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最早的工作人员(从左至右:庞海芍、郝临华、编辑部主任陆叔云、陆乃驹、编辑部副主任刘恢银、本公号号主苏青)
12月14日下午,赴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应邀出席《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刊40周年座谈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办于1984年9月,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管、主办,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协办的综合性高等教育类期刊,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刊,办刊地点和工作人员一直归北京理工大学管理。
1984年底,我硕士研究生尚未毕业,就被学校研究生部领导告知将分配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编辑部工作,随即开始参与创刊工作。1985年7月5日,我正式到编辑部上班,在编辑部主任陆叔云老师的领导下,先后与刘恢银老师、鄢必让老师、郝临华老师、陆乃驹老师、庞海芍、胡学忠、李锦英等老师共事,经历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从试刊到季刊、双月刊再到月刊,从黑白印刷到彩色印刷,从铅字排版到彩色排版的发展全过程。
创办初始阶段,编辑部工作条件十分简陋、艰苦,最开始只有陆叔云老师、刘恢银老师、鄢必让老师和我4人,鄢必让老师很快调到工业设计系任职,遂先后补充郝临华老师、庞海芍和陆乃驹老师3人。那段时间,作为单位领导,陆叔云老师以身作则,老大哥刘恢银老师率先垂范,单位每个人都身兼数职,我因还是单身,白天、晚上基本上都在办公室工作,虽然很辛苦,但非常充实。
为节约经费,编辑部自办发行,每期刊物印出后,大家都利用晚上时间写信封、装邮袋、打邮包,忙碌时全体家属出动、上场干活,场面极为热烈、火爆。第二天,全体人员一道把所有邮包送到魏公村邮局按印刷品邮寄,并帮助邮局工作人员往每一个邮包上盖邮戳。
还是为了省钱,北京市的几乎所有高校订户,我们都是蹬着三轮车挨家挨户送刊物,最远的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要骑两个多小时,回到单位经常已天黑。我记得,那时主办单位每年只拨付2万元办刊经费,其他费用都必须靠刊物经营挣得。每年年底,我们都要给全国所有招收研究生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寄送征订单,最后将刊物发行量稳定在了2万至3万之间,确保了收支平衡,每年还能有结余,工作人员的待遇逐年改善。
创刊初期,刊物前几年都是铅字排版印刷,所有工序都在学校印刷厂完成,由于全校教材、图书、刊物出版需求量大,排版由此成为“卡脖子”工序,排版工自然是既牛又横,我们都得讨好他。刊物“三校”经常改动版面,推版、倒版成为常事,此时,排版工的脸色非常难看,没办法,我和刘恢银老师就经常跑到排版车间帮他捡字、推版、倒版,搬、倒沉重的铅版累得胳膊发酸,双手被铅字、铅条、铅版染得乌黑。
还是为了节省费用,我们每年都要到马连道纸张市场自行采购封面纸张和包装用牛皮纸,冬天卸货时,干燥的纸张像锋利的刀刃,经常把双手划出条条血道。改四封彩色印刷后,每一期刊物付印,我和刘恢银老师都要蹬三轮车从单位把铜版纸送到新华印刷厂,封面印好后再用三轮车送到地震出版社印刷车间装订,工作十分劳累,但也练就了我什么活都能干、什么苦都能吃、什么委屈都能受、什么人都能打交道的本领。
作为文字编辑,我不仅要征稿、约稿,编辑、修改稿件,还经常要写采访稿、会议纪要,整理会议、采访录音,经常跟刘恢银老师一起去拍照,与分散在全国22所高校研究生院的特约编辑和通讯员联系,编印《编辑通讯》简报。在《学位与研究生》编辑部工作七年半,我熟悉了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管理各个环节的所有工作,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为日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段时期,整个大环境和工作氛围都非常好,上级主管、主办部门领导高度重视、但较少干预,北京理工大学为编辑部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陆叔云老师对下属工作予以充分信任,我提出的许多新办栏目设想等建议都被一一采纳。编辑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刘恢银老大哥对我更是关爱有加,经常叫我去他家吃饭,改善生活。我那时超级喜欢围棋,特别爱看中日围棋擂台赛,他就把家里的钥匙给我,让我随时可到他家里看电视直播。老大哥和他的夫人关大姐的这份珍贵情谊,我永远也不能忘怀。
如今,《学位与研究生》已创办40周年,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先后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出席《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刊40周年座谈会,见到很长时间未曾谋面的老领导匡镜明主编、陆叔云编辑部主任、国家教委原“211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吴镇柔、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研究所原所长王战军和老同事刘恢银、郝临华、庞海芍、周文辉等,看到原单位蓬勃发展、焕然一新、前景辉煌,心情格外激动。有感于斯,谨填《满江红》词一首,以抒情怀,以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40华诞。
卌载春秋,最难忘、创刊时节。蓝图绘、一张白纸,料稀颜缺。领导拼搏彰示范,同僚奉献熬心血。克难艰、协力奋朝前,争飞跃。
谋发展,声名鹊。才智注,核心列。喜文稿竞投,精华采撷。岁月流芳珍旧忆,风云入卷夸新页。寄征程、再谱丽华章,箫韶烈。