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采风北戴河 老龙俯首秦皇岛

文摘   2025-01-06 16:37   北京  

·跟着诗词游中国·

      秦皇岛市为河北省下辖地级市,离北京只有300公里左右的路程,开车3个小时便能抵达。这是一座传奇的城市:秦始皇求仙从这里入海,曹操再次写下了《观沧海》,毛泽东留下了“秦皇岛外打鱼船”的诗句……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这座北方城市的绚丽风光。
作家向往的北戴河创作之家

      我们下榻的“北戴河创作之家”位于安一路9号院,院子小巧玲珑,环境幽静,十分适合创作。这里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休养、创作基地,正对大门的是一幢三层楼的明黄色主建筑,右侧石柱上竖排着巴金先生题写的“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大字。除1号楼主建筑外,还有一幢2号楼专门供来此地创作、休养的作家居住,2号楼延伸部分为基地餐厅。

      两栋楼的厅堂、走廊里,到处都是各个年代著名作家的题词、寄语和照片。楼道和餐厅里,挂满了各地每年来这里休养、创作的作家的书画作品和工作、生活照。图书阅览室珍藏有许多作家捐赠的文学作品,一些名家还设有专柜。工作人员介绍,每年夏天,王蒙先生都要来这里休养、创作,他的很多名篇都是在这里构思、写作完成的。

      这里是每一位中国作家向往的地方,四处仿佛都能见到文学大师的身影,随时都能感受到浓郁的创作氛围。

      2号楼前面有两颗相互依偎的大核桃树,四面散开的枝条自然垂落在地,浓密的树叶搭成一顶巨大的凉棚,里面散放着白色的桌椅,供作家们闲时乘凉,聊天、交流创作经验……据说,两棵核桃树均为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中国作家协会在此地创建疗养所时栽种,巴金、叶圣陶、丁玲、韦君宜、王蒙、邓友梅、高洪波等文学大家都在这里留下了风姿靓影。

      每年夏季,中国作家协会都要在这里轮流举办为期一周的研讨休养班。“毕业”时,我在“作家留言簿”上写下了一首《采桑子》词,以表达欣喜、难忘之情怀:“安一路畔清幽处,创作之家。滋润之家,神慕文豪共品茶。//核桃树下秋凉意,诗绪无涯。情意无涯,会友读书气愈华。”

四处可见“浪淘沙”

      1954年夏,毛泽东主席在北戴河开会时创作了一首词《浪淘沙·北戴河》,从此,秦皇岛和北戴河名扬天下,“浪淘沙”由此也成为秦皇岛尤其是北戴河的一张宣传名片。

      走出北戴河火车站,站前广场安放有一块巨大的泰山石,上面镌刻有毛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全词手迹。步入“北戴河创作之家”1号楼门厅,墙上挂的是一幅落款为“胡志飞撰”的《浪淘沙·北戴河》书法作品。在鸽子窝附近的海滩,我又见到了一块刻有“浪淘沙”三字的石碑;刘庄附近众多的宾馆里,就有以“浪淘沙”命名的旅馆,以及“浪淘沙自助公寓”……

      在东山旅游码头乘坐游轮出海观光,游轮的名字就叫“浪淘沙”。这艘游轮原名“长城”,号称是整个北戴河区最大的游轮,共有三层甲板,第一层甲板上正在举办“百年北戴河”文图展览。“浪淘沙”游轮的底部被涂成红色,如同一艘承载着红色记忆的海上使者。

      坐在游轮上,但见风和日丽,满目群鸥翱翔;漫步欢乐湾海滩,但闻波涛拍岸,尽是笑语欢歌。有感于斯,填《南乡子》词一首,以抒情怀:“绿树映青波,云淡风轻浦鸥梭。童少涌嘻沙海岸,欢歌,银浪轻拍向碧螺。//游艇镜穿磨,架下秋千美梦托。木槿紫薇春意秀,婆娑,少女凉亭立素荷。”

俯首入海老龙头

      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区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它是明长城的东部入海处,也是万里长城的起点。老龙头入海的石城犹如龙首俯探大海、弄涛舞浪,“老龙头”由此而得名。

      这里是燕山余脉的尽头,老龙头地势高峻,澄海楼鹤立鸡群,雄踞边关,给人以“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之感。澄海楼下的城墙向北延伸,然后折向西边的角山,构成当年令后金入侵者望而生畏的关宁锦防线。

      澄海楼的下方就是“龙头”——石城,它伸入海中部分有22.4米,明万历七年(1579年)由蓟镇总兵戚继光修建。整个石城为九层巨石砌墙,其中五六层仍用原遗址的巨石垒砌,以彰显城墙原貌。

      澄海楼的东南方向不远,便是坐落在海上的海神庙。凭栏休息,但见水波连天,天地同色,游人嬉浪,和谐祥宁,不禁诗意大发,遂得《浪淘沙》词一首,以表情怀:“秋媚细风弹,远眺凭栏。老龙俯首入波澜。千载石城经血雨,岁月旋湍。//澄海映天蓝,沙浪同欢。骄阳艳照意青峦。遥想戚公挥剑怒,华夏如磐。”

注:本文刊载于2025年第1期《学与玩》“跟着诗词游中国”栏目。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在右下六边形“在看”处点一下,可推荐给更多人阅读。关注“携诗远行”微信公众号,可以阅读号主苏青更多原创文章。


携诗远行
人生感悟,文学随笔,以文会友,一见如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