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本优秀科普图书,青少年读者能从中得到哪些收益呢?在我看来,如果能从以下7个方面收益,那就是再理想不过了。
一是获取新的科技知识。科普图书,顾名思义,首先是传播科学知识。青少年读者通过阅读科普图书,首先可收获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扩大知识面,提升科学素养。这方面的经典图书要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它几经修订再版,滋润了几代人的科学成长历程。阅读科普图书同时还将受到一定的科学训练,比如说,知道如何准确表达科学概念。我曾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一朵云重达500吨,相当于70头大象,为什么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云的密度要比大象轻得多,如果与大象同一体积的云重达500吨,岂有不从天上掉下来的道理?因此,重达500吨的这“一朵云”,应该加上相应的体积来修饰、定义,否则,上述表述就是不严谨的。
二是培养对科学的兴趣。青少年拥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也是青少年步入社会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青少年阅读科普图书可以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沙漠戈壁工作十余年的日子里,著名航空发动机专家高歌教授受好奇心驱使,发现“沙漠里有一种新月形沙丘,它有一个很奇怪的特性,不管风怎样吹,沙丘都不变形,仍然保持新月形状。”回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造后,高歌教授根据新月形沙丘这一特性,发明了“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并应用到航空发动机上,有效地改善了我国战机的性能。引发科学兴趣的科普图书当推荐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写的科幻系列小说,如《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三是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科学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求真务实、探索创新、敢于质疑,等等。好的科普图书,不仅传授科学知识,还弘扬科学精神,青少年读者从中可知道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继而不会迷信权威,更不会盲目崇拜任何人。唐代张打油写过一首《咏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并由此开创了一个深受下里巴人喜爱的全新诗体——打油诗。千百年来,人们都把这首《咏雪》诗视为打油诗的鼻祖,很少有人质疑其内容的真实性。狗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有异物落在身上马上就会抖落,即便是下大雪,也会不停地把落在身上的雪花抖落下来,根本不可能出现黄狗身子变白、白狗身子变肿的景象。接受了科学精神的熏陶,你只要认真观察,就会知道,《咏雪》是张打油坐在书斋里想象出来的作品,并不是狗儿雪地生活情境的真实再现。许多科学家传记,如著名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院士撰写的自传《我的几何人生》(译林出版社出版)中,就给出了许多后学质疑前辈、无名挑战权威的成功案例。
四是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不少人喜欢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查询文献资料、获取问题答案,这是一种便捷、讨巧、偷懒的办法,并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因为“百度”提供的很多知识都是不准确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通过阅读科普图书,青少年可以学会利用图书馆、大百科全书、专业词典、中国知网等查询资料,也可通过请教老师、小组讨论、调查研究等方式获取新知识,探寻疑难问题的正确答案。20年前,我担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时,曾引进出版了美国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编写的《怎样当一名科学家》,该书讲述了一个合格科学家应该掌握的科学方法、具备的科学态度等,曾在多家出版社再版,很值得一读,青少年据此可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五是受到科学思想的洗礼。科学思维重调查研究,要求以事实为依据,讲逻辑,尊重常识。青少年通过阅读优秀科普图书,能够学会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做事情就不会偏激、任性,遇事就懂得冷静、沉着,长大后用权就不会拍脑袋瞎决策,生活中更不会轻易上当受骗。更为重要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青少年如果遇到了挫折、失意甚至失败,能够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宠辱不惊、得失自知、泰然处之。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家故事》丛书,提供了许多科学大家正确面对荣辱的范例。钱三强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但他本人却极力反对这个称谓:“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绝不是哪几个人的功劳,更不是我钱三强一个人的功劳,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六是培育科学人文的情怀。优秀的科普图书一定是科学与人文的有机融合,润物细无声地培育青少年读者的人文情怀。晚秋季节,如果你认真观察身边的银杏树,就会发现雄性银杏绿叶仍郁郁葱葱时,雌性银杏已经枝叶衰残枯黄。这是因为雌树倾其所能将养分都用于滋养满树的果实了,叶子自然要比雄树先枯黄衰败。知晓了这个科学道理,相信青少年就会懂得如何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与忠诚——钱学森的人生答案》,以传记文学形式生动讲述了钱学森为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拼搏奋斗的感人故事,“科学”与“忠诚”贯穿钱学森的一生,一个热爱祖国、淡泊功名、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伟大科学家形象跃然眼前。同样,如果你是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纪检干部,在处理一个患有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干部参加重要会议竟然打瞌睡事件时,你就会多一份慎重甚至理解和关怀,因为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最突出症状就是白天难以自制地嗜睡。
七是懂得尊重基本的科学伦理。科学技术常常具有两面性,运用得好可造福于人类,反之则有可能危害社会。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就是一个例证,美国人将其投放到广岛、长崎,促使日本军国主义投降,加速了二战结束。但是,原子弹一旦被狂人、恶魔利用,人类离毁灭、地球离消亡就不会太远了。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转基因等高新技术的研制与应用,都牵涉到相关的科学伦理问题,各国科学家都应该审慎对待。青少年懂得了这些道理,就能够客观、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恪守科学伦理,有意识地避免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20世纪60年代著名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创作的《寂静的春天》,就是一部有关科学伦理的优秀科普著作;该书将农药等污染对生态的影响惊心动魄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给予人类强有力的警示,直接引发了一场环境保护革命。
当然,并不是每一种科普图书都能给青少年读者提供这么丰富、全面的营养,只要能从中获取一二,就是开卷有益,就是大功告成。有感于斯,谨填《浪淘沙》词一首,以表情怀。“科普引征航,童少心欢。好奇兴趣探知尝。方法思维同抚育,伦理昭彰。//开卷赞书香,阅读华章。人文滋养志高昂。真理探寻无止境,勇慧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