带城市南北中轴线上,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北派园林、济南样本,打造蓝绿交融的自然园博、城园融合的人民园博、文脉传承的齐鲁园博。园区在空间布局上,按照“蓝绿筑基、文创塑园、塔馆引领、三区协同”的原则,构建“一轴一塔三馆三区”空间结构。一轴,即人民绿轴,一塔即电视塔,三馆即博物馆、科技馆、鹊华中和苑,三区即园博休闲区、公园生境区、活力配套区。

    大辛庄遗址博物馆建成在即


    近日,济南大辛庄遗址博物馆主体封顶,标志着济南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迈上新台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地标,其建设往往融合了历史、艺术、生态等多种元素,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通过展示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遗址公园使城市文化更具深度和内涵,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据了解,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济南中心城区,在大辛河东侧,胶济铁路、奥体中路交会之处,2024年1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大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约677亩,空间布局整体规划为“一馆五区”。建成后,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将成为济南主城区首个以商代遗址为主题的公园。博物馆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届时济南将增添一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大辛庄遗址博物馆落地建成后,将对保护传承商代文明有着重要价值。(海报济南)

    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变更入馆预约方式

    近日,从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了解到,根据场馆实际情况,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自11月1日起变更入馆预约方式,不单独对个人开放。观众可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微信公众号或同程旅行APP、同程旅行微信小程序等官方授权合作平台,预约沈阳故宫(宫殿游览区)+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每日限额500张;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团体票(需5人以上集体参观,免费),每日限额500张。(沈阳日报)

    宁国市宣石博物馆揭牌


    11月6日,位于安徽宁国的宣石博物馆正式揭牌。据介绍,宣石博物馆从2018年8月筹建,2019年9月开工建设,经过7年的建设和展品征集,于2024年10月全面竣工。近日,安徽省文物局向宣城市文物局下发批复文件,同意“宁国市宣石博物馆”设立备案,为非国有博物馆。


    宣石博物馆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4500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该馆按照国家专业博物馆标准设计、建设,为江南园林式建筑风格。馆中共陈列奇石类展品300余件(方),集成了几案石、厅堂石、盆景、假山、砚台以及园林置石等所有赏石应用领域的宣石,另库藏包括宣石在内的2800件(方)国内各类奇石。(大皖新闻)


    四川博物院开展大蓬车流动博物馆越西行活动


    2024年11月7日,四川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越西县开展了以“光辉历程·筑梦未来”为主题的展览教育活动。


    此次“重走长征路”博物馆主题游径巡展,是四川博物院发挥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优势和辐射作用打造精品博物馆主题游径的一次重要探索实践。博物院臻选了馆藏红军长征相关珍贵文物40余件,通过实物与数字技术方式,构建图、文、物相结合的展览体系,让观众可以在流动“大篷车”内简明流畅地感受红军长征在四川地区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当天的巡展活动现场,来自越西县城北小学的近二百名师生及观众现场参观了展览。同时,现场观众还在展览现场体验了汉彝文书法创作和画像砖拓片制作等特色文化项目,进一步丰富了观展体验和地域文化特色。


    此次活动还举办了两场博物馆特色课程进校园活动。在县城南城小学,博物院社教团队以“红军长征在四川”为切入点,通过介绍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大无畏精神,向参课学生穿插普及了“行军绑腿带”的妙用、急救三角带的用法和“摩斯电码”的基础知识,现场同学参与踊跃。在书古镇瓦普莫小学,博物馆社教团队深入山区乡村小学,向孩子们介绍了“博物馆”基础知识,并带去了“勇者之戏”中国古代体育特色课程。孩子们通过了解“博物馆”,亲身参与投壶、木射等中国传统体育游戏的方式进一步增长了见识,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在当天的活动中,四川博物院还向越西县图书馆及帮扶村捐赠了图书及文具以支持越西县文博、文教和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江永县民俗博物馆开馆


    近日,江永县民俗博物馆正式营业,江永县民俗博物馆总占地面积达30亩。主体建筑4亩,是以纪念清代进士蒋云宽所建的进士楼移建而成,分上下两层,由牌坊、门楼、前厅、戏台、东厢房、西厢房和后厅房组成。精妙的榫卯结构兼具艺术感与端庄感,如拼图般连接梁柱,精美的雕花装饰着门窗和栏杆,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图案随处可见,尽显岭南建筑特色,彰显古代工匠匠心。(红网)


    天台滤料博物馆开馆 展出百年滤料发展史

    一座天台滤料博物馆,就是一本中国滤料产业发展史。位于天台县平桥镇的天台滤料博物馆正式开馆。据悉,这是天台首个以工业产业为主题的博物馆,将为全国滤料产业科普教育、学术交流提供重要平台和实物资料。博物馆位于平桥镇花前工业园区,占地约900平方米,通过《青川赋》、《数智绿谷》、《绿色未来》三个篇章展示滤料发展始源、历程及未来方向。博物馆挖掘滤料文化,馆内既有见证滤料发展历史的生产设备、文献资料等珍贵的工业文物,又有当今近百种先进滤料实物,这些展品见证了平桥镇滤料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也记录了平桥人民的奋斗足迹。( 浙江在线)


    数字虚拟医学博物馆来了


    189年的医学历史文化遗产,百年老院玩出了“新花样”——数字虚拟医学博物馆(一期)项目于11月4日正式发布,献礼中山大学一百周年华诞。博物馆综合运用了VR技术、三维建模技术、AIGC技术等前沿技术,重现历史场景、活化历史人物、动态化演绎历史故事、系统性展出历史记忆,以电脑客户端、手机App和云渲染端为传播载体,向公众提供一个数字化的医学人文平台。据了解,数字虚拟医学博物馆(一期)共设包括“中国近代第一间西医院”“中国西医教育的发祥地”“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薪火相传、谱写辉煌”“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等七个专题板块。按历史时序分述医院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带领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百年医院的文化底蕴。(羊城派)


    丽水松阳有了首家星级乡村博物馆


    日前,浙江省博物馆学会公布2024年浙江省乡村博物馆星级评定名单。丽水市松阳县拯救老屋松阳实践展示馆获评“浙江省四星级乡村博物馆”,系松阳首家星级乡村博物馆。


    拯救老屋松阳实践展示馆位于赤寿乡界首村,2023年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展示馆依托“拯救老屋行动”项目为背景,分为“江南秘境”“砥砺前行”“松阳模式”“老屋春至”4个单元,展示松阳作为全国首个“拯救老屋”整县推进试点县一路砥砺前行的过程及探索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松阳经验”,成为全国低级别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经验交流中心,并在2024年浙江省星级博物馆评定中脱颖而出,成为松阳县首家星级乡村博物馆。(新民晚报)


    黎巴嫩贝鲁特知名博物馆关闭 馆内主要藏品均转移至地下室


    随着黎以冲突加剧,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著名文化地标苏尔索克博物馆无奈暂时关闭。为了保护馆内藏品不在战火中受损,博物馆将主要藏品都转移到了地下室。


    苏尔索克博物馆致力于收藏和展出现当代艺术品,收藏有1600多件绘画、雕塑作品,1961年首次对公众开放。在2020年的贝鲁特港口大爆炸中,苏尔索克博物馆严重受损,无奈关闭,直到2023年5月才重新开放。然而短短1年多后,博物馆又再次遭遇了战火的威胁。黎巴嫩苏尔索克博物馆工作人员 穆罕默德·舒凯尔:令人难过的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们又一次无奈撤下藏品。看到博物馆关门,太令人心碎了。我们每天来到馆里,只能看到空荡荡的墙壁。(央视新闻客户端)




    三国重臣张昭之墓被发现


    近日,“纪念朱然墓考古发掘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六朝考古学术工作坊第六期”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举办,介绍了一批六朝考古方面的学术成果。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南京地区的六朝东吴墓葬考古颇有收获,发现了张昭、薛珝多位东吴重臣的墓葬。


    六朝初期的南京被称为“建业”,是东吴王朝的首都。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占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其皇室成员、重要军政人物死后大多葬于南京以及周边区域。据各地的方志记载,孙坚、孙策、孙权、周瑜、鲁肃等人葬于南京、庐江、镇江等地,有的至今还有墓冢。


    经过考古发掘进行证实的东吴名人墓寥寥无几。1984年,安徽的考古工作者在马鞍山发掘了东吴名将朱然的坟墓,墓中出土的名刺(名片)证实了墓主的身份。这是第一座经出土文物确证身份的东吴名人墓葬。2019年,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南京市鼓楼区幕府山南麓清理4座东吴砖室,根据其中一座出土砖地券,确认墓主为三国东吴名将、都乡侯丁奉。


    这次研讨会上,考古专家介绍近年来发现的另两处三国东吴名人墓。


    南京市江宁区文化旅游局的专家许长生介绍江宁区薛家边两座东吴墓的考古发掘情况。编号为M2的东吴墓是一座前后双室的砖室墓,墓中出土金、银、铜、铁、瓷等各类文物40余件,其中一件青瓷魂瓶上有铭文“吴故使持节威南将军都乡侯沛郡薛珝凤凰三年九月十日”。据铭文可知,墓主为东吴晚期名臣、威远将军薛珝。


    薛珝在《三国志》中有记载,曾担任东吴“将作大匠”,率军征讨交趾,在出征归来的途中病逝。沛郡薛氏是魏晋时期的名门,薛珝的父亲薛综、弟弟薛莹、侄子薛兼都是魏晋名臣。编号M1的另一座东吴墓葬也与薛珝有密切关系,这两座墓葬时代明确,为研究沛郡薛氏家族的历史、东吴丧葬制度及魏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来自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的学者朱中秀介绍南京孙吴张昭家族墓的考古收获。他介绍,2022年,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南京南部新城油库公园地块的勘探中发现576座墓葬,其中M171为竖穴土坑砖室墓,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墓坑、砖室、排水沟等组成,尽管早年遭到盗扰,但仍出土金印、金镯、铜弩机等遗物。


    M171墓中的两方金印成为解开墓主身份的关键,印文分别是“辅吴将军章”“娄侯之印”。据此,考古专家们判断M171的墓主是三国时期的东吴重臣张昭。在张昭墓附近,还发现其他7座同时期的砖室墓,出土青瓷卣、青瓷罐、青瓷砚等一批精美的青瓷器。这些墓葬以M171为中心,自西向东分布,并设有复杂的排水系统,共同构成张昭家族墓地。


    朱中秀认为,张昭墓是南京继丁奉家族墓后发现的又一东吴重臣墓地。墓葬虽经盗扰,墓葬本体遭到部分破坏,但基本形制保存较好,对于南京六朝墓葬,尤其是孙吴时期贵族墓葬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记载,张昭,字子布,彭城人,早年渡江避难,辅佐孙策平定江东。孙策去世前,将自己的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希望他全力辅佐。张昭是孙权的重臣,对东吴政权的建立和稳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孙权每次出征,他都会镇守后方,领幕府事。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后,重用张昭,任命他为军师。张昭性格刚直,对于孙权敢直言劝谏,所以孙权对他又敬又畏。孙权即位后,准备设立丞相,大臣们推荐张昭,但孙权内心对张昭有所不满,先后用孙邵、顾雍二人为相。嘉禾五年(236年),张昭去世,享年81岁,谥号“文”。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也多次写到张昭。第二十九回写道,“小霸王”孙策临终前嘱咐弟弟孙权“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也就是“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典故;赤壁大战前,曹操南侵,东吴朝廷中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张昭被描写成主降派的首领,在“舌战群儒”一场戏中,被诸葛亮狠狠“修理”了一番。张昭墓的规模较小。专家认为,这可能与文献中记载的张昭去世前要求简葬有关。张昭墓所在地过去有一个旧地名——娄湖,如今看来应该源于“娄侯”张昭葬于此地。(新华日报)


    日照史前考古90周年暨东夷文化研究成果交流系列活动举行


    近日,“鲁东南文明之光”——日照史前考古90周年暨东夷文化研究成果交流系列活动在山东日照开幕。


    开幕式上推介了日照市文物主题游径,举行了日照文创产品成果展。尧王城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获赠“鲁东南文明之光”题词,并揭牌开园。


    据悉,尧王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南辛庄子和安家尧王城村周边,保护范围502公顷,是山东龙山文化尧王城类型的典型代表。遗址自大汶口晚期开始,贯穿整个龙山时期,距今4000-5000年左右。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对研究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中期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2024年9月,国家文物局批复了尧王城遗址内城东北部区域文物保护展示与环境整治工程项目立项,先后实施了尧王城遗址安防工程、考古发掘现场覆罩保护大棚项目、遗址保护及展示工程、遗址博物馆等文物保护展示项目,建成了考古研究中心、修复室、研学体验中心等配套设施。


    在东夷文化研究成果交流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十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东夷文化的多个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新华社)


    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二期已全部建成


    路县故城遗址,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是汉代渔阳郡路县县治所在。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二期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计划于2025年5月正式对公众开放。

      

    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以“先保护后发掘、边考古边展示的“公众考古”理念开展建设,公园总体保护范围共113公顷。根据路县文物发掘情况和近十年考古计划,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分为三期建设。截至目前,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一期二期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具备开园条件。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一期是城墙遗址外围区域,面积为39.4公顷。二期为城墙遗址范围以内,即原有古城内的范围,面积为28.63公顷。(北京市人民政府)


    广西牛路冲遗址考古有新发现


    重磅消息!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牛路冲遗址考古有了新发现。日前,考古发掘队特邀专家考察发掘现场,并召开咨询会,与专家交流讨论牛路冲遗址时代、性质以及下一步考古工作。专家们经现场考察、观摩标本、交流讨论后认为,牛路冲遗址早期堆积年代初步判断为新石器时代末期至商代。

    恭城牛路冲遗址考古现场。费丽 摄

      

    据了解,牛路冲遗址地处漓江—桂江主干支流茶江中段,上接湖南江永县潇水,下接平乐县桂江干流。

      

    2022年至2024年,考古发掘工作人员对牛路冲遗址进行系统勘探和针对性发掘,取得一系列成果。自发掘以来,共布探方40个,目前已经发掘探方15个,出土一批新石器时代至商初的考古遗存,遗迹主要有柱洞、灰坑、窑炉、土墙、壕沟等,遗物有陶器、石器、碳化稻米。(桂林日报)





    编辑:高莉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文博圈
    专注传播文物、博物馆、考古等文化遗产行业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