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说文化意无边

文摘   2025-01-24 11:13   北京  

      “蛇,甲骨文的象形字就是一个尖头的蛇形,后来演变成‘它’字。所以说,‘它’字的本义就是蛇。因此,我们今天展览的主题就是‘它们·巳蛇’,旨在普及蛇文化,共同迎接乙巳蛇年的到来。”

      2025年1月23日,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主办的“它们·巳蛇”展览开幕式上,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张劲硕研究员即兴致辞,普及蛇文化知识,道出了国家动物博物馆和中国园林博物馆在乙巳蛇年即将到来之际共同举办这次展览的目的。

      蛇,是蛇目爬行类动物的总称,它是爬行纲动物演化史中最迟出现的类群,起源于约1.18亿年前的早白垩纪。在十二生肖中,蛇位列第六,属巳,巳时为上午九点至十一点之间,此时太阳升起、阳光高照,蛇从暗湿的地洞里爬出,在温暖的阳光下爬行,开始活跃一天的生活。因此,巳时就对应十二生肖的蛇。

      “它们·巳蛇”展览共分三部分,分别是“‘它’的文化”“‘它’与它们”和“‘它与我们’”。第一部分“‘它’的文化”重点讲述蛇文化知识,从古代神话里的蛇、《山海经》里的蛇,到十二生肖里的蛇、民间传说中的蛇,再到图腾演变里的蛇,中国蛇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蛇,形态修长、身材顺溜,喜欢盘身守护,行动灵活敏捷,其形象被认为是龙的前身,因而承载了深厚的文化象征和吉祥寓意,民间认为蛇是智慧、财富、机敏、长寿和尊贵的象征。蛇,神出鬼没,蜿蜒而行,吐信吓人,毒液致命,腾蛇起雾,连接天地,人类对它又充满恐惧、敬畏与想象。

      至于蛇字最后为什么由“它”变成了“蛇”,张馆长进一步解释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进行‘字同文’改革的同时,还对文字进行了一次动物学大分类,比如,带‘犬’字旁的字大都表示动物,‘木’字旁的字通常代表植物,带‘虫’字旁的字则与昆虫和爬行类动物有关。因此,‘它’字加‘虫’旁,就有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蛇’字了。”

      展览第二部分“‘它’与它们”重点普及蛇及其同类动物知识。蛇,没有腿,却能在大地上自如滑行;脑袋很小,却能用舌头感知周围世界,用眼睛通过红外热成像识别安危,用皮肤接收声音振动感知环境。蛇,一次,身体长大一圈,似凤凰涅槃、劫后新生,展现出惊人的适应力。它是大自然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兼任捕食与被捕食的双重角色,平衡大自然生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张劲硕馆长介绍,蛇类按尺寸大小一般分为蛇、蟒、蚺,当然,如果算上人类想象的动物,那再大的就是龙了。

      本次展览,中国园林博物馆和国家动物博物馆发挥各自优势,动物馆提供了许多蛇类动物,以及如大鲵、龟、蜥蜴等蛇类近亲动物的标本,同时派出科普员现场展示国家允许饲养的宠物蛇,讲解如何饲养宠物蛇等方面的知识。

      说起蛇,不少人谈蛇色变,我就很怕蛇,心里也很抵触蛇,天生对蛇就没有什么好印象。其实,很大程度上,这是源于我们对蛇的误解。展览第三部分“‘它与我们’”重点讲述蛇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北京为例,蛇,在北京生态环境,扮演更多的是隐士”的角色它们大多无毒又温和,即使是毒蛇通常也不会主动攻击人人们对蛇的恐惧和厌恶,往往来自对蛇的不了解。展览列举了蛇的许多“冤种传说”:被蛇咬一定会死,蛇会缠死人,蛇会复仇,蛇不吉利,蛇是冷血无情的捕猎机器……一旦我们认清了蛇的真面目,破除了对蛇的偏见和误解,我们一样能这样一貌似冷血邻居”和谐相处,甚至做朋友

      由于是在北京做展览,第三部分最后还专门讲了“北京的蛇”,展出了科学画家绘制的各种各样蛇的美图,令人赏心悦目。蛇,静静地融入万物跳动的脉搏,以变温之身感知四季冷暖,以独特智慧适应山河万境,仿佛在向人类轻轻吟诵首有关生命与自然与人类美好诗篇。

      有感于斯,谨填《浪淘沙》词一首,以表情怀,以贺展览成功举办。

      展馆启新篇,蛇事绵延。“它”说文化意无边。甲骨象形寻旧迹,神话流传。

      误解惑千年,真貌难全。自然生态扣环连。祥瑞机敏存妙意,相敬情牵。

注: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在右下六边形“在看”处点一下,推荐给其他人。谢谢鼓励!关注“携诗远行”公众号,可以阅读号主苏青先生更多的原创文章。

携诗远行
人生感悟,文学随笔,以文会友,一见如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